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德行、事业、成功

古人把德行与事业看作人生追求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古人讲德行与事业的关系,包含了内外关系,知行关系,完善主体与征服客观世界的关系。

古人把德行与事业看作人生追求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尚书》中讲“正德,利用,厚生”;《周易》中讲“君子敬德修业”,“开物成务”;《左传》中讲君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孔子讲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都是把德行和事业结合在一起的。此后,从《大学》、《中庸》到宋明理学家,也是遵循这种人生理论的。

《大学》提出:以修身为本,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中庸》提出:“诚老非自成而已矣,所以成物也”;周敦颐说:“圣人之道,人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这都是说,要把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事业结合起来。不过在实践上理学家们重视心性修养,不重视国计民生,受到李觏等人的激烈批评。

古人讲德行与事业的关系,包含了内外关系,知行关系,完善主体与征服客观世界的关系。德行是内在的修养,事业是外在的表现,在己为德行,及物为事业。培养内在的美德和从事外在的功业,两者是互相统一、不可分割的。正如《周易》中说的:“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干事业,美之至也。”(《坤卦•文言》)美德是存于内心,而表现于行动,见之于事业的。这样的美德才是至善至美的。

道德问题包括知和行、即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两个方面。敬德、修德是对道德原则、道德观念、道德规范的认识培养,修业、治国平天下是对道德原则、道德观念、道德规范的实践。道德不能流于空谈,要见之于行动,表现干事功。

修己、敬德是完善主休,开物成务、治国平天下是改造客观世界。既要注意内心的修养,又要追求外在的事业。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不要忘记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责任。

不过,中国文化是以道德精神为主导的。人生的意义在于道德上的自我完成,达到圣贤的境界。这种道德精神落实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活动领域。因此,古人认为:在道德与事业、道德与事功的关系中,道德是主要的。古人强调德是事业的基础。立业如果不思养德种德,事业就没有根基。

人的富贵名誉也是如此,要靠道德的涵养,不能靠权势或其他的东西来获得和长久保持。因此,洪应明说:“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菜根谭》)

事业的成败和个人的德才有直接关系。而“德”与“才”相比,“德”是主要的。“德者才之主”,没有“德”的约束,“才”会走反面,使事业遭受失败,使个人身败名裂,使社会遭受危害。无德的人,才越高危害越大。故个人修身要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要以德御才,不要恃才败德。用人要注意德才兼备,以德为生。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古人也重视道德的感召力。有道德的人才能吸引人,感化人,获得别人的尊敬,并对他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孟子》中说:“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万章下》)伯夷能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定志向,柳下惠能使狭隘的人心胸宽阔,使刻薄的人变得厚道,这都是因为他们有高尚人格的感召力量。人格的高下不按地位财富划分。有德者处在贫贱的地位也会受人尊敬,无德者地位显贵,富甲天下,也会受人指责。道德与财富比较,古人重德,认为“德者,本也;财者,未也。”

推而广之,处理政务,治理国家,也要贯彻重德的原则,实行“仁政”、“德政”。这就是道德伦理型的政治。《荀子•强国》篇说: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这三种“威”中,道德之威最强,因此要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诸葛亮七擒孟获,每次捉住孟获以后,都把他放了,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不再闹事,使蜀国后方巩固,得以专心对待魏国。这是以德服人的成功事例,也是解决汉族和少数民族矛盾的成功范例。刘备临终时告诫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与德,能服于人。”这是他治国经验的总结。

从个人处世方面说,修德是保身远祸的好办法,修德就是积善,善积一分,德长一分。《周易•坤卦》中说:“积善之家必有徐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增广贤文》说:“善恶随人招,祸福自己招。”这都是说德可得福、恶必遭殃的道理。
修德积善还可获得人生的乐趣,实现人生的价值。修德向善者,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自然有心灵的宁静、充实和满足,免却追逐名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种种烦恼。

孔子盛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本人也是在贫困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这就是理学家推崇的“孔颜乐处”。“孔颜乐处”乐在哪里?周敦颐解释说:“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至难得者,有道德于身而已矣。”这和孔子说的“仁者不忧”是一致的。有道德的人能超越世俗的功利眼光和尘世的物质诱惑,不论富贵贫贱,都处之泰然而自得其乐。他们从道德的修养、完善中获得人生的乐趣和价值。

............

总之,我们在更新观念、重视物质利益的时候,不能淡化道德观念。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进步,不能以世风败坏、道德沦丧为代价。良好的道德风尚又以个人的道德修养为基础。我们修身的目标,仍然是追求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赫赫的事功相统一。

说明:1,原题目:人生智慧:学习德行与事业的关系。2,在转引的时候有删节。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