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传递爱的一个基本标准动作

女士优先?

记得刚去美国的时候,我觉得那儿的人好像都特别绅士,我还没走到门前,就有人面带微笑帮我开门。

我想这或许是西方人讲究‌‌“女士优先‌‌”的缘故吧,于是就满足地径直穿了过去。

一段时间我特别享受这一‌‌“待遇‌‌”。

慢慢地我发现,规矩并非如此,而是‌‌“后来者优先‌‌”。凡是公共场合有门的地方,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走在前面的人,推开门后都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

他/她会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并接着扶。

我去孩子学校,特别留意观察,我给后面的小学生扶门,发现没一个不说‌‌“谢谢‌‌”的。

无论在学校还是商店门口,很少有人进去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

这使我想起郎咸平几年前说过的一件事。

他总想不通为什么他的一个学弟要比他混得好。

他的言语中带有酸味儿。

有次这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学弟去香港演讲,郎‌‌“盯‌‌”上了他。

一群人出去吃饭,经过一扇小门。

郎说:‌‌“像我这种没有什么悟性的人,傻里呱唧地一脚跨出门就走出去了。‌‌”

而他的学弟则本能地向后退一步,让别的人都过去之后他才过去。

郎这回才悟出学弟比他‌‌“混‌‌”得好的道理了。

原来在美国选择人才还有另一个标准,即‌‌“一定要做个好人‌‌”,而像他这样目不斜视、扬长而入的就算不上什么‌‌“好人‌‌”了。

在我们看来是蝇头小事,别人则看成大事。

你不扶门,别人第一个反应就觉得奇怪,然后判断你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教养,更谈不上举止优雅了。

一些国家的人看到我们不扶门这件小事特别不顺眼,而且更受不了你旁若无人地径直通过。

别人扶门因怕门撞到你的脸,而不是为你专开绿色通道。

另一细节是,当遇到别人为你扶门时,虽然还有几步,也要加快步伐,不可慢悠悠地溜达过去。

然后你也得接着扶,直等到后面客人鱼贯而入,或有人半途接棒,再缓缓放手,这才算完成了一套‌‌“爱的传递‌‌”的基本标准动作。

在美国的十多年间,几乎毫无例外的老美都扶着门让我走过去,我又不得不扶着门让后面一个人走过去,这个简单的扶门动作我学了好久,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从来不学扶门。

德国也是个扶门国家。

有人说德国民众天生素质就比中国人高,其实也不尽然。

真正的原因是联邦德国成立后,政府制定了一套规则,让民众自觉提升素质。

如德国有法律规定,关门时不小心把人撞了,你得无条件赔偿,还得帮人医治。

这些规定都很具体,操作性很强。

还有遵守交通规则、按秩序排队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良好的行为就变成了习惯,这个社会就变得文明起来了。

当我给企业高层上课提及这个话题时,有位学员跟大家分享了个人的亲身经历。

一天上班,他涌入了电梯。

这时,远处有个糟老头模样的人朝着电梯方向跑得气喘嘘嘘。

这时,电梯内的人分别按下了楼层按钮。

不知怎的,他的目光注视到那老者身上并动了恻隐之心。

那会儿他用手扶着电梯门,等着老头儿过来。

进了电梯里,老头儿问了他做什么,叫什么,随后他就随着人流进了办公室。

一刻钟后,电话铃响了,说请他去董事长办公室。

他进去一看,哟,椅子上坐着的不就是那个糟老头吗?他意外地被告知今天被提升了。

董事长告诉他,他来公司多少次,今天终于遇到了‌‌“意中人‌‌”。

有个小学生说,在她的生活中,有一位爱她的人,那就是她奶奶。

最令她感动的不是奶奶给买好吃的东西、买好看的衣服或者做一顿丰盛的菜饭,而是看起来一个毫不起眼的动作——扶门。

慢慢地,这孩子也开始学会为奶奶扶门了。

有时候孩子对爱的诠释往往很简单。

我们的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但不一定有文化、有教养,这让我们受过多年素质教育的精英,在国际商务场合常常显得不适应,而知识、文化、修养三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有人说中国人缺乏礼貌,也有人说这只是个习惯问题,这些说法都没有错。

不过,往深里想,或许这里还有个‌‌“面子‌‌”的问题。

我又不欠他,凭什么要给那么大面子拉住门给后面的陌生人提供便利呢?

拉门恭候来人乃是宾馆服务员的事儿。

中国自古有句老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恐怕至今还是至简的大道、不烦的要言。

如果我们的老总能像那位董事长那样及时奖励员工,那么这家公司的其他员工就会积极效仿;

如果老总能利用权限形成内部制度,你的员工到了社会上也会自觉传递爱;

如果老总还能自己给女士、下属(或自家太太)扶门,这更会让人民群众肃然起敬,他们内心定会萌生小女孩对奶奶的感激和尊敬。

如果在一个企业里你看到上下互相扶门,这里就君子多、淑女多,门风正,人际关系和谐。

你习惯扶门吗?如你能因善小而为之,你就不愧为‌‌“好人‌‌”了。

也请记得把他教给孩子。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