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英法租界婚纱照 广州新娘之最爱

广州沙面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英法强行变成租界,是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一个象征。曾经,这里是被人淡忘的尴尬,不过现在,拥有欧式建筑、街心花园的沙面岛再度时尚,倍受广州新人青睐。

广东俱乐部,一座20世纪早期的红砖建筑。游廊上,一对新人正在摆姿势拍婚纱照,新娘的裙裾洒落在台阶上。

天很闷,温度绝对超过30度。不过,新娘脸上精心描绘的妆容,厚到绝对不容许任何一滴汗水闪亮。新郎身着闪亮的灰色紧身西服,看上去颇不自在。摄影师蹲在地下,不停地大声发号施令。

我笑了笑,希望自己的笑意能给新人带去一点鼓励。然后继续我的晨练漫步。

又是一座大楼,门口同样有一对新人站在摄影师前。这座建筑物的修建日期和功用都刻在石头上:台湾银行,1913。

东方汇理银行(建于1899)外看到的也是同样的一幕场景;美国花旗银行宏伟的顶梁柱前也不例外,新郎依旧穿着一身闪亮的灰衣,不过这一次,新娘身着一袭宝石蓝长裙,手捧一束巨大的粉色绢花。

广州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这里是广东省会,珠江的入海口,比邻香港、澳门。

广州的前辈们雄心勃勃。这是中国最富裕的一个地区,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地,高科技研发的名气也如日中升。广州的领导人相信,广州与北京和上海应该是不相上下。

20多年前我看到仍是农田的一片地区,现在已经成为高楼鳞次栉比的壮观新城,有宏伟的歌剧院、引人注目的图书馆,珠江边优雅别致的电视塔高高耸立、直刺云霄。

不过,广州的新人却纷纷选择沙面岛上的殖民遗址作为婚纱照的背景。

除了银行,老香港和上海的其他大牌贸易公司也在这里留下了记号,比如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天祥洋行。

沙面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殖民地,18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年建立起来的的欧洲自由贸易区。一串小岛、泥滩连在一起,构成半英里长、1000英尺宽的一小块‌‌“飞地‌‌”。

英国人最先来,控制着沙面过半领土;法国人紧随其后,掌握着其余地盘。

1949年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租界被中国收回。沙面的传奇几乎被世人遗忘,直到1990年代,又开始挂起牌匾,用英文和中文讲述每一座建筑物的历史。后来,修复工作不断展开。

从前一座旧楼的贸易厅和游廊现在成了一家优雅的咖啡厅,属美国著名咖啡商旗下,里面挂着吱嘎作响的吊扇、摆着藤椅。

原来的‌‌“牛奶冰厂‌‌”曾经养牛、为欧洲人供应牛奶,现在成了一家时尚夜总会;路德圣母教堂外,葡萄藤枝繁叶茂,串串葡萄就快要熟了。

沙面有宽敞的大道、精心打理的街心花园,是广州最清洁的一个地区。开车来受限制,因为供车辆行驶的桥梁只有一座,绝大多数人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就连三人小组的警察也骑自行车,红蓝色的警灯闪烁着、、、、、、

我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口琴声,更加凸显这里和广州其他地方的区别。

拐过一两个街角,我看到一位老者坐在从前法国花园内的长椅上吹口琴。

不过,现代都市近在咫尺。漫步穿过一条街道,我来到了隔开小岛和城市的运河--不过只是几码宽的棕色浑水而已,运河上空飞悬着层层公路桥。

在上海、德国在青岛的原租界、以及沙面,中国看欧洲占领留下的遗物,好像更轻松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另一边的香港,却找不到类似的殖民遗址密集区。一些老建筑保留了下来,好多在1970年的盖房热中被拆除。

我记忆中,20年前的沙面好像路灯不多,被开发的商业机会很少。这个地方好像被看成一个尴尬,而不是中国历史中奇特、怪异的一个篇章。

不过今天,对于广州的新娘和一些更加害羞的新郎来说,这里的红砖、大理石、阳台、游廊,与新城中的摩天大楼、活力四射相比,真是更加赏心悦目的婚纱照背景。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