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谁“扼杀”了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以中国艺术家艾未未为主角的纪录片《Never Sorry》在多个国家展映,但此片为中国禁片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透过微博发布消息,“云之南”纪录影像展被取消。她表示,当局从扼杀一个独立影展开始,也是在不断扼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4月9日,中国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在新浪微博上透露,第六届"云之南"纪录影像展被彻底取消,已经赶至大理的独立影人们不得参与任何组织活动。在"云之南"纪录影像展的官方网站上,也在首页发布该影展停办通告:本届"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因故暂停举办,我们将不再原定时间(2013年3月21日至27日)举行任何公众放映活动。

"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始于2003年,是一项集观影、竞赛与研讨为一体的纪录影像活动,是目前中国国内创办最早、有较大影响力的公益性纪录电影双年展,迄今已举办过五届,已逐步成为中国纪录电影最重要的展映和传播平台之一。其宗旨是推动中国纪录影像事业,鼓励新进纪录影像创作人,并促进国内纪录影像与国际的交流。

在已经举办的五届影展中,推出了很多优秀的独立纪录影片。本届入围竞赛单元的影片有14部,包括知名媒体人钭江明参与导演的关注黑窑工事件的《寻找袁学宇》、及独立导演贾之坦反映中国政治运动"一打三反"悲剧的《一打三反在白云》都进入最后名单。

崔卫平连续透过微博表示:"扼杀一个独立影展表面上看起来不算什么,但诸如此类的事情加在一起,压制了人们精神生长的空间,扼杀了这个国家的软实力";"纪录片与其他文化形式一样,是一个社会自我了解的途径,是民族自我意识的积累。缺乏这种自我意识和了解,取消每一面镜子,就容易患上精神妄想症。越妄想越害怕越焦躁;越焦躁害怕越妄想越压制";"让我们呆在旅馆的房间里,不能一起看片子,暂时看起来是稳定了。但是这类事情,对于扼杀个人和社会精神上的创造力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谁来负责?谁又负得起这个责任?"

"中国整个思想管制系统就是这样"

德国之声与该影展的主办方云南社科院取得联系,未能联系到主要负责人和渊,该所其他工作人员表示知晓影展被取消一事,但并未透露是由哪个部门下令取消及取消的具体理由,但她表示可能是影展上的一些内容涉密或涉"敏感话题。"

本次入围纪录片《寻找袁学宇》的导演之一钭江明向德国之声表示,主办方最早是称因资金原因:"一开始说是资金原因,但还是会有放片活动,但后来不知为何全部取消了"。德国之声了解到,本次影展一直有在华的国际基金会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钭江明也表示从入围影片来看,包括自己的影片是关注"黑窑工事件",早已在中国媒体上解禁,应该不涉及敏感内容。目前也无法获知官方对其中哪些内容认定为敏感,而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展受到钳制也与无处不在的"敏感"有关: "我估计不是因为我的片子,有可能是《一打三反在白云》,我觉得中国现状如此,整个思想管制系统就是这样。"


文革等尘封的历史,在纪录片中重新被挖掘真相

"纪录片触及到当局剪裁的历史和遮蔽的现实"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云之南影展及北京宋庄影展等,近年多次遭遇有关部门责令停止放映"个别纪录片",包括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艾晓明的片子及青年导演徐辛的《克拉玛依大火》等。但此次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在官方背景机构主办、参展影片也并无"敏感之处"的情况下被全面取消,有可能是云南政府 "维稳"思路下的选择:"极少是因为某个具体的片子取消影展,如果某个片子敏感取消这个片子就行了,我觉得还是维稳部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险起见。"

郝建也向德国之声介绍,与新闻一样,现今中国也是纪录片的"富矿时代",无数的影人甚至是普通公民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当下及揭开过往尘封历史:"被遮蔽、禁止的东西、被剪裁的历史,象CCTV空出了大量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历史记忆,他们不敢去触碰,所以独立纪录片在这方面,包括当下的、历史的,进入'富矿时代'。"

与富矿时代相比,独立纪录片导演受到颇多禁锢,郝建认为以纪录片为凝聚点,影人聚在一起探讨和交流这件事本身就为官方所忌惮,加之纪录片的内容在不断修复这个国家给公民的"模糊历史"和真相,回归常识。这也许就是官方"扼杀"一个纪录片活动的理由:"不管你看什么片子,聚在一起就是敏感的,还有一些时候,纪录片触及到当下敏感的人,历史记忆和他们需要遮蔽的现实问题。"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