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政府采购规模到底有多大?

政府采购规模统计数据天差地别,政府采购规模到底有多大?

11月4日,中国公共采购网开通,该网领导单位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主办单位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建设该网,意在推进中国政府采购的公开与透明,这是建立公共财政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完善细节,以免偏离公开、透明与高效的目标,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必然纳入议程之内。

第一,政府采购的统计范围、公开范围到底有多宽?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程远忠介绍,2011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达1.13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家财政支出11%。但加上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铁路、交通、能源等,则超过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公共采购市场。程先生进一步表示,全球公共采购每年总规模已达6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公共采购总规模一般占GDP的10%以上。

政府统计口径有宽口径与窄口径之分,我国的政府采购是财政支出的11%,如果按照国外GDP的10%计算,去年我国GDP总量高达471564亿元,政府采购高达5万亿元左右,正好是加上教育、卫生、铁路的采购规模。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公开的只是5万亿元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政府采购没有公开。

去年5月,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王保安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表示,与GPA参与方相比,我国政府采购呈现规模小、实施范围过窄等特点,目前主要限于货物类和少量服务类采购,不少购买性资金仍游离于政府采购监管之外,采购规模占GDP的比重还很低。所谓GPA,是WTO的一项诸边协议(相对多边协议而言,属自愿加入),目标是促进成员方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扩大国际贸易,由WTO成员自愿签署。欧美一直在敦促中国扩大政府采购的开放范围。

中国实施政府采购是近10年的事。两部主要法律《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生效,法律定义的政府采购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财政性资金的购买行为。而在西方国家,采购范围比中国宽泛,不仅包括政府预算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也包括铁路、市政工程、电力、通讯、机场、停车场、港口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第二,政府采购要不要全部公开?如何杜绝程远忠先生所说的规范化不够、信息不透明、效率不够高等问题?

即便我国采用的是窄口径的统计方法,属于广义政府采购范围的信息也应该公开,以降低寻租空间,增加决策科学性。

统计口径过窄容易让灰色开支隐藏到冰山之下。去年北京财政局公布全市公车数量,在引来赞誉的同时也引来疑惑,因为北京公车仅6.2026万辆,与公众感受不符。这里同样采用了党政机关以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用车这一最小统计口径,而公众把所有公款购车全都纳入了公车范围。显然,公款购车动用了公共资源,理应纳入统计范围。

另一方面,公开信息过于简单等于没有公开。据《新京报》10月22日报道,近期铁道部斥资3.3亿元建设12306网站“新一代客票系统一期工程”,因节日期间登录购票难、招投标信息不透明等备受质疑,北京律师董正伟向铁道部申请公开12306网站建设、设计服务以及招投标过程中的全部信息,铁道部仅以“新一代客票系统”招标公告作为信息公开答复,记者在中国铁投网站上看到,7月9日招标公告简要地列出了招标内容和合格投标人条件,而7月31日公告仅显示新一代客票系统一期工程招标中标候选人为第一包太极股份和第二包同方股份,未包括项目招投标的具体信息。

无论是声称中国政府惟一指定发布招标公告网站《中国采购与招标网》,还是新设立的中国公共采购网,相对来说,中标公示都较为简单,缺乏完整有效信息,铁路系统的中标公示更是简洁之“表率”,连招标方法与拦标价都付之阙如。

事实上,政府在铁路设施、节能减排产品方面的招标,足以影响一家企业的存亡,甚至一个行业的兴衰,以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为例,“十一五”时期,全国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金额达2726亿元,约占同类所有产品政府采购金额的65%左右。市场影响如此重大,如果不公开、不透明、黑箱运作,必然滋生出低效、贪腐与不科学。

政府采购的透明、科学与监管异乎寻常的重要,向社会公开,向国内企业公平地打开大门,这是尊重纳税人、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步骤。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