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初心与盈余

零点已过,这是2014年最后的一天。最近发生了两件闹心的事:Gmail的彻底失联,我是这款邮箱的重度用户,前天琢磨了七八种翻墙的方案,最终懒得继续耗费时间,还是选择一种收费的方式,选择飞越长城。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批评为什么非用Gmail不可?QQ邮箱不挺好的嘛?我想,这是价值观的不同。我最近两年越发感觉到,你拥有的知识量不是核心的,核心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与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去对接。不能看Facebook,不能上Twitter,不能搜Google,世界上最流行最卓越的产品,亲都无法享用,我们在国内看到的波涛汹涌的移动浪潮,充其量也只是互联网这个星球的一个部落。苹果手机在中国的火爆,除却品牌效应之外,重要的是国人可以选择苹果产品与世界平等地对话。你可以在App Store上下载欧美国家流行的软件,也可以阅读亚洲版的《经济学人》,或者看火辣的《超模》成人杂志。

我以为,Google的强大是因为凭借Gmail建立了庞大的账户体系,邮箱是互联网最基本的通行证,无出其右者。腾讯的QQ号同样彪悍,但相对于邮箱,还是次之的账户体系。有了Gmail,Google才可以从容不迫地出了系列的子产品,并且将之整合归队。这次Gmail在中国的失联,我有痛失网络身份证之感。十年来,我大量的稿件都是习惯性的存放在Gmail里,即使后来有了印象笔记这样的云储存,我还是依赖Gmail的简约与搜索能力。这次封锁,再次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Gmail是世界邮箱之王,其安全性与稳定性,必须要靠国家的力量来屏蔽。

在QQ时代,我甚至一度只用Gmail的对话,与几位核心的朋友聊天。这种私密性很强的聊天模式,有点类似在欧美国家盛行的Whatsapp,只有通讯,没有社交。现在的网络,已经全面进入社交模式,反而失去一对一小范围深度交流淋漓尽致的美感。在一个社交无处不在的时代,我很怀念过去只在Gmail里聊天的时光,那个时候,我非常清晰哪几位是我的朋友,而现在,在长长的微信通讯组中,可以诉说心事的对象依然是个位数。科技可以迅速扩大你的交际圈,但依然无法让你多一个知己,天涯若比邻了,但海内的基友还是那几位。我一直是科技的拥趸,网络是一种必要的元素,甚或和与水与电一样,但是,网络这面镜子的背面,竟然是锈迹斑斑的,远不如其正面那样光华夺目。

第二件闹心的事就是微信公众号的认证。我至今没搞懂微信认证的新规怎样去全面理解?我所在微信群讨论这个已经闹翻天,一个晚上有四五千的消息,本来简单的微信认证程序越改越乱。我已经怀疑自己的逻辑认知能力了,也看不懂微信经常变脸的缘由。互联网是个名利场,在股市里的贪婪与恐惧,在网络空间里更甚。曾经,QQ邮箱也是腾讯内部七星级的产品,但是水涨船高,QQ邮箱成了明星产品后,其他腾讯的产品纷纷进入邮箱,一人升道,鸡犬升天,邮箱也随之臃肿。我相信,张小龙先生是抱有普世价值的产品领军人物,但他毕竟不是群龙之首,无法忽视各种利益的博弈。如今看来,微信也在蹈QQ邮箱的覆辙,一个奉行极简主义的产品,把一个微信公号认证搞得极其复杂。我本人为微信认证就困扰了许久,即使在代理公司与同道好友的指点下,依然是雾里看花。

不折腾,不作恶,本是互联网通行的基本法则,可是现实是,登陆一个邮箱,需要专业的翻墙技术;认证一个微信号,需要两进宫三过堂。这样的互联网是我们想要的吗?昨晚喝茶,我观察了在座几位的手机,每个人的微信都是江山一片红,可是大家依然信奉微信战无不克攻不不克的营销能力。在一个盈余的时代,做小做少成了燃眉之急。

我在这个公号里码字一年半了,我今晚翻看了早期我写互联网的文字,汗颜不已。但那也是我过去真实的想法,我就像一名在窑里搬砖的工人,每天的差事是运送一车泥坯的砖头,认真码在窑洞里,然后凭借文字的火力,将灰白的土砖烧到红透明亮。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为什么做公号,为什么去码字?如果单单是去营销,去迎合受众,去营造一个网络世界的自我,那样的话,一是自欺,二是欺人。我还是想努力恢复到初心,享受写作与阅读沉静的乐趣,继续做一名烧窑的工人,蹲守在土窑的边上,等待一抔土慢慢熬成一块砖,为的是抛砖引玉。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