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幼稚园哲学课

在幼稚园教哲学可不可以?强国小孩天份高,没有什么不可能。

幼稚园小孩要有很早慧的触觉,才在四五岁的年龄出现“哲学”的萌芽。

荷兰作家房龙,小时候在意大利,他爸爸带他游历一家中世纪的修道院,房龙那时四五岁,父亲牵着他的手登上一幢钟楼。他用手触摸斑蚀的墙壁,闻到木楼梯五百年的湿霉味,摸到石墙外的青苔,幼小的房龙,隐隐感觉到什么叫“永恒”。

哲学的第一课是思考生死,短小的生命如一座孤岛,而包绕着这座小岛的无尽黑暗,又是什么。童年有此一游,他父亲没有变成哲学家,房龙长大后却用浅白的语文写出了“论宽容”和“人类故事”,深受少年儿童欢迎。

房龙主张的宽容,是在参照过中世纪教廷专权、镇压伽利略、哥白尼,以及一切无神论的惨史之后的主张,不是今日是非美丑不分的“大爱包容”。相对于中世纪教廷的思想压制,“宽容”才有文艺复兴,“宽容”才有牛顿的物理学。宽容(Tolerance)结果只能是心灵的释放,而不是反过来对主张镇压、压制妇女受教育的权利、篡改历史和谎言的放纵。

房龙后来移民美国。他的书用对小孩讲话的笔触,向小孩解说时间的意义。他叫小孩不要过早怀旧:“当你今日看见中世纪留下的旧教堂,你会觉得很美,而厌恶现代城市高楼大厦的交通噪音。但不要忘记在中世纪,与这些教堂同在的还有猪粪的臭味。中世纪的人不常洗澡,他们身上的衣服往往由祖父那一代传下来,穿了许久也不洗,因为那时肥皂这种工业品还没有发明。那时还有鼠疫和天花。”

房龙提醒下一代:人类的远祖,学会站立行走,要一百万年。但自从一八八七年第一辆四轮汽车发明,到人类可以远征太空登月,却只用了八十五年。

幼稚园不需要哲学,只须教师讲故事,讲好听的故事,以生动的方式讲故事。让小孩感受嗅觉、视觉、触觉,有如花园里盛放的花草。失败的幼儿教育,令小孩七岁就向父母留下遗书说他期待在天国见面,那么早就知道生死?而这方面的“哲学”,香港有了。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