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憨城济南

                                              王府池子是著名泉池之一,很多市民在此游泳健身。

济南本是默默无闻的。在新闻界算是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

想想这些年,济南确实没啥事能引起全国轰动。要数就数段义和案了。

2007年7月9日下午,济南建设路上,一辆轿车被当街引爆,车中女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案件很快真相大白:曾任济南市人大主任的段义和,实在受不了情妇的长期无理纠缠,一怒之下将其炸死。

该案算是地地道道的“爆炸性”新闻。情妇、贪官、血案,严重挑战了济南人的传统道德底线。济南的形象也就此一落千丈。有网友开始损济南,说济南人有了新“四项基本原则”:垃圾基本靠风刮,污水基本靠蒸发,下岗基本靠回家,情妇基本靠爆炸。

坊间也有一种“怜段派”,而且为数不少——段义和啊段义和,你还能更傻么,电影里那么多暗杀手段,你不会学么!况且济南有那么多废弃的山洞……甚至有人称段的手法“够爷们,玩阴的就不是咱济南人”……

这解读颇为滑稽,硬是把段义和案与济南的性格关联了起来。其实,这是一种牵强的自我辩解。在济南人眼中,这座城市本应磊落、耿直,而且本分、憨厚。

这种评价至少自元代就开始了,当时有本著述叫《遂间堂记》,称“济南人敦厚,阔达,多大节”。

【一】

有家小店这两年在济南火了起来,名叫“老憨猪蹄”。其经营之道是“憨厚做人、憨实做菜、憨诚待客、憨直处事”。店主巧妙地利用了“老韩 ”的谐音,取名“老憨”,一下子就融入了这座城市的主基调。

济南为何有憨的基调?那得先看这里的“风水”:城北是黄河,城南是泰山余脉,而泰山南侧,即孔子故里曲阜。

这几个地理元素可都是中国传统的代名词。于是,济南的性格,在“娘胎”里就注定了。你若理解孔儒传统文化对中国影响有多深,把它乘以二,那就是孔儒对济南的影响了。

孔儒讲究中庸。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是说中庸乃最高品德,取“适合”之意。而我们日常所讲的中庸,不过是中不溜儿的意思。

济南就是这样一座中不溜儿的二线城市。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俊不丑,不偏不倚,不温不火……

从更广的地理方位看,偌大的华北平原上,唯有济南周边伴生着一小撮丘陵。那些矮矮的小山,一下子就把济南给“中和”了,致使济南身上既有北方的粗野,又有南方的灵性。

最大的灵性,就是泉了。这座泉城拥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七十二名泉。然后众泉汇流,形成了济南城中心的湖泊——大明湖。

最富有韵味的,是老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意境——那清洌的泉水就在巷子里,就在自家院子里,旧时有些人家掀开地砖就是泉眼。

这意境美到什么程度,有诗为证:“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诗中说的是著名的芙蓉泉,深藏在经典老巷芙蓉街中。芙蓉街以及周边的若干老巷,组成了今天济南老城区的主体。

这或许会让你产生错觉,如此婉约的地方,主人怎能是粗犷的山东大汉?这个问题先按下不表。暂且看看史上最让人产生错觉的对济南的描述,恐怕非老舍莫属。他是这样写的:
先看《济南的冬天》: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再看《济南的秋天》: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老舍的小短文带来了济南的美誉。济南人那是谢天谢地谢老舍。但捧得越高,摔得越惨。很多游客要么高呼上当——这,这,这,这就是老舍笔下诗意的济南?要么啧啧“称赞”——这,这,这,就这破城也能被老舍写得如此诗意,先生果然高明!

当然,老舍的文章成于上世纪初,那泉、山、湖的意境自然比如今更有味道。今天,我们已无法体会古今差别到底多大,但有一点从来没变—— 泉,始终是济南的生命。

济南媒体有一“怪”:很多报纸的头版,都会像天气预报一样标注每天的地下水位。水位之升降直接影响泉水的涨落,其中复杂的对应关系,即便普通市民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济南市政府的预警体系里也有一“怪”,叫泉水预警:当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各相关部门就要启动人工降雨、源头回灌等一系列保泉措施。

济南保泉,不只是保住那一股股清洌的泉水,更是要保住由清泉形成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意境。

泉溪边的垂柳,泉湖中的荷花,就是济南的市树和市花。垂柳,被解读为生命力顽强,轻柔随意而不失坚韧;荷花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树一花像极了济南人——坚毅,随遇而安,又充满来自泥土的质朴。

这就与这座城市的主人——山东大汉扯上了边。

【二】

山东大汉,有时就是憨厚的代名词。

听几句济南话就有这种感觉。音调发硬,即使披上普通话的音调,“济普”里仍有挥之不去的憨劲儿。

口音里面有性格。北京人说话透着皇城根下的大爷劲儿,有些音含在嘴里,懒得朝外吐,你听不懂活该。济南话则是老实巴脚的重音,还得配上大噪门,生怕自己不够实诚,得把老底儿全交给人家才行。

这是济南人的质朴。

如果你没到过济南,但可能听说过“济南交警”、“济南工行”,这都是前些年响当当的服务标兵。当然,你可以不喜欢大红大紫的宣传,不信任虚头八脑的说教,但我以一个普通人(而且是山东人)的身份告诉你,济南人的服务的确热情。

我爹妈在济南呆惯了,到了北京就常报怨服务不好,“公交车上问个站都要挨训”。

到了酒场上,那热情更是没得说。我曾见过一个姑娘给客人敬酒,拿着三两的玻璃杯喝白的,先向大家道歉,说以前只会放“二踢脚”(两口喝一杯),现在长进了,改放“炸地雷”(一口一杯),然后一下就干了。

不过,论酒量,山东人其实敌不过内蒙古和东北人,但作为孔孟之乡,山东喝酒的礼数却是最为讲究的。我看过一个落座图示,连五陪六陪五客六客的位置都是有规矩的。敬酒也是名目繁多,什么“礼仪之邦喝酒成双”,“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估计你还没喝醉,这些花里胡哨的劝酒词儿就把你放倒了。

一般酒席都会有鱼。“头三尾四”,就是说鱼头冲着的喝仨,鱼尾冲着的喝四个。如果你头尾都不沾,可能正在庆幸呢,那主人又开始喊起来, “腹五背六”!这下完了,谁也逃不掉了。刚要休息,主人又把鱼眼献给你了,“高看一眼”,你不能不给面子吧。

这礼数一多,有时尴尬,有时好玩。相比之下,质朴济南的另一面——孝忠,就显得有些沉重了。

济南最大的孝文化是舜。传说“舜耕历山”,按济南人的说法,历山就是今天城南的千佛山。济南也有舜耕路、舜玉路等路名。传说,舜他爹妈和兄弟,都心术不正,多次害他,舜却毫不计较,对家人不离不弃。有人干脆认为,“济南的直与实,渊源就在舜身上”。

对家叫孝,对国则是“忠”。山东向中央交税多,那是名声在外的。《新闻联播》的报道中,贯彻这精神落实那指示时,一准儿有山东的表态或人物典型。

微博上有个段子:有外星人掉在中国,河南人大喜:复制一个去卖钱!四川人:三缺一,一起打麻将!广东人:洗干净,看看怎么吃!山东人:精心包装送中央!

看看,人家都讲实惠,要么图钱,要么图乐,要么图吃,只有山东人憨成一根筋。

这憨过分了,就是笨。笨过分了,就成傻了。

【三】

济南笨,能笨到什么程度呢?

依稀记得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大意是说地上掉了一根针,不同地域的人会做出不同反应:江浙人能用机敏的耳朵听到针落地的一丝声响,然后用磁铁就地一滚,针就到手了,磁铁要是找不到也就罢了;山东人则听不到那丝声响,只会笨拙地蹲在地上四处去摸,不急不躁,不计较不埋怨,而且找不到是决不罢休的。

这种语境下的“山东人”、“山东大汉”,多半是指以济南为中心的鲁中、鲁南与鲁西,不包括胶东。从地域的名称就能看出来,人家叫“胶东 ”,偏偏不跟着叫什么“鲁东”。

济南的笨,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城市的“土”。

先往上看——在济南,让人晕眩的都市高楼少之又少,即使有几座楼像模像样,也顶多算是大号的火柴盒。

再往下看——脚下是真的土,尘土。风一刮,扬尘与塑料袋就自由飞翔了。曾有济南同事到北京出差,说“还是人家北京干净,与济南比简直天上地下啊”。后来,他去了美国,才知道真正的“天上”在哪里,原来北京才是“地下”,济南只能算“地下”的“地下”了。

山东人都知道,济南作为省城,其实就是个“大县城”。济南城市建设一直比较落后,尤其是前些年,市区道路修了补补了修,坑洼不绝。我骑着摩托就被颠翻过两回。而城外的高速路却很棒,于是有人说,若走高速去济南,睡着睡着突然被颠醒,就说明进城了。

文化也土。这里缺少浪漫的基因。休息日,就是收拾家务,买菜作饭洗衣拖地看孩子。平日下班就回家,然后作饭吃饭,然后看无聊的电视,再然后就洗洗睡了。这可真叫“过日子”。

十年前,济南曾新开通一趟K52路公交车,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新型大巴。当地一家媒体评选济南最浪漫的事,“乘坐K52谈恋爱”竟然入选。这座城市土到何等地步,这下你该清楚了吧?

当然,笨与土,也不见得都是缺点。有时,这也意味着慢,或者稀缺的传统。

比如,四平八稳的“火柴盒”虽多,但有一点很让人放心,绝不会冒出招骂的“大裤衩”和“毛秋裤”;比如毫无创意的“过日子”,其实正是中国正在消失的平实生活;比如城市建设,发展缓慢或许有助于留存城市记忆和传统文化。

2012年9月,我试着去找回济南老巷里的记忆。在芙蓉街一侧的起凤桥街,清灵灵的泉水汇成小溪,正汩汩地走街串巷。水底绿草茵茵,被泉水梳成了一缕缕小辫。街角有处腾蛟泉,两个老人正在泉边洗衣“拉呱儿”(聊天)。这场景,与我20年前初见的画面几无二致。

仿佛时光穿越了般。这水灵灵的济南,至今还在。竟然还在。

从起凤桥街再拐两个弯就到了王府池子。这个泉池大得像个泳池。街坊邻居们也确实拿它当泳池用,一帮老少爷们天天在此“野泳”,游累了就泡在泉池边拉呱儿,“你刚赛来(有意思),人家戴泳镜,你戴墨镜”、“你懂么(什么),这叫时髦”……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生活场景,处在济南城的正中心,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此时,北京的胡同正在锐减,上海的石库门也正成片成片地消失。

自王府池子北行,可到达著名的曲水亭街,街边泉流淙淙,垂柳依依。一般旅游城市,像这种小街,早已是歌厅餐厅咖啡厅厅厅相连的“红灯区 ”了,曲水亭街却只有些许小店,仍是原住民的天堂。

笨笨的济南,慢慢的济南,没能快速商业化,这或许是清泉、老巷之大幸。老天保佑,济南要是成了丽江,老泉城人可就惨了。

不过,最近听到的消息是,曲水亭街和百花洲附近的老街区正在进行改造,将成为济南的“文化休闲旅游区”。我有一点小小的坏坏的想法—— 但愿这次改造“笨”一些,“慢”一些吧。
当下的中国,缺的不是“快”,而是“慢”。

【四】

当然,济南的慢与成都不同。成都是休闲的慢,享受的慢,主动的慢,济南则是保守的慢,笨拙的慢,被动的慢。

“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过度知足,心态出奇的好,落后了也不急,几脚踹不出个屁来!”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的一个领导曾这样评价济南的保守。

正像柏杨描述中国人“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济南的平庸和保守,则来自不知道自己平庸和保守。
这一点,仍然能够找到历史和地理的基因。

山东号称齐鲁大地。粗略地划分,大致济南以东为齐,以西为鲁。齐文化与鲁文化截然不同,齐重商重利,而鲁重农重礼。这一文化差异影响至今。

鲁文化对于山东和济南的影响更深。因此“齐鲁”虽然“齐”在前,但山东省的简称却是“鲁”。所以说在商业上,济南从起跑线上就输了。

济南有什么知名企业?如果你不熟悉济南,这可是个难题。或许因为足球,你会说出鲁能。但青岛有什么?即使你不熟悉青岛,也会脱口而出:海尔、海信,还有青岛啤酒。

与济南概念相关的小鸭洗衣机、轻骑摩托、三联家电等已渐行渐远。

但很少有人知道,济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主动进行资本主义化的城市。1904年,济南城西自开商埠,商埠区街道以“经”和“纬”命名。至今济南仍沿用着从经一路至经十一路、从纬一路到纬十二路的街名。最典型的就是经十路,现在已经变成了济南的长安街,贯穿全城东西,长达几十公里。

那既然是“经”,为什么是东西走向呢?这就是济南一大怪——“经”“纬”方向与地球仪上恰恰相反。坊间流传这是韩复榘“文盲”所致。韩曾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给济南留下了很多笑料。比如,他说“行人靠右走的规则着实不妥,都靠右走了,那左边留给谁呢?”“外国人都在北京的东交民巷建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中国人真是太软弱了!”“教育怎能如此穷酸?一堆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篮球,像什么样子嘛,赶紧拨款买球,一人发他一个”……

几乎每个济南人都能讲几个韩复榘的段子。济南人本来就憨,没多少幽默细胞,于是,调侃韩复榘,就成了坊间乐趣。而且韩的段子非黄色非暴力,还带有山东大汉的纯朴和豪气,常年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些笑料多是民间编着乐的,就拿“经纬”路名来说,其实是借用了织布机的纵横概念。而且,韩也没那么“文盲”,据其后代称应算“ 一代儒将”。

开埠一事,算是济南商业史上的一朵奇葩。只是这奇葩昙花一现,没能改变济南商业的命运。就连培育出的老字号,比如瑞蚨祥,最终却红在了北京。如今,放眼济南的金街——最繁华的泉城路,这里曾经遍布济南老字号,现如今却成为万达、沃尔玛、百盛、香港恒隆地产等主宰的城市空间。

也有人将之解读为济南城市的包容。这多少有些胡扯。包容了别人,然后把自己变成别人,那只能叫可悲。但要说包容的性格,济南人确实是有的。

【五】

济南的包容根源于骨子里的谦逊。

济南人有个特殊的习惯,逢人叫“老师儿(shěnr)”。无论老少男女,开口叫“老师儿”准没错儿。不清楚这个习惯是何时因何养成的,但济南人一讲起来,就要说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夫子名言。

不过,这称谓也容易引起误会。记得我十来岁时与爸妈初到济南,有人向我妈问路,“老师儿……”我妈尴尬地笑了,“你认错人了吧,我不是老师啊”。

《中国城市性格》一书曾把济南列为中国最具包容性的城市,原因是外地人在这里不会受到任何歧视和打压。的确,济南没有“本地人”“外地人”的概念区分,不像北京人有着深厚的皇城根意识,也不像上海人那样具有海派的孤傲。

俗话说“有容乃大”,但北京与上海却是大而不容;济南呢,则是容而不大。

济南的包容与广州也不同。广州的包容可以变现,成为城市活力。而济南则是憨得什么都包,来者不拒。照好听说就是把你包成一家人,照难听说,就是把你包成一团浆糊,连个性都给你糊住。所以,整个城市就平庸得一塌糊涂。

当然,包容带来了城市的温和色彩,由地域、身份等带来的阶层分裂感都不怎么强烈。

这与泉水的包容开放有些相似。前文提到的王府池子,没有做景区开发,更没收门票进行“保护”,而是向街坊开放随意玩耍。泉池西侧不远即是山东省政府,东侧即是省人大。官府与民间,在此形成强烈反差,但似乎又有一种莫名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省人大大院,也是著名的珍珠泉泉群所在地。十年前,这处似乎应当戒备森严的大院宣布还泉于民,向市民开放(办公区除外),人大办公区域专门为此压缩了四分之三。

泉水不分高低贵贱。泉水的流动也串起了这座城市的高低贵贱。最终,来自官府大院的来自民宅小巷的来自公园景区的泉水融为一体,流进了大明湖。

还有个重要泉群叫黑虎泉,就在护城河边,这里更是始终对公众免费开放。如果渴了,你尽可以拿瓶子接泉水直饮。要是不放心水质,你就瞅瞅身边那排着队的大叔大婶大哥小妹,他们提着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塑料或铁皮的各式水桶水壶,或当场狂饮或回家作饭或烧水泡茶。有些附近的老街坊,甚至常年以此作为饮用水。

从一定程度上讲,济南的泉水,在本质是属于民众的。这是济南的本分——憨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心中,济南泉水、济南城之最大的价值。

【六】

不过,价值越大,就越担心失去。在时代的挟裹下,中国的城市都在狂热地追求着同一种味道——铜臭。任何城市都难以独善其身。如果把它们比成“高铁”,那济南好歹也是列“特快”。一,相比而言,济南还算慢的,因为她有愚钝的天性。二,在中国快速行进的城市悲剧中,济南也未能免俗。

最能代表济南味道的泉流淙淙的老城区,近些年不断被蚕食。这里曾经有条著名的高都司巷。现在在百度地图上搜索的结果是——“抱歉”。

高都司巷始于明代,曾拥有济南最具特色的古院落建筑群。2002年,由于万达广场与沃尔玛项目所需,高都司巷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了拆迁。

拆迁中发现了大量文物,竟然跨越了从春秋到明清数个时期。沉睡在地下几千年的老济南城,被大型挖掘机的轰鸣声惊醒了。考古人员兴奋地宣布,这是济南老城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项目,“济南人将拥有更完整的过去”。

然而,短短八天后,考古发掘被叫停。再之后,考古工地被夷平,再再之后,一片繁华商业区在高都司巷的躯体上崛起。

类似的痛,在济南还有很多———上世纪50年代,与北京的拆墙运动几乎同时,济南完整的古城墙消失了;到了“文革”,山西会馆、正觉寺等古迹遭劫;1992年,典型哥特式风格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因为那是“殖民主义的象征”。

这座车站始建于1908年,曾经是济南的标志。车站的设计者是德国人赫尔曼•菲舍尔。据传他的儿子沃纳•菲舍尔还派人来中国提供免费维修保养,听说被拆后,他愤怒地发誓,今后再也不会来济南。

究竟是沃纳抛弃了济南,还是济南抛弃了沃纳?

2012年12月,沃纳的女儿西维亚却开启了一段济南寻根之旅。她与丈夫在济南举办了“菲舍尔与济南火车站”的历史图片展览。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当西维亚听记者说到“JiNan”的发音时,她激动得哭了。

西维亚要寻的“根”——祖父建造的老火车站,以及那座原汁原味的济南城,已经不在了。她在临行前,带走了老车站附近的一罐“故土”。

西维亚的寻根引起了轰动,她触动了济南人那根敏感的神经,也给了这座城市一次反思的机会:济南的味道,济南的精神还能寻回么?济南的泉,济南的传统,济南的憨厚,会有那么一天,被无数个沃纳所抛弃么?

此时,两则新闻正刺激着我的神经:

2012年11月底,网上疯传一份由山东省林业厅副厅长单增德向情妇写的离婚承诺书,据称为甩掉“包袱”,单还曾动用警力非法拘禁情妇。山东省纪委已经初步核查情况属实,并已立案调查。网友立刻将此与五年前的段义和案相提并论,“难道济南成了情妇城”?

没过几天,济南市政府新启用的豪华办公楼“龙奥大厦”又被网上狂炒,并被冠以“全球仅次于五角大楼的政府大楼”。有网友冷嘲热讽,“济南被冷落的时间太久了,好不容易整出个热点,就原谅它吧”;有网友则质问,“那个本分的济南哪去了”……

济南本该是默默无闻的。

但现在,鸟也开始在此拉屎了。

这,不是济南的错。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