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医疗一座山

不能不承认,压在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是真实存在的,就是住房、升学和看病。

据说在中国看病已经很便宜了,但相对于许多人的收入还是太贵,而且看病还很难。看病难并不是都难,其实许多医院的医生是在那里闲着的,获得优质医疗资源很难,到大医院看专家门诊难。一次家里老爷子身体不舒服,我接到天津看病,专家号很贵咱也掏得起,要表现孝心正其时也。但发现那主任门诊已经有200个号了,我计算这主任一天工作8小时,六八480分钟,分摊在一个病人身上不到3分钟,这是要一口气不歇不停地看才行,现在据说主任医师每天放的号有限制了。于是果断选了个号相对少的副主任医师,病看得很不错,可说是药到病除。

医疗设备可以花些钱添置,如今中国不差钱。但一个好医生可不是花钱就有的,医院之间可以用工资待遇相互挖好医生,可从全国来看好医生就那么多。大家看病都要看专家,一些才从医学院毕业的小大夫难免坐冷板凳。也曾看过这样一大夫,人家连我哪不舒服都不问,直接准备好处方签问我要开什么药。也难怪,估计找这小大夫的都不是看病,只为开些药。

那么如何分配优质医疗资源,说确切一点儿如何使用那些专家级的医生就有讲究了。市场经济思维之下很自然的一种方案就是用价格杠杆调节,虽说现在专家号已经比一般门诊号贵多了,但大部分人仍然是掏得起,就算是小毛病也乐意看专家。所以要价格杠杆的话还得大幅度提升价格,升到大部分人看不起专家,能看得起专家的富人群体刚刚好够专家医生的工作量才好。或者价格再高一点儿,这样好医生还能享受好生活,工作压力也不大。

可是……慢着,你鱼翅价格昂贵了咱贫民不吃也罢,医疗连着的是人命,因为我没钱命也变贱了我该有理由质疑这社会制度了,当年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据说为得是百姓,如今百姓的命因没钱变贱了可不是烈士们追求的社会理想。用钱调节优质医疗资源,不死人的病咱也就忍了,死人的病就因为咱没钱就没法治,于是衍生出社会悲剧。比如有得了难治的病,为不给家人拖累选择自杀的。你怎么也不能说这是美好社会的常态。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小时候有个小朋友的爸爸是医院大夫,一次到他那里去玩,他们科室门诊就分里外间,两个大夫。外面的是小朋友的爸爸,30多岁,很忙,所有病人都到他这里来。里面那个是位老先生,有病人外间这位看看之后说你找里面大夫看吧,这老先生才有病人。我挺喜欢这制度,新手能得到锻炼,老先生不必费心小病。这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医疗资源分配方案,不知什么时候这制度没了,医院开始用专家做号召赚钱,专家们开始忙到吐血。

其实还有更宏观的医疗资源分配办法。

我有个同学,做社区医院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和保健,成天也是闲得很。其实他医术也很高,我爸爸多年的老胃病,他隔着电话就给治好了。一次我写了个‌‌“未病‌‌”,他看着好拿去用了,之后有些交流。他说目前国家重治疗轻预防,好多小病被拖成大病采取医治,浪费了医疗资源不说,效果还不好。比如说肿瘤医院里有多少人能活着出来?可癌症这东西要是发现早是可以大大延长病人寿命的。从制度上预防的位置就可有可无,社会也就有小病拖着大病费了钱还治不成的现象,而且这现象还很普及,宏观上就是国人的平均寿命本可以再提高的可是提不上去了。当年推行赤脚医生制度,赤脚医生的医术只能是呵呵水平,也就比普通人多一些知识而已,但能管大用,因为找赤脚医生看病方便,许多小病就消灭在那里了,到大医院的都是大病。

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前两天的新闻播了一件事,就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发了个《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说是要给私立医院预留发展空间,还有个莫名其妙的理由是这样投资会推高医疗费用。对此事大大地不以为然,照这医疗改革的路数,看病这座山会更沉重,因为这不是把会看病的分配给重病人而是分配给有钱人的节奏。

上次的医改已经把看病改成山了,这一次……捏把汗。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