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28日
毛泽东想知道美国人对中共部队究竟有多大兴趣。我想,他开始估计到美国不大可能同蒋介石决裂而转亲延安。他认为,如果美国政策能这样改变,那就是目前同美国人打交道的理想的结果,也正是他所梦寐以求的。
盟国想控制中共军队而又不改变中国政治力量的相互关系。蒋介石是他们的人,他们害怕的,倒是可能成为盟友的共产党。
蒋介石是靠得住的。他是“经过考验的反对布尔什维主义的力量”。至于毛,作他后盾的是共产党。美国人无法了解共产党领导人立场的可靠性。毛将来会怎样行事?这是他们感到为难的一个问题,也是一切疑惧的主要根源。他们不能光相信他的话,他们不敢信任他,虽然很想这样做。因此,美国人正努力使国民党制度起码在表面上民主化,使它看上去是进步的。
延安在纷纷议论重庆政府将来改组的问题。中共中央主席绝不放过这次机会。当地报纸上掀起的新的反蒋运动就说明了这一点。尽管语气很激烈,但它显然考虑到形势可能会变化而留有余地。林伯渠最近在国民参政会上的讲话就是一个证明。林伯渠强烈要求改组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林伯渠讲话的所有细节都与美国驻重庆的官员不谋而合。毛力图使美国人相信,合作是可能的,他是忠实于他们的,从而促使美国人与他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我可以想得到,蒋介石一定会气得发疯!
1944年9月29日
依丘吉尔看,俄国对打败纳粹所作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
“俄国牵制和打击的敌军,比在西方与盟国交战的多得多。多年来,俄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承担了陆上作战的重任。”
日军在中国占领了一些重要的机场,给陈纳德的空军造成了困难。日本的十个师入侵印度失败,被打回缅甸了。
丘吉尔认为把希特勒比作拿破仑是不能容忍的。在他看来,希特勒只不过是个屠夫而已。
中共中央主席因美国人对他的信任和过度的施舍而受宠若惊,他的政治本质也就暴露无遗了。就连在这儿见到过很多事情的我,看到他走得这么远,一味地允诺,保证,担保,甚至作出近乎公开背叛的声明,也不由得大吃一惊。
他被盟国的施舍软化了,毫不隐瞒他对莫斯科的真实感情。博古同志把毛泽东的这种卑鄙行径详细地告诉了我。
1944年10月2日
白宫宣布,唐纳德·纳尔逊辞职。
纳尔逊认为他作为美国战时生产局局长已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的中国之行使他相信,美国对中国承担的义务已顺利完成。
纳尔逊的辞职已被批准。他将在美国政府中任职。
法国的叛国份子亨利·贝当逃到德国去了。
延安的代表林祖涵在第三届国民参政会上,要求解除对特区的封锁,给中共以合法地位,并要求把军队联合起来,抗击共同的敌人。
戴维·巴雷特非常熟悉中国的风俗习惯。他在社会上交友很广。他甚至比他的上司德帕斯上校名气更大。1937年以前就多次来过中国。1937年以来,他一直在美国驻重庆的武官处工作,经常到成都去。
他亲切、好客,讨人喜欢,是个有趣的交谈者。表面上忠实。可是,他虽然礼貌周到,却很谨慎,不说一句欠考虑的话。
咽喉炎可把我搞苦了,体温高达摄氏40度。呼吸短促,声音嘶哑。对着镜子一照,脸色煞白,眼睛都凹进去了。
1944年10月6日
美国又一批军事专家到达延安。
在昨天抵达这里的人中,已经通知中共领导的有:美国驻中国的武官莫里斯·德帕斯上校,美国情报机关的乔治·阿姆斯特朗上校(名义上是个军医),爱德华·麦克纳利上校和两个中士。这个组由威廉·伯金准将率领。
毛泽东赶紧去机场,等待着满载客人的道格拉斯飞机的到来。他在那儿等了很久。毛是从来不等人的。
中共中央主席由朱德、叶剑英、周恩来等陪同。
毛泽东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同美国军界和政府的高级官员接触。看来他想使他们改变主义,使他们相信,美国与特区结成联盟是可能和必要的。我觉得毛不愿意向美国当局派来联系的小人物吐露他内心深处的思想,所以他拼命争取要和美国政界的首脑人物直接会晤。我相信毛在会晤时是不会毫无保留的,因为他怕事情传出去,在莫斯科面前丢丑。他宁愿保持沉默也不会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和感情。他需要会谈,但不是同上校或使馆秘书们去谈。
德帕斯是一位有经验的情报官,曾多次来过中国。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下级随和,不爱交际,话不多。
他五十来岁,长得很粗壮,秃头,有一个典型的英国人那种宽下巴。
周恩来往往不暴露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毛泽东利用了周与康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今天宠这个,明天宠那个。
周是毛泽东处理党和军队的重大问题的主要助手。
周的身体非常好,他从没说过自己有什么病。他总是干很多工作,而且常常在夜里工作。他的妻子是邓颖超。他们自己没有孩子,有个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