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西到泰国,新兴市场的公司都受到美元大幅上涨的折磨,他们现在向投资者发行债券面临着比美元飙升前要高的成本。
今年到目前为止,美元兑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追踪的一篮子新兴市场货币的汇率已经上涨了逾7%。虽然这冲击了全球各地的许多公司,但是发行美元债券而非本币债券的新兴市场公司受创更为严重。
美元的上涨意味着,需要用更多的钱去还本付息。分析师们警告称,这开始侵蚀许多公司的利润,将可能迫使一些公司动用应急储备,而且可能引发一些公司债违约。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这种不断增加的压力唤起了对分别发生于上世纪80和90年代的亚洲和拉美货币危机的回忆。当时美元不断走强,帮助引发了经济增速下滑以及房地产、大宗商品和其他资产价格的下跌。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全球市场策略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称,投资者们在很大程度上改为单向投资,或者说一窝蜂地削减新兴市场头寸、改投美国市场。
据Dealogic的数据,2014年截至本周二,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司总共发行了2,760亿美元的美元计价债券,创下历史纪录。此类债券发行在金融危机后飙升,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美联储)和其他国家的央行将利率下调至极低的水平,进而刺激了投资者的借贷需求。
各国也纷纷发行美元计价债券,而美元升值推高了政府的偿债成本。分析师称,与过去的危机相比,如今许多国家有着更加庞大的外汇储备,因而对美元升值的承受力也更强。
据金融数据供应商Dealogic的资料,各国公司及政府发行在外的美元计价债券达6.04万亿美元,较2008年金融危机时增长了近四倍。
在美元飙升背景下,新兴市场美元债务迅速增加可能会让全球很多公司发生倾覆危险。这其中,哪些国家是最大的美元借款人呢?主要是中国和巴西。
2008年以来,新兴市场政府和企业的美元计价债务不断增加。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数据显示,在所有发行给美国以外非银行实体的美元债务中,发展中国家占到近一半,几乎是欧元区借款者美元债务规模的三倍。
国际清算银行研究部负责人申铉松(Hyun Song Shin)指出借贷热潮来袭期间,美元走强曾引发另外两件事,分别是上世纪80年代的拉丁美洲危机和90年代的亚洲危机。很多国家和公司都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建立了应对紧急情况的缓冲机制,如在资产组合里引入本币借贷。但这并非做到了万无一失,美元借贷潮可能给未来数年一系列的泡沫破裂打下了基础。
近期申铉松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一个论坛上表示,目前的一大问题是,现阶段是否处于美元大涨的阶段?这将会带来何种影响?特别是考虑到新兴市场美元计价债券的规模数量。
据Dealogic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发行的1.3万亿美元的债券中,中国和巴西的企业发债占了很大一部分。
能源企业是其中最大的一类借款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leo Brasileiro)自2008年以来累计发行美元债券400亿美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过去四年累计发行美元债券近140亿美元。
Petroleos de Venezuela SA过去七年累计发行美元债券近210亿美元。虽然石油公司的收入一般也是以美元计价,但油价下挫正在加重这类企业违约的风险。
而收入以本币计价的公司受到美元上涨的影响尤其严重,因为这些企业所在国家汇率环境可能依然对其不利。例如智利电信企业Empresa Nacional de Telecomunicaciones在过去两年借款18亿美元,而在此期间智利比索兑美元累计下跌了约20%。
明年1月份全球各地将迎来第四季度业绩浪,美元大涨究竟给新兴市场的公司带来了多大冲击,届时答案将得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