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练乙铮:美与日新盟约令京头疼,赶时髦搞服务不利发展

《日美防卫合作指引》最新版本上周一(4月27日)正式出台,若与1978年原本和1997年的旧本比较,内容可说十分“勇武”,不少改动明显针对北京。有趣的是,后者自上次习大大面左左“勉为其难”地与日相安倍晋三握手以来,一直试图改善与东京关系,故这次日美共同宣布新版《指引》,北京即时的反应依然相对低调,主要原因估计有两个,一是内部政经出现难题,领导要分神应付,外交便不能绷得太紧;一是要在近期强力推销亚投行(AIIB),摆出平和的睦邻姿势,与一直以来因“南海九段线”问题与东南亚诸国交恶之事对冲。

一、真老虎v纸老虎

《指引》的内容有好几点值得留意,笔者试按官方英文版本引述并加简单评论。

.文件开宗明义第一章便点出日美防卫合作论述的新基石是美国国家安全策略中的对亚太区前线军力部署“再平衡”。当然,之所以要“再平衡”,乃是因为先前的平衡给打破了,而主因无疑是北京近年来的军事扩充和对邻国施加的区域压力;所以文件说:“(”再平衡“)的核心内容便是美国对日本防卫的铁打的(ironclad)保证,其后盾则是美国的全线军事实力,包括核武和常规武器。”日本方面,则“高度评价美国在亚洲的部署,并重申日美同盟对区域和平兴盛的不可或缺。”

.文件第二章表达美国赞赏日本最近通过的一系列“对和平有积极贡献”的议案,包括修改防务条例、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订定军售原则、特别机密保护法、网络安全基本法和新的航太政策,等等。

.跟着,文件以非常显眼的字句提及“尖阁诸岛”:“……双方再确认尖阁诸岛目前由日本管辖,因而纳入《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的协议承诺范围;双方并反对任何单方面试图改变该岛屿由日本管辖的行为”。大家知道,跟日本有领土争议的国家,还包括南韩(竹岛)和俄罗斯(北方地域);不过,《指引》对这些领土纷争只字不提。

.第三章讲双边防卫的具体内容,包括美国在日本囤置美国军械库里“最先进”的武器,如在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部署美国海军P-8巡航机、在青森县三泽空军基地部署“环球鹰”、在京都府京丹后市附近部署X-频谱雷达,并计划在2017年在神奈川县横须贺海军基地部署“神盾”反导弹舰、在日本领土进驻第五代战机F-35B及建立改种飞机的维修基地,以及在今年稍后以新的、威力更大的“朗奴.列根”号空母取代老旧的“乔治.华盛顿”号,等等(尽管大陆多如牛毛的军事网站把解放军的武备吹得神乎其技,但美国这些“真家伙”大概不止优胜大陆一个马鼻)。

.第四章论及地区安全,强调强化与南韩、澳洲、亚细安集团的三边和多边防卫关系。

大陆近年对美国在亚洲部署兵力非常不满,致力发展西方军事专家认为是适合“制止进入”(access denial)的武器系统和军事策略,并逐步加强宣传“亚洲人的亚洲”论述,试图联合亚洲诸国把美国势力从整个地区排除出去。北京的这个战略思维,恰巧与日本当年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观念不谋而合。

1938年11月,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提出一个联邦制构想,号召建立一个“中日满三国相互提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助连环的关系”,并以此为中心,实现一个没有西方列强存在的东亚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共存共荣的新秩序”,是谓“大东亚共荣圈”。不过,这个构思并没有得到亚洲各国的支持。道理很简单,日本当时的战略目标和手段,都是军事侵略性的。

同理,亚洲国家普遍认为,北京推销的“亚洲人的亚洲”概念,掩盖不住后面的领土╱领海野心;近日北京在南海致力填海造地,更在东亚诸国之间敲起警钟。五十年代,中共以共产主义为号召,笼络东南亚华侨,令各国非常担心。60年之后,北京改以民族╱种族主义作招徕、以经济实力和武力做后盾,一样令东南亚诸国不安。如此,《日美防卫合作指引》出台,亚洲诸国实质上是十分支持的。人心所向,远交近攻,这些国家希望美国出力阻吓中国,北京大概也知道不能硬碰,否则就更加此地无银三百両了。

中共在外交上讲实力,在内政上也还是讲实力。因此,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山姆大叔和全然不可小觑的小日本,她会见势不妙而前倨后恭;但在她囊中的香港,面对手无寸铁的公民要求民主,她却会板起脸孔教训你,再不然就是给你配几个心狠手辣的行政长官。奈何?

二、大陆的服务业大跃进

发达国家三大产业部门的比重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共通点有三个:一是自然发生的;二是有相同的发生次序,都是首先以农、渔、采矿为主,然后工业赶上,最后是由服务业超越前两者,一枝独秀;三是发展达到平衡之后,第一、二、三产业的平衡比重分别是1:22:68左右。大陆现时的比重是10:44:46,第三产业只稍占上风,转型才刚刚开始。笔者前文提过,服务业由于技术改良慢于制造业(例如老人贴身服务的技术几乎不可能改良),而技术改良是GDP增幅的主要动力,故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之际,GDF增幅下降是常规,而目前大陆GDP下降的因素之中,此是其一。尤甚者,由于大陆做事往往一窝蜂,转型不待自然而必加上政府行政部门层层催谷兼动用国家资源由低效的国企落实,故GDP增幅下调必更严重。

过犹不及,一窝蜂搞服务业的结果必然导致对制造业的过分轻视,尤其在更困难的质的方面。试想,在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和水泥工业,国企都在亏损,政府正在大力推动亚投行,帮忙把过剩基建产能加津贴往外输出、封住蚀本门。如此关照出问题的制造业,那些几十年来在最好的光景里也未能像南韩的Hyundai、Daewo等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而安于“啃阿爷”的国企本身,还有什么动力去拚质量建立品牌声誉?

让我们看看一些国家成功利用“过剩产能”的例子。大家可曾觉得奇怪,为何现时世界上最好的汽车和机车品牌都是德、日、意这三个二次大战中的轴心国的呢(德国垄断高端贵价市场;日本称霸优质中产品牌;意大利则以超级跑车称着)?无他,这些国家在战败后把军工及战时民用转军工的产业的庞大接近百分之百过剩的产能转移到民用品包括小汽车及机车生产行业、锲而不舍苦干30年,终能独占鳌头,在七十年代中叶起便逐步在质和量方面超越美、英、法三国,领先世界。美国汽车工业产品无法行销世界,英国的早已全军覆没,法国的也奄奄一息;至于中、俄这两个其余的同盟国,因为长期搞社会主义,军备方面上去了,民用方面包括汽车工业则至今还是交白卷,搞不出国际品牌。

这个市场除了一流品牌由德、日、意囊括之外,还有新兴的南韩低价高质品牌,而大陆产品只能望门兴叹;谁叫国人愚蠢,跟着共产党大跃进蹉跎岁月胡搞,白白浪费几十年,到今天还要死抱“一汽”等国企、忙于派系之间的“打贪”。大陆汽车机车工业六十余年一事无成,反观人家日本,丰田和本田,都是1937年创业的,几十年来成绩斐然。1959年,本田成立只22年,但从该年起,它的机车产量稳占世界第一位,质量更是无话可说;六十年代进入英美市场,真是横扫一切,望风披靡。丰田于2012年登世界汽车产量榜首,并且是年产量超过1000万部的唯一一间车厂,质量也是首屈一指。看来,大陆的“世界工厂”只是大而无当、虚有其表;服务业一窝蜂成为宠儿之际,“世界工厂”的美名在国人当中更好像忽然成为“二奶”。

值得留意的是,德、日、意三国成功树立汽车等民生日用品牌的同时,其国民经济也成为从以工业为主转化成既有最先进制造业也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经济。大陆搞服务业,会否在一窝蜂的气氛之下,令搞工业成为“过时”概念而遭各级领导轻视呢?在这几年工业利润和投资都萎缩、不少工企业绩挂红的情况底下,那是很可能发生的事。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