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以体制划界要不得

最近在一个微信群和人“吵”了一架,是因马晓力而起。我大赞马晓力在力阻5月2日人民大会堂唱红事件向全国发酵中的重大作用,遭到某人的反讽,说我“入戏太深”,意思是中共内部的争斗,都不是好鸟,老百姓不用选边站。

坦白地讲,我很不喜欢中共体制,经常撰文痛批其违背人性、落后于时代的种种行径。但我不会将服务这个体制的人统统视为“坏人”,更不会无视其中一些人所做的积极努力。因此,我几个月前声援任志强今天力挺马晓力。

任志强因为在微博上公开质疑某人付出了代价:被销号,被“留党查看一年”。马晓力公布写给栗战书的信件,给某人施加了巨大压力,此种逆龙鳞之举是有着巨大风险的,尽管他们两家是世家,但毕竟今非昔比,况且此刻唱红、搞个人迷信是他政治上的需要。

难道因为任志强、马晓力是“红二代”,就无视、甚至诋毁他们积极的所作所为?这不仅对他们两人非常不公平,而且非常不利于中国的转型。在过去数月中、连续两个关键时刻,如果没有任志强的公开质疑、没有马晓力的大声追问,文革真的是要呼之欲出了,有人真的要动手树新的神像了。即便一时得逞不了,也起码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种文革重来的恐怖气氛。

这些以体制划界的自由派人士还无视一个铁的现实:遍观中外历史,我们将发现一个国家成功的转型往往都离不开体制中人的贡献。800多年前的《英国大宪章》就是贵族和国王反复博弈而制定的,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石;40年前的西班牙民主转型成功,也主要得益于国王胡安‧卡洛斯和首相苏亚雷兹的积极推动;30年前台湾的开放党禁,也主要拜蒋经国的顺应大势,他本可以继续用强力、逆势拖延历史进程的。正在眼前上演的缅甸民主转型,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体制内的吴登盛和反对派昂山素季的携手合作。

以上这些例子都告诉世人,政治是现实的,一个国家的转型需要正确理念的指引,而更要成熟的政治操作。一个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尽可能团结一切能团结的人,减少转型的阻力。纵观中国近代史,错失了好几次转型机会,就是在于不能团结的缘故。100年前,由于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分裂导致亚洲第一共和国的夭折;70年前,由于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不能共容而使中国丧失民主建国的良机……

放眼当下的中国,阻碍转型的除了大小既得利益集团,还有分裂的社会:左右对立、人群分裂。即如开头所言,在所谓的“远见卓识”的“自由派”内部,有人都要分出个阵营来。这些人见不得任何说体制的好话,哪怕这些好话是有事实支撑的;这些人更无视体制中人对体制的改良之举,责其是在为体制延命。

近几日有人再拿贺卫方的党籍说事,也是出于同样的逻辑。他们的偏执常常令我吃惊:温家宝倡导“民主法治”、任志强呼唤“言论自由”、马晓力反对“个人迷信”,仅仅因为他们的体制身份,就简单的予以否定、甚至贬低?

在自己不敢上街的前提下,这些人唯一可做的事情就是:对他人冷嘲热讽的同时,坐等出大事。至于出大事后、洪水滔天时该怎么应对,他们是不管的,也是超出他们能力之外的。

在我看来,这是对国家和人民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固然不必期盼再出一个蒋经国,不必寄望体制内人士能够全部觉醒,但至少也不要排斥某些体制内人士的积极作为。何止不应排斥,更应点赞,并与他们携起手来,一起来推动体制的转型!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