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看不到的痛苦就不疼了吗

李咏去世了,我看到很多人跑到他女儿的微博下面,骂他女儿‌‌“你父亲都快去世了,你还有心情在这发自拍。‌‌”

这种谴责有没有道理呢?其实并非完全不能理解:毕竟在所有人心中,与父母的生死永隔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在此情形下,除了悲伤与哭泣,你做什么都是错的:你父亲死了,你没转发妈妈的微博,你没哭,你没有展现出你的绝望与脆弱,你就是错的,你就是个天性凉薄的孩子。

但除了她最后一条微博的时间是23号、彼时李咏老师尚未去世外,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叫《海边的曼彻斯特》。这是一部很丧的电影,我对其中的一个情节印象极为深刻:当男主角把自己哥哥病故的消息告诉侄子时,面对这突然的丧父信息,正在打冰球的侄子并没有骤然崩溃。他只是愣了几秒,然后怅然若失、例行公事般去给自己的冰球教练请假处理后事,但回家后的当务之急却是和自己小别胜新婚的小女友啪啪啪。

直到过了几天,他半夜去冰箱里拿食物,在打开冰箱的那一瞬,他才没来由地、突然地意识到自己的父亲已经死去了,那种绝望悲苦的感觉才如洪水般铺天盖地地向他涌来,令他手足无措地倒在地板上抽搐哭泣。

是的,在刚失去父亲的那一两天里,他是没有意识到失去父亲对他生活会有什么影响的。

对孩子来说,可能要过一阵子,他们才会明白失去的意义。

就像很多遭遇父母离异的孩子,在父母离异的那一天他们是不会意识到父母的离异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的,只有到某个不起眼的瞬间,比如看到好朋友父母一起来参加家长会、比如看到同桌父慈母爱时,他们才会意识到父母离异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而这种到对方女儿微博下面,骂她为什么不悲伤的行为,不仅刻薄,而且愚蠢。

你们有什么资格骂一个注定痛苦的人不喊痛呢?

那唾沫横飞的样子,仿佛失去父亲的那个人是你们自己。

人类啊,总是正站在自以为是的制高点上,通过骂受害者的不足来彰显自己的道德与崇高。

尽管事情的真相他们不清楚,痛苦的真实他们也不明白。

一个真正心存善念的人,在看到一个孩子失去她的父亲时,期待的,绝对不会是看她嚎啕痛哭的画面,而是希望她早日走出来,早日习惯,乐观,微笑,勇敢地继续自己未来的生活。

希望姑娘不要受这些旁人的叨扰,在未来依旧乐观地面对属于自己的、五味杂陈的人生。

余华在《活着》里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觉得送给她非常合适: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