你在这里

炒鞋背后的故事

近日,‌‌“炒鞋‌‌”一词频繁登上各大媒体头条,炒鞋动态也不断吸引着网友的眼球,10月的最后一天,‌‌90后鞋商炒鞋欠款千万‌‌”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前十。

2019年11月伊始,浙江诸暨法院审理了一起因炒鞋引起的买卖合同纠纷,而这背后的故事却更让人深思。究竟何为炒鞋?谁在炒鞋?如何炒鞋?炒鞋为何状况频发?

案情解析

原告和被告均是95后的大学在校生,双方在今年5月认识,原告听说被告有当下流行的潮牌球鞋的一手货源,便开始向被告大量购买球鞋,一周的时间原告向被告打款95000元左右用于购买球鞋,但被告因无法按期向原告寄送约定的鞋型,导致双方发生异议,后经过协商,被告同意退还原告所有鞋款。但此后,被告仅退还了其中4万余元,剩余5万元鞋款一直未返还。原告无奈之下,只能一纸诉状将被告告至法院。

后本案经调解,双方对账后扣除已经发送的两双鞋子款项后,被告当场返还原告鞋款45000元,双方的纠纷也就此了结。本案虽案结事了,但因炒鞋引起的一系列让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炒鞋问题的严重性。

案件背后的故事

被告在庭后说:‌‌“因为炒鞋,前前后后赔偿给向我收购球鞋的买家已经有100万左右了,而我被我的卖家还骗走了将近100万元,现在家里屯着上百双大码的球鞋,根本没有市场,我只能通过一些APP网站卖卖看,但因为不是常规的热销鞋码,根本无人问津。‌‌

炒鞋给一位95后带来将近200万的亏损,球鞋买卖背后的操作模式让人更加好奇。

何为炒鞋?

炒鞋是指以一种翻几番的方式,为所谓的限量版球鞋增值。通过囤货、买断等方式,原本几百元的球鞋在球鞋网站上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售出,购鞋者从中赚取差价,获取高利,这也是为何有大批年轻人乐在其中的原因。

谁在炒鞋?

目前国内热门球鞋的‌‌“市场价‌‌”,主要来源于毒、nice、斗牛等几家大的球鞋APP交易平台。北上广以及江浙地区是球鞋收藏爱好者的聚集之地。而这其中又以大学生和已经工作的年轻人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30岁之间。

近年来,因为有利可图,部分制鞋企业也参与其中,这就进一步导致‌‌“炒鞋‌‌”行动中出现了模仿理财产品进行集资和操盘的团体,操控鞋市的价格走向,引诱年轻人的好奇心和虚荣感,从而加大了炒鞋的力度,谋求利息。

如何炒鞋?

被告告诉我们,现在炒鞋其实都是‌‌“云炒鞋‌‌”,被告根本不认识众多卖鞋给他的‌‌“上家‌‌”,‌‌“我基本是向国外的留学生或者越南、柬埔寨、纽约的当地人收购球鞋,然后再转手卖给我的买家。为了避免出现囤货和垫款的情况,都是先确认买家需要什么类型的鞋子、鞋码、数量之后,先行打款再去向上家拿货,并承诺多久之内一定将货发给我的买家。因为球鞋的价格是一天一个价的,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向我的买家提供鞋子的话,我不仅要退鞋款,还要赔偿损失,我们称这个为期鞋‌”

炒鞋为何状况频发?

而如今炒鞋频频出现状况的原因正是所谓的‌‌“云炒鞋‌‌”模式,类似诸多被告这样的人,根本不知道究竟是在向谁购买球鞋,将款项汇给国外的某个账号后,能做的只能等着对方发货。

‌‌“我将钱汇给我的卖家后,就出现了联系不到人,或者发一堆并不是我预定的鞋子给我,而且都是根本没有市场的鞋子。‌‌”这种操作模式就导致了打出去的钱拿不回来,还要给买方退款、赔偿,鞋子积压等一系列恶性循环。

法官提醒

‌‌“炒鞋‌‌”稳赚不赔?你要是认真就输了。暂且不说你买到的鞋子是否是真品,即便是真品,也是被人将价格翻炒几倍甚至几十倍后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2019年10月中旬发布了一则金融简报提示:警惕‌‌“炒鞋‌‌”热潮,预防金融风险。

法官提醒各位真正热爱球鞋的发烧友或者想以此投机赚钱的年轻人,‌‌“炒鞋‌‌”参与者众多,似能一夜暴富,实则风险巨大,非理性投机者和学生们,高位接盘,已然成了待人收割的‌‌“韭菜‌‌”。

本案的原告与被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受害者,原告的权益尚能得到保护,但连卖鞋给自己的是谁的被告的权益,又如何保障?望所有年轻人吸取教训,理智购买。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