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那边的规矩

丁韪良和他的学生

1860年冬天,英法联军占了北京,却没有像中国人想的那样,另立新朝,跟清政府签约之后,就走了。而此番签约,中心意思,就是要拉大清进西方的世界体系,遵守那边的规矩,老老实实开放通商。

这个事实,让朝野中一部分明白人感到震动,原来,眼下的洋人,跟以往的蛮夷大不一样,他们不大贪图大清的国土,不仅船坚炮利,而且也讲道理,只是,这个道理,是按照那边的规矩讲的。因此,曾国藩悟到,跟洋人打交道,不能打痞子腔,还得以诚相待。而朝中主政的恭亲王奕訢,则模模糊糊想到了,是不是有了解洋人规矩的必要?

而在这种时候,一个旁观者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看得很清楚。他觉得,中西冲突闹到最后不得不决裂开战,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不了解西方的道理,西方的规矩。所以,在他的中国学生配合下,他开始翻译西方国际法的著作,想把国际法引进中国,让中国人知道什么是那边的规矩。

在这个时候,总理衙门准备开办一所语言学校同文馆,急需一位总教习。相对而言,跟总理衙门关系相当好的美国公使蒲安臣,和名义上隶属总理衙门的总税务司苏格兰人赫德,把丁韪良介绍给了奕訢。丁韪良把正在翻译的国际法,即中国人所谓的万国公法,带进了总理衙门。在简单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之后,奕訢和同为总理衙门大臣的文祥大喜,不仅总教习的事儿落实了,而且马上指派了四名官员,帮助修订此书。

听闻此事之后,英国公使普鲁斯先生,倒是感到欣慰,他说,这本书是有用的,可以让中国人看看西方国家也有“道理”可讲,他们也是按照道理行事的,武力并非他们的唯一法则。他还说,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可以提出来。但是,法国临时代办克士可士吉却不大高兴。他对蒲安臣说,办这事儿的家伙是谁?竟然想让中国人对我们欧洲的国际法了如指掌?杀了他,掐死他!他会给我们找来无数麻烦的。

显然,法国人还怀有利用中国人不懂国际法,蒙骗欺负的坏心思。但是,当年对华的整体国际格局,是英国人主导,得到美国人赞同的,所以,法国代办的反对,阻止不了丁韪良的行动。很快,丁韪良在他的学生的帮助下,不仅翻译了国际法,而且译出了相关的解释和研究的著述。这些著作,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了东方,不久,就传到了日本。由于当年中日文字语言的相近,日本人稍加修饰,就变成了日文。对日本的开放,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当然,不幸的是,这一系列国际法的著述,在中国的作用还相当有限,即使是总理衙门大臣,肯花点功夫研究国际法的人,几乎没有。下面的办事人员,总理衙门章京,能坐下来好好翻阅这些著作的,也不太多。但是,毕竟从这以后,中国人有人知道了那边的规矩是怎样的。知道在国际上,跟洋人打交道,该用什么道理跟人家讲话。

尽管,整个朝廷,还在心怀侥幸,幻想着有一天,大清再振神威,能把洋人都赶出去,这个世界,还是按照我们的规矩讲话。但在眼下,该应付人家,还是得按那边的规矩来。至少,办洋务办外交的人,对丁韪良的事业,还是相当赞许的。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