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高铁时代 传媒姓党

香港记者以敬业、拼搏出名,但为了采访高铁通车,竟然要提前三日去霸位买飞,实在令人啼笑皆非。这是满足读者、观众需要的采访,还是制造新闻?这是委曲求全的敬业,还是助长中共、港共蔑视传媒监察的幼稚?从高铁西九站开放日的新华社独家报道,到通车日竟没安排香港传媒搭头班车采访,显示香港进入高铁时代,也衍生告别一国两制、传媒姓党问题。

中港政府在9月3日深夜鬼鬼祟祟地举行高铁西九站中国口岸区交接仪式后,不少网民都拿1972年红磡海底隧道通车作比较。当年8月2日举行的红隧通车仪式,由第25任港督麦理浩剪彩。他在致辞时说:“这项伟大建设显示各方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了信心。”随后,艺人沈殿霞乘坐一辆老爷车通过海隧,成为第一个正式使用红磡海底隧道的市民。

香港记者敬业又幼稚

中港官员对高铁香港段这一伟大工程的吹捧,远胜当年的红隧。但最大的分别在于,红隧是香港工程、显示各方对香港前途的信心,而高铁是中国工程,从开支到一地两检都是中国压倒香港的结果,是显示一国两制名存实亡的实例之一。因此,红隧通车几近普港同庆,而西九中国口岸区只能鬼祟交接,为西九站开放日、高铁头班车添彩的采访报道只能交给中国官媒去做。

9月1日,港铁举行西九站开放日,香港传媒被禁足月台层及高铁列车,但新华社就独家播出动感号列车埋站、车厢内景及列车长访问。9月7日,港铁公布售票及通车首日安排,又被遗忘的香港传媒当晚争相去排队买飞,开了记者霸头位的先河。9月11日,香港传媒报道高铁的热情“感动”了政府,林郑月娥“报喜”:正与内地部门协调,方便传媒在通车当日进行联合采访。

或许,香港传媒窃喜之际,也在争夺联合采访权。但是,请别忘记林郑月娥的“温馨提示”:西九中国口岸区和高铁车厢,行使的是中国法规。请想清楚,在高铁香港段的采访,是要遵从新闻自由的原则,还是要服膺传媒姓党的要求?敬业的香港记者一旦在中国口岸区、在高铁车上触及敏感的问题,包括浏览中国封禁的网站,包括使用中港关系、中港冲突这样的禁忌辞语,都可能违法,甚至可能与中国执法者发生冲突,而出现今年5月在四川、北京被官方人员殴打的场面。

香港记者在四川、北京被殴,林郑月娥、张建宗都曾拒绝谴责暴力事件。笔者曾呼吁,传媒要有自救措施,以维护记者的尊严、安全。遗憾的是,敬业的香港传媒伤疤未好已忘了痛,一厢情愿地热情采访、报道高铁,抢了市民的头位,这是不是有误导市民之嫌?这是不是真的“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