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欧元区解体的前景和影响

当今全球正步入一个具有更多不确定性的时期,全球经济迟迟未能走出金融海啸后的低迷,美中欧日等重要经济体,都有很多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全球贸易增速持续数年低于全球GDP增长,而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以及欧洲内部的变化,更是让“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当中,一个重大的风险源,就是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

25年前也就是1992年的2月7日,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长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明确了欧洲共同体将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不断迈进的大方向。1993年欧盟诞生,2002年初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15国接纳了欧元这个概念,自2002年新年伊始欧元开始在各个国家流通,仅有英国、瑞典、丹麦等国保持原有货币。

尽管欧盟克服了全球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等多重挫折,可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直以来,欧元区试图通过确保低通胀、低债务、低赤字以及独立的央行和人员、资金的自由流动,来确保欧洲经济的平稳增长和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同,确保民众对单一货币的信心。但欧元区的货币联盟先天存在设计缺陷,有独立的央行却没有独立的财政部,无法实现某种形式的债务共同化,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联盟和共同监督、共同存款保险和共同清算机制。欧元区内部,以德法等国为核心的地区与希腊、意大利等外围国家的分化更是日趋严重。

这从意大利身上就看的非常清楚。全球数据公司CEIC数据显示,自1999年加入欧元区以来,该国的实际GDP只增长了6%,同期欧盟整体实际GDP上涨了27%。尤其是2012年欧债危机后,在火车头德国的主导下,欧盟采取了反增长的紧缩政策,这实际上让欧洲经济更难以走出困境。其后在难民潮和恐怖袭击的打击下,欧洲局势更加动荡,虽然欧洲央行推出了激进的货币刺激政策,但欧洲经济整体依然乏力,多个国家的失业率依然高达20%以上,希腊仍面临严重衰退,欧盟整体经济增速2016年仅有1.6%。历史学家已经开始把过去十年称作欧元区“失去的十年”。

包括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内的多名经济学者很早就警告称,如果再不大刀阔斧改革,欧元区迟早走向分裂。在英国决定脱欧以及特朗普上台后,欧盟的“解体风险”看上去更加真实。格林斯潘就表示,这个由19个国家组成的单一货币区是“行不通的”,因为它试图融合欧洲北部和南部对通货膨胀的不同文化和态度。经济学人智库(EIU)全球预测总监Joseph Lake指出,一方面欧盟没能找到共同应对难民危机的方案,导致欧洲大陆上再度出现边境管控,另一方面欧盟采取的紧缩政策在部分地中海沿岸国家引发愤懑,这都导致了民族主义情绪在本地区政治人物中抬头,“假如‘欧洲计划’拿不出一个让人信服的未来路线图,那么欧盟现存的危机最终变为解体的风险将愈演愈烈。”

2017年将是欧洲的“大选年”,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将迎来大选,外界普遍担心特朗普式的当选会在欧洲重演,欧元区分裂势力更加抬头。在4月份迎来总统大选的法国,各竞选人纷纷对欧元制度提出质疑或意见。人气很高的极右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勒庞更是提出,她一旦当选将举行脱欧公投。即便是德国副总理加布利尔也承认,由于德国坚持在欧盟采取财政紧缩政策,使得欧洲内部分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欧盟解体已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为降低财政赤字付出艰巨努力的同时,已经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日前,中信里昂的分析师也预计,欧元区于未来两年内开始解体,将由意大利最先触发,因其是欧元区成员国中融合体验最糟糕也输得最多的国家。

当然,现在还无法断言欧盟将走向“去一体化”,但对于欧元区体系的解体,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早已指出了这种可能性。一旦欧盟真的解体,我们判断欧元体系将会崩溃,欧洲大概会分成数个不同的货币区,欧元区有可能会退化成“德语区欧元”,即以德国为核心的欧元区,而一些经济体制弱的国家(以南欧国家为主)则会分裂出去。欧盟和欧元区的解体不仅会严重冲击欧洲经济,导致一场全球货币巨震,中国的对欧出口及投资也将受波及。而且欧盟解体后,欧洲对美俄的制衡作用也会削弱,某种程度也不利中国。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