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大陆经济“发展模式”又一新说法

西方的金融界当中,过分乐观看待大陆经济发展的,大不乏人。“中国大好友”的number one,可算是前大摩亚洲主管、现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讲师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此公对大陆经济的看法一直偏好,例如,2011年,大陆提出“经济转型”、“内需主导”的方针之后不久,他便作出乐观估计,认为到了2015年,大陆的私人消费(不连政府消费当中的民众直接得益部分)的GDP占比,会从2010年的36%增加到45%;换句话说,他认为大陆的经济改革,说到做到,立竿见影,不出5年,转型便可说成功。事实上呢?到了今年,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大陆私人消费的GDP占比5年来只有1个多百分点的增加,亦即几乎原封不动【注1】。

好了,消费比率上不去,再看别的。近年,大陆经济出现制造业生产失速、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于是西方金融界又提出大陆“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火车头”的说法,认为这是经济形态进一步现代化的开端;制造业失速、产能过剩是必然的,并非坏事,而是反映了大陆经济“从第三产业为主力过渡到以第四产业为主导”的发展典型。在这个说法底下,服务业的增长,不仅可以替代失速的制造业,还可以“保7”、“保8”;总之,前景美好。说着、说着,连大陆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了。

问题是,这个说法有两个明显漏洞。首先,大陆的制造业产能过剩,几乎完全是因为温家宝2009年的“5万亿新增贷款稳经济保增长”(一说“4万亿”)计划的直接产物,是错误政策的后遗症,是一种病态而不是经济本身发展到瓜熟蒂落要转型的自然变化结果。

第二,制造业的技术改良可能性比服务业大,因此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幅度必然比较慢;这个规律,是西方国家的普遍经验,到今天也没有出现例外;所以,大陆的经济从制造业主导转变到以服务业为主导,就算是自然产生的,它的GDP增幅也必然下跌,以之“保7”、“保8”,都是不可能的。

可是,无论是西方金融界的唱好者还是大陆经济界的“中国特殊论”者都完全忽略上述两点,认为大陆经济正在健康发展、成功转型,偶一失速,搞一些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就上去了,一点问题也没有。世界上有那么容易的事吗?服务业成为增长火车头,讲了几年就成真了吗?

大陆为应付这两三年的GDP失速,推出一连串的投资和消费刺激,效果却似有若无;这终于让大陆的一些人明白到是什么一回事。

经济分析把一个经济体看成有两个“面”,一是需求面,一是供应面。其中,需求面比较简单,顶多是有过热或不足的问题;供应面就复杂得多,几乎所有棘手的经济政治问题,举凡失业率、通胀通缩、税制、收入分布、劳动力充裕程度、人口结构的合理性、教育的效率、企业的效益、科技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垄断和竞争、反垄断和监管等问题,都集中表现在经济的供应面。

据闻,今年10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终于有人质疑“内需和服务是新的经济增长火车头”的说法,认为制造业失速是危险的,说成是“反映经济转型”,无异于打肿脸充胖子,不是办法,进而提出大陆经济问题不是简单地搞一些需求面的投资信贷放宽、服务消费刺激和更多的出口奖励便可解决,而是要处理那千头万绪的供应面,包括解救那不断萎缩的制造业。

消息传出,西方的唱好派又乐起来了:“中国出现供应面革命!”(supply-side revolution)。既是“革命”,当然就可以一下子变天、一蹴而就。史蒂芬罗奇对此显然也有精辟看法,把复杂的供应面问题作极限简约:“让供应面改革提高生产力,是中国避免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唯一选项。”【注2】认为大陆的经济出路归根到底只是需要解决一个生产力问题,其实并没有指出出路,因为在经济学里,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几乎是一对同义反复。如此说了等于没说,并不特别奇怪,因为唱好派需要的,大概就是这个水平。

注1:参考大陆官方统计数据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201&sj=2014。

注2:见本月14日彭博通讯社文章The Great China Supply-Side Revolution?Communists Change Tack,连结在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 …munists-change-tack。另外可看罗奇自己写的一篇关于生产力的文章,同样空虚: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 …en-s–roach-2015-06;不过,罗奇在这篇文章里起码承认了大陆的制造业失速、要靠服务业推动经济的话,GDP增长是快不起来的。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