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经济学诺贝尔得主相信如有机会港人会选择“高度独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詹姆士·莫里斯(James Mirrlees) 爵士维基百科wikimedi

在199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英国经济学家詹姆士·莫里斯(James Mirrlees) 爵士,最近接受瑞士银行集团一次访问,这位从2002年已经开始在香港居住的学者在访问中说,他相信如果有机会,他所曾有过接触的港人,都将会肯定投票赞成“一个最大程度独立”的香港。

瑞银集团在其官方推特网页上,发表了莫里斯对目前国际和中国以及香港的个人看法。

莫里斯自言他决定离开英国而搬到香港居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之前执教的剑桥大学,硬性执行退休年龄的制度,而他毫无打算退休的念头。再者,他认为居住正在发展经济的中国隔邻,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经常对发展中的国家感到兴趣,当然没有人会形容香港现在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但当时却真的差不了多少”。

他又说,在香港居住当然跟大陆截然不同,他发觉自己正处身于一个非常有趣但又可能危机四伏的发展当中,中国正企图扩张它对这个行政特别区的影响力,“我所接触过的港人,很多人对自己身为香港人都有一个强烈的归属感,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不会感到意外如果他们会决意投票争取一个最大程度的独立”。

被问到那么香港是否需要更多敢于站出来的人,莫里斯微笑回答:“这要视乎对这样的事情,你是多么的功利了。”

莫里斯对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能以减少赤贫,认为是一大成就。文革结束至今大概已有40年,中国缓慢地但稳定地开放它的经济,它的发展关键就是以廉价的密集劳工出口产品,以及把农地归还农民发展农业。

他说,今天国际货币基金将中国列为全球第二最大经济力量,但如果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这些数字就反映不一样的情况。不过莫里斯看到大陆的工资正在上升,尽管增长比率很难准确预测,他相信中国大城市的工资将会有相当程度的增长,但他同时强调,这不一定代表人民将可享受高收入的好处。

莫里斯说,中国很可能将会面对全球暖化的后果,例如沿海省份将会出现水淹。

长期居住在香港,给予莫里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观,除了欧洲发生的大新闻之外,他更关心身旁的消息,例如南海纠纷,或中日的争拗。他也经常想到中国人民的处境,以及他们的人权屡受侵犯,“在19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由还有所增长,但现在显然不是了。”

对于非洲的问题,尽管世界银行以及国际伸出援手,但很多的投资工程呈现严重的浪费,当被问到非洲国家可否抄袭中国的模式,一个迄今算是非常成功的例子,莫里斯有点犹豫但表示,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不是依照甚么模式,最重要的,还是“引入真正的专家人才”,他认为这才是一个更好解决办法的一个小小的开步。

莫理斯原本是一个数学家,后来因为寻求解决实际问题而转攻经济学,1996年因“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最出名的学说理论,就是如何在一个人才不均的社会,拟订一个公平而各方都满意的税制。

瑞银集团与莫里斯的一席话,原文可在如下网站浏览:https://www.ubs.com/microsites/together/en/nobel-perspectives/laureates/...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