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经济摊上了大事

 曾经国外媒体把已在任10年或离任或留任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比喻为“人民币先生”。这一称呼与干了18年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美元先生”美誉类似。但周本人表示并不“喜欢”这种称呼。

前央行行长戴相龙2011年说过,“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还要经过15至20年时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陈雨露认为,在2030年至2040年之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应由现在的0.41%上升到20%左右。人民币的国际化指数已由两年前的0.02%上涨到0.41%,上涨了逾20倍,但与35%的欧元国际化程度和54%的美元国际化程度相比,人民币国际化尚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如此看来,“人民币先生”称呼应该由下任央行行长去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成功必将重塑全球货币体系格局,但现在仍是一个蛋等待破壳。

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M2余额达到¥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19.97万亿元).

2012年中国M2与GDP的比值达到历史新高:1.88倍。到2012年底,我国银行体系总资产接近130万亿,是GDP总额的250%,一半多的资产都是与实体经济无关的“非信贷资产”。

2002年末我国M2余额18.5万亿,去年末为97.4万亿,10年增长了5.26倍。因此,期间央行行长理应为“M2先生”。

“M2先生”与“人民币先生”的区别标志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完成度。这才起步,路途仍遥遥且坎坷。眼见为实的现状后面或有突变,金融基础制度进步和市场金融主体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才是可靠的。

中国M2何以如此之大?官方和市场有诸多解释,都显有理但又都属技术性解释。这些有意义的解释包括货币化进程、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高储蓄率、外汇储备过大、货币发行机制等等。

M2过大的中国特色但并不神秘。关键在市场主体货币需求没有自律和约束机制。概括地说,就是货币供应有问题,但货币需求紊乱才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要害。这是制度性问题。货币供应量过大对经济的危害,历史早有镜鉴。比如,二战前魏玛共和国、1949年之前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供应和需求问题始终是市场经济的关键问题。斯密早已揭秘这个密码: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就是通过价格信号自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让市场保持动态平衡。而需求必须是真实的有效需求。非理性需求和价格信号错误只能也只会创造虚假繁荣——泡沫。

中国M2过大真实原因是经济由政府主导和经济主体性质决定的。准确的说就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地方政府、国企和国有银行没有预算硬约束、缺乏自律野蛮扩张导致的货币需求紊乱,货币供应并非主因。

在中国,现行体制和机制下,再多的M2也可以被消耗、再多的M2也可以创造出来。就以新年1月份为例,信贷井喷达到1.07万亿且不是央行主动中国式“约谈喝茶”会更高;社会融资总量达2.54万亿、同比多增1.56万亿,再创历史新高——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了;据Dealogic数据,1月份共有23家中企发行美元债券超过92亿美元,其中房企就占17家发债额达67.5亿美元,这个额度为去年全年房企债券融资额的70%,且利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也有12%左右。

以上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表明了,中国的融资需求是一头怪兽,再多的供应都难以满足。M2中国早已全球第一并还将继续创出人间奇迹。即便如此,持续几年的民间高利贷依然火爆,去年民间借贷利率普遍还在40%上下,民企不是成片倒下就是跑路潮。

中国经济和金融资源配置状况现实就是,国进民退、国热民冷、国扩民缩。地方政府、国企和国有银行三位一体结盟垄断享用金融资源,2008年之后更如同脱了缰绳的“骏马”一般,在中国四处野蛮扩张:挖空地球、填满天空、产能过剩和超前建设等。制度性问题靠技术手段难解。

M2过大是货币需求紊乱而不在供应上,这可以通过中美两国金融数据对比验证。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四轮QE通过购买国债和MBS向市场投放美元流动性约2.5万亿,但美联储超额准备金账户上,比危机前多出了2万多亿美元——所印美钞市场溜达一圈又返回美联储。而中国央行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强制缴存到20%的比例。由此可见,两国差异不在央行的货币龙头的松紧,而在市场主体的欲望有无自律和约束上。

即便今年以后M2增速降为13%,五年内M2必然突破20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经济真能再来100万亿M2洪水冲刷吗?

M2过大且未见任何减弱趋势问题,终将让中国经济摊上大事!病症不清乱开药方,会把病人“医”至最危险境地。不解决市场主体货币需求紊乱也即制度性问题,任何措施都将是白搭,甚至进一步加害中国经济。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