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你不知道的三元里故事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摄的晚清影像

近代史上的“三元里抗英斗争”,大家想必耳熟能详,但关于此事的前因后果,知道的人并不多,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三元里抗英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1841年5月某日,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一小股侵华英军部队不知为何目的、摸进了广州市城外的三元里村。村民韦绍光的妻子李喜,被这股进村的英军士兵给非礼了,具体是动手摸摸呢,还是动真家伙的强奸,目前还需要更多的史料,但当时中国社会观念保守,估计不会有人在这方面留下详细的记录。当天,恰好是三元里村的“社祭日”,当时,村里的老少爷们正集中在祠堂面前、吃饭、喝酒呢,一听“韦绍光的老婆李喜、被进村的英国鬼子非礼了”的震撼性消息,壮汉们顿时群情沸腾!其中,喝高了的几位壮汉,趁着酒兴,抡起锄头就上、打鬼子。

三元里最初的抗英斗争,就是这样闹起来的。读者读到这里,应该能明白了:

1、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一次突发事件,广州农民抗英,并非有准备的,而是即兴的,甚至当中还有酒精的作用;

2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保护一个具体的妇女(李喜)的行动,与教科书上吹捧的“爱国”斗争,恐怕有点牵强,事实上,没有证据证明三元里的村民有多爱大清国。

以上资料请参中华书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第167页。

那么村民拿的啥武器抗英呢?答案是大刀、长矛这些冷兵器。可是这些落后于时代的冷兵器、怎么抗英呢?靠运气。三元里抗英斗争之所以能在史册上留名,与运气有关。为何这样说?因为在田野中搏斗的时候,天公作美,下了倾盆大雨,英军的火枪、火药被大雨淋湿了,根本打不响!你说英军倒不倒霉?这雨,早不下,晚不下。够倒霉的。那么,在田野里的这场搏斗,打死了几个英军呢?其实只打死了几个人。英军腿长,逃跑得快,他们从三元里,一股气跑到了黄婆洞,即现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近。然后呢,英军司令找了广州当地长官余葆纯,央求余葆纯出面维稳。

读者或许会觉得奇怪:英军和清政府不是死对头吗?清政府怎么可能帮英军维稳呢?其实是这样的:虽然当年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但具体在广州战场,那段时间中、英两军正处于停战期间,正在谈判拉锯呢。为了不破坏和局,余葆纯出面维稳了,他对三元里村民说:“大家伙散了吧!英军和我们前段时间谈判,提出了六百万元赎(广州)城费(注:军费赔偿)!如果你们不散,那么,这六百万元,往后就由你们出了吧!”三元里壮汉们当然出不起这六百万元,只好被劝散了。

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英军少校军需官“毕霞”在田野里中暑死亡。参加抗英的三元里村民颜浩长欺骗人们说:“毕霞是我杀的”,可是他撒谎心虚、死活不敢去官府领赏。村里有个经营染坊的商人,叫龙国昭,他把毕霞的脑袋割下,提着它,到广州市委市政府去领赏,后来被北京封了个“千总”的官职。

以上资料请参中华书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第170、342页。

最后,讲讲抗英壮汉们的结局。

广州三元里村当年这帮打英国鬼子的英雄好汉,后来的归宿,令人十分唏嘘感叹!十多年之后的1854年,在广东珠三角一带,爆发了一场由地下会党“天地会”领导的反清性质的“洪兵起义”。三元里当年打洋鬼子的壮汉们,大多数都参加了这场反政府的暴动,暴动最后被清政府镇压了。因此,这群壮士之中的大多数人,最后都被清政府抓去、杀头了。(参中花书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第170页)

这就是民族英雄们的下场:不死于外敌,而死于内战。

回首中国近代史,不死于外敌,而死于内战的英雄好汉,又何止他们呢?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