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一生一世”日领证,四天后就闹离婚

原本是想在2013年1月4日(谐音一生一世)登记,给行将开始的婚姻生活博个好彩头。没想到领证4天后,80后小夫妻罗毅和徐冰(化名)就又再次走进余杭婚姻登记处,打算离婚。

昨天,杭州市民政局发布了2006年到2012年杭州登记离婚数据。数据显示,从2006年杭州市婚姻登记管理系统完全建立至今,杭州的离婚对数已经连续7年递增。而像罗毅夫妇这样的80后小夫妻,成了杭城离婚的主力军。

为什么离婚的夫妻越来越多?是爱情更脆弱了,还是更多人愿意打一场婚姻质量保卫战?连日来,记者选择了婚姻指导师眼里最具代表性的三代人:50后、70后、80后展开调查。

“一生一世”日领证,四天后就闹离婚

杭州离婚数量连续7年递增,80后夫妻成“重灾区”

现象

罗毅(1986年生)和徐冰(1987年生)是一对热恋了2年的80后小情侣。两人都是余杭人,家境不错,也都是独生子女。

两人虽然2012年底就办了婚礼,但为了讨个好彩头,坚持等到2013年1月4日,才冒着大雪,去余杭婚姻登记处排长队领了红本本。

但没想到领证不到5天,1月8日,他们又再次走进余杭婚姻登记处。好彩头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姻缘,这一次,两人打算离婚。

“7日晚上我们吃了饭一起去散步,顺便打算买点水果回家。我想吃苹果,但他想吃香蕉,非得买香蕉不可。谈恋爱的时候甜言蜜语,没想到才登记3天,就变脸了。”性格强势的徐冰满腹委屈,在她看来这可不是几个苹果的事,而是罗毅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这也让她联想到了6日晚上,自己和婆婆因为生活琐事发生口角时,罗毅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婆婆一边。“既然他什么都听他妈的,那他还要娶老婆干嘛?离了算了!”

因为自认在买水果的事情上有些理亏,罗毅一直没吭声,但当徐冰把矛头指向他妈妈时,他忍不住了:“我妈生我养我,我不听她的听谁的?离就离!”

8日上午,两个人黑着脸走进余杭婚姻登记处。

“家里知道你们要离婚的事吗?”面对婚姻指导师的疑问,两人满不在乎地回答,“要家里知道干嘛?合则结、不合则离呗。”

但最终,在气头上的两个年轻人还是在婚姻指导师的劝导下,答应回去再考虑考虑。

但选在世界示爱日(2012年12与12日)结婚的80后小夫妻陈桐和李婉,却在今年1月6日坚定地决定结束为期不到一个月的婚姻。

“自从住到一起后,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为各种琐事吵架,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实在是太不一致了。”两人异口同声表态:既然已经意识到这段婚姻是错误的,不如趁早了断,不然以后更痛苦。

50后:压抑了几十年

终于盼得解脱

老董和陆清穿着朴素,看上去和在街上走过的普通夫妇无异。走进婚姻登记处时,他们表情平静,两人交流很友善,完全不像是来办离婚手续的。

“结婚20多年,我们就吵了20多年。”陆清说,早些年,离婚在别人眼里是件丢人的事,舆论压力特别大。而且孩子还小,得考虑女儿的感受,所以虽然痛苦,两人还是一直苦苦捱着。

如今女儿已经结婚成家,有了外孙。“看我们痛苦,她也劝我们离婚,而且现在社会上对离婚也宽容了很多。”陆清说,虽然已经年近60,但两人还是决定结束这段痛苦的婚姻。“既然这段婚姻是个错误,那不如彼此解脱,在晚年时彼此都有一点自由的空间。”

两个人的离婚手续办得很快,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在多年的等待中商定清楚。而离完婚后,两个人依然像朋友一样离开婚登处。“毕竟有小辈在,以后过年过节我们还是会聚在一起过的。”

80后:闪婚闪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根据民政部数据统计,从2004年至2011年,中国离婚率已经连续8年递增。而对比2006年到2011年杭州离婚率数据(依次是1.6‰、1.8‰、2‰、2.1‰、2.2‰、2.2‰),我们发现6年来,杭州的离婚率同样呈阶梯递增状态。

是婚姻变得草率了吗?在婚姻指导师看来,这更是一场婚姻质量的保卫战。

“50后离婚率很低,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婚姻质量高。”婚姻指导师初阳说,他曾做过一个测验,40位左右参与测验的50后已婚人士中,有70%—80%并不满意自己的婚姻。

“我们是为了你才不离婚的。”在不少70、80后少年印象里,这是父母曾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孩子家庭的顾虑中,尽管他们并不满意自己的婚姻质量,却在家庭生活中淹没了自我,在“隐忍”中苦捱一生。对于他们,如今的离婚是反复思考后的理性出路。

“我发现从70后开始,女性提出离婚的比例越来越高。”婚姻指导师李丽琴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活大环境的变动,女性对婚姻的依恋程度逐渐减少,婚姻观和经济更加独立。传统家庭生活对女性所要求的“忍”在她们的婚姻观里逐渐退却。“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上的诱惑更大,但同时也说明了60、70后对婚姻质量有了更明晰的要求。”

对于当下离婚的主力军80后,婚姻指导师们则认为不少人都存在冲动离婚现象。

“他们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他们是被关注的一代,为自己而活,相比婚姻,他们更爱自己。”李丽琴说,随着婚姻观念的转变,80后把婚姻当成共同体,想追求双赢,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比70后更高,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对婚姻和伴侣的宽容,这也让离婚一词更轻易地挂在了嘴上。

“在社会的不同阶段,婚姻也会有自己很鲜明的时代烙印,处理婚姻的节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李丽琴说,追求婚姻质量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同时也要提醒80后,冲动离婚并不是追求婚姻质量的正确途径,反而可能两败俱伤。

“匹配度就是指个体性格、个体人生及家庭状况、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认同度。”初阳说,个体性格包括对方的心理状态,如果有极端性格或者心理尚未断奶等,均需慎重考虑。而原生家庭和个人人生经历则会对个人产生重要影响。“尽可能选择差不多类型的家庭,这样夫妻双方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更一致。”

初阳说,曾有实验表明,异性之间的吸引力仅有1000天左右。在此后的磨合过程中,双方的差异越小,越容易磨合,也更容易保持保鲜度。

追求婚姻质量是一种进步

学会如何维系婚姻更关键

纵深

婚姻指导师吴敏强点评:

80后生活在物质环境更富裕的时代,而且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相比50后、70后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对婚姻质量要求更高,但宽容度下降。加上从小都被家长娇生惯养,不少80后虽然成家但不当家,缺乏家庭责任感,不少夫妻并没有学会两个人共同来维护婚姻。同时,闪婚闪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成为离婚人数增加的原因之一。

70后:婚外情和孩子教育成解体导火索

黄志和刘萍没有熬过七年之痒。

刘萍是会计,工作朝九晚五,性格顾家,黄志则是个销售经理,身挑养家大计。儿子7岁,活泼可爱。这本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去年9月,儿子该上小学了,但在这个问题上夫妻翻了脸。“我就这一个宝贝儿子,我得从小就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刘萍想让儿子上贵族小学,每学期一万多元学费。而黄志则主张在家门口上小学,“家里还需要换套大一点的房子,需要攒钱,而且在家门口上学还方便接送。”

昔日恩爱的夫妻,每天都要为此争执不休。而问题也从去哪个小学升级到了刘萍埋怨黄志没出息,不会挣钱。“跟着你真倒霉,连儿子都受罪。”最终,刘萍的这句话让黄志摔门离去,婚姻也就此画上句点。

与黄志和刘萍不同,方华和杨敏10年的婚姻则终结于第三者。

方华经商,而杨敏则是公务员。三年前,方华在一次饭局中认识了小忆。小忆年轻漂亮,方华很快经不住诱惑,发展起了地下情。

发现蛛丝马迹后的杨敏毫不犹豫提出了离婚。

婚姻指导师李丽琴点评:

70年代的女性受教育程度相比传统女性逐渐提高,经济和婚姻观也更为独立。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分工也更为重要,所以当女性在自己的底线受到挑战或出现价值观分歧时,比以往更容易提及离婚。

婚姻指导师初阳点评:

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及女性依恋程度相对较高,50后夫妻在离婚大军中所站比例不高。即便性格不合、对方有外遇,通常的选择还是“忍”。

但如今随着社会宽容度的提高,经济依赖的减弱,他们中的部分人也开始有勇气结束自己并不幸福的婚姻,重新开始。和80后冲动离婚不同,他们的离婚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离婚时虽然气氛很平和友善,但通常都是铁了心要离婚,几乎没有劝和的可能。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