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于丹的心灵鸡汤早变味了

11月17日晚上,在北京大学某个地方发出的一片“嘘声”中,于丹这个商业文化偶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当晚,有微博网友发帖爆料称,北京大学发生戏剧性一幕:在该校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共同献演了一场三个半小时的视听盛宴。演出结束后,当主办方邀请文化学者于丹上台发言时,却遭观众喝倒彩。针对此事,于丹两度微博回应,承认大家“喊了几句”,但并无不雅过激语言,连她的回复也保持了一直以来文雅的调子:“因为有爱,所以一切可以理解。”

这不是于丹阿姨第一次遭遇嘘声了,面对这种突发状况,她已经练就了如何从容不迫、展现大家风范。然而,这次有些不同,不管于丹如何回应,有的人如何谴责学生的无礼,但是,在公共舆论空间中,嘘声越来越多,如四面楚歌。

这回大众将涣散的目光聚焦了过来,将此前种种嘘声叠加起来,也理所当然将这次视作必然,而且还将百年讲堂现场的嘘声,和既往一切有形、无形的嘘声联系在一起,寻找到了其中的联系。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于丹阿姨的心灵鸡汤,算是很难继续售卖下去了。

于丹是近年来最为成功的商业文化偶像,借百家讲坛起势,靠讲《论语》发迹。然而,和易中天等同样路径的学术超男相比,于丹的学术水平或许是最差的。她把一本中国人的圣经——《论语》,讲成了一碗心灵鸡汤,而且其中不乏错误而庸俗的理解,一开始就遭到了学术界的批评。于丹虽被大众称作——学术超女,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其实和学术真没有太大关系。

于丹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而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学术案例。她只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面前,初步满足了大众饥不择食的初级文化需要。大众的盲从和对传统文化缺乏判断力,让她走向了商业的成功,但是,她既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亦没有表现出对当下社会的深入洞察,因而,也无法承担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重任。可是,她又不自量力,在公共舆论空间中以传统文化的代言人自居,甚至给出了错误的方向,被大众抛弃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于丹或许始终没有意识到,近年来的传统文化复兴是一场大众自发形成的潮流,而非官方意志的结果。这股传统文化的复兴,虽然看上去蔚为大观,实质上却是无数微观个体的自由选择。因而,也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对传统的理解和诠释也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其中有于丹的心灵鸡汤式解读,也有蒋庆等人意欲让孔教成为国教,并重建政教一体的制度。当然,也有秋风等人以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工具,重新诠释儒家传统,从儒家当中开出适合于现代中国的自由。

不管怎样,这股传统复兴的潮流之所以发生,不是靠政治动员,而是靠公民的自由选择。因而,也决定了其方向上不是重返古代,也不是成为新的官方意识形态。在这股潮流当中,重复历朝历代官方钦定的儒家意识形态,肯定没有出路,而无视潮流背后公民的自由选择,同样也没有前途。

于丹看见了这股潮流,迎流而上,站立潮头,遗憾的是,在她成名之后,并没有顺应这股潮流,也没有看到这一社会现象的本质,而是向宏大的国家叙事皈依,然后,游走于官商之间,将市场所给与她的红利,变成了在官场上位的资本。

自身能力不足,而又以传统文化之代表自居,在各种场合聒噪不已,在大众看来,于丹阿姨的心灵鸡汤变味了,反倒变成了一盆盆的孟婆汤。这样的一个商业偶像的倒掉,也就是早晚的事情,倒掉了似乎也没什么可惜的。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