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环保:“柴静式关注”捅破皇帝新装

一位母亲,以独立媒体人的身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播出的一个关于雾霾的视频,引发了中国各类人群的表达欲。

有人“震撼”、有人“恶心”、有人“阴谋论”。

“柴静式关注”

“震撼”者,看到了一位与雾霾抗争的母亲的大爱无疆。

“恶心”者,看到了一个拿自己孩子的“良性瘤”哗众取宠的无耻。

“阴谋论”者,看到了一个没有记者证的人可以采访、可以发表、可以得到官媒、官员支持赞赏的蹊跷。

上任刚48小时的中国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周日(3月1日)表示,他认真地看了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探讨雾霾问题自费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并已经给她发短信感谢她唤起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中新网》说:“柴静以她独特的方式向中国舆论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成功地在两会前夕引爆并且引领了治霾这一热点话题。”

“皇帝新装”

但是,官媒、官员的赞赏热度只保持了大约72小时。

对“柴静式关注”,中国官媒已经得到了“不要进一步报道有关纪录片的新闻”的招呼。

每一个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只要有正常的感知功能,都能感觉到污染的无处不在。呼吸进肺里的、吃喝进肚里的,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僻乡村,污染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影响着每一个人。

为什么一个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的自媒体视频、一个说的是人人都熟视的雾霾问题,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官员官媒从“热捧”到“噤声”的急转弯,或许是最好的揭示。

环保结症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联合国城市空气污染控制顾问庄亚辉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说,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在中国这个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复杂,环保问题往往最终成了一个非环保问题。

首先,庄亚辉教授说,环保问题在中国是一个资源问题。天然气相对于燃煤,更清洁环保。但是,中国天然气资源缺乏,煤炭资源丰富。中国政府不舍得像日本等国那样花大钱进口天然气替代燃煤以减轻环保压力。

其次,环保问题在中国是一个体制问题。在其它国家,环保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中国,一切都由党委说了算,党领导一切。

庄亚辉教授认为,中国的环境污染到了今天这个程度,根本原因之一,是牺牲环境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政治决定。

其三,庄亚辉教授说,治理环境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如何治理腐败的问题。

他说,中国的许多环保局靠罚款发奖金,企业花钱消灾。他举例说,一项可以降低汽车柴油发动机氮化物排放的技术已经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被环保部门确认可以降低柴油车对空气的污染。但是,这一技术是否能有效地投入使用,庄亚辉教授并不看好。他说,排放不达标的车主花一笔钱就可以把不合格变成合格。

3月2日,中国环保部就《环保法》生效以来的进展情况举行新闻通报会。会上,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表示,新法生效2个月时间里,实施按日计罚案共15件。

潘岳透露,《环保法》出台至今,“仍有八九个省没有查处一起环境犯罪案件”。潘岳承认“现在的突出问题是执法弱,大量环保法律得不到遵循”。

以个人身份介入公共事务的“柴静式关注”能否给中国的环保带来新的契机?中国官媒的从“热”到“冷”或许不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