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给房子“剥皮”, 房价中的非经济因素

以段子吐槽房价是在房价上涨时期网民们经常做的事。最近的一个是:一北京人在94年卖了房子到美国淘金。多年年来风餐雨宿,终攒下100万美金(人民币620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一回国,却发现当年卖掉房子现中介挂牌690万,刹那间崩溃。

这个段子也存在硬伤,在94年能有房子出售的人,绝大多数是非富即贵——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形成是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后的事,那时能拿来卖的房子大都是外销房。当然,这个段子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房价上涨太快了。那么,房价为什么会上涨?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房价飞涨不只是中国,而是新兴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新兴市场国家中存在着广大的农村人口,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些人都要走向城市,需求的增加导致了房价的飞涨。我国每年将近有1000万人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同时城市居民由于收入增加也随之带来了要求改善住房面积的需求,以上海为例,1981年的人均住宅面积为4.2平米,1992年是6.9平米,即便在2001年底也才达到17平米。

其次,中国独特的建设用地指标模式是一个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对工业用地的低价补贴也是一个原因。地方政府之间的GDP竞争被不少学者视为是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在当下绝大部分的税收都归于中央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之间的招商引资竞争往往体现在“压低工业用地价格”上。堤内损失堤外补,在建设用地指标被限定的前提下,工业用地的收入少了,那么地方政府就有抬高住宅用地价格的冲动。2012年,西安市政府以2000亿元的投入去迎娶三星公司30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这个2000亿元的成本中就包括了零地价。

再次,中国不太发达的金融市场是房价上涨的另一个因素。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制造业的发达使得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而在2012年GDP更是跃居世界第二。不过与实体工业的发达相比,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是稍显落后,利率市场化并未得到实现。当居民财富急剧增加,却市场却没有合适的金融手段来保值增值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资金就流向了房地产,使得地产价格上涨。一个可供比较的例子是,按照可比价格计算,近一百年来美国的房价几乎没有什么上涨。

但是,在我看来,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房子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功能,从而使得房价过高。据说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合理的房价租售比应在1:250以内。而当下中国绝大多数地方的房价租售比均超过1:400。那么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是,既然租售比这么高,那意味着高房价而言,租房子是一件非常划算的生意。同样一套房子,首付后每月按揭的价格是10000元,而租金可能只需要4000元。问题出来了,既然租房子这么便宜,那为什么还要买房子,而不是租房?从经济账上来这似乎算不过来。

这就要从房屋所承载的社会功能说起。房子不只是用来住的,同时还是资产,在房价上涨期间,它投资品,这是任何国家房屋所具有的共性。但是中国房价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还是很多公共服务的载体——很多时候你要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必须以拥有自住房为前提:从集体户到个人户的落户需要住房、准生证的取得需要住房、孩子入托入学需要住房……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么城市居民几乎无法获得自己在一个城市应得的公共福利。尤其是对那些第一代进城的人来说,如果没有住房将无法获得这些公共服务。

如果说最后一个问题得以解决,也就是说将房子与其所承载的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脱钩,那么房价上涨的趋势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设想一下,如果学区的判定不是以持有房子为标准,而是租房就可以实现,那么就不会出现高价获取学区房的现象。从这个意义而言,中国房地产市场之所以火爆,实际上是以其他领域的改革滞后而引起。

换句话说,要解决中国房价偏高的现象,不能像现在一样只把眼睛盯在“限购限贷”上,而是要立足于那些与房子捆绑在一起的各项社会改革上,解决各种因为制度而产生的“刚需”。但问题是,中国的银行业能否承受得起房价下降后的各种波动呢?这又是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