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斗争狂徒四处亮剑

传媒学者认为,"舆论斗争"已成为当前中共对内舆论控制总方针。在香港,中共则是害怕任何组织力量。学者也在试问,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是否也会同样以悲剧收场?

作家、传媒学者钱钢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发表文章《"舆论斗争"是一个危险信号》,指出习近平"8.19"宣传工作讲话一个月来,从最初官方正式解读回避"舆论斗争",到"舆论斗争"杀到前台,再到军方"亮剑",控制舆论的高压态势已十分清楚。

钱钢梳理了自江泽民以来中共最高层舆论工作总方针:江泽民时期,舆论工作的核心口号是"舆论导向",号召"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胡锦涛时期,舆论工作的核心口号是"舆论引导",提出"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胡锦涛第二任期内,以微博为代表的中国大陆社交媒体,迅猛发展。习近平"8.19"讲话之后,从军委副主席、团中央书记的传达到各省的表态,联系到"8.19"之后对互联网和公民运动活跃人物的严打,可以相信,继"舆论导向"和"舆论引导"之后,"舆论斗争"已成为当前中共的舆论控制总方针。

钱钢说,"舆论斗争"的剑锋,已从过去主要指向西方、邪教、民族分裂势力,扩大到指向国内知识界和普通网民。这使本届中共领导的政治高压态势,有超过江、胡时期,并有冲击经济工作(特别是18届3中全会将启动的经济改革)这个"中心",使中国政治重蹈毛时代覆辙的危险。

中共不担心暴力而害怕组织

香港"占领中环"运动一再强调"爱与和平",但是特首梁振英、中联办、北京传媒、香港左派喉舌、"帮港出声"的所谓学者与名嘴,都一迭连声地说占中是"暴力",是"动乱"。评论家李怡在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共的心魔是不放心任何组织力量。

李怡指出,中共对"占中"的敏感,不在于他们自己都不会相信的"暴力"、"动乱",影响经济民生。"中共掌权以来何时担心过这些?占中最让北京担心的是组织性,也就是一次商讨、二次商讨凝聚出组织性的对真普选共识,这是中共最不想见到的组织性的力量。一百万人上街都是松散的,一万人有组织地占领中环却是一股具凝聚力的力量"。

李怡说,中共并不愿给香港人一个真正的普选,因为一旦特首有香港民意授权,即使选出的是目前的建制派,中共也认为会形成与中央对抗的力量。中共设计的所谓普选,必须是中共能控制提名权、即在中共掌握中的普选。李怡认为,反占中的要害是灭绝有组织的政治力量。从近来中共对占中、对英美的反应,香港人真是除了抗争,没有别的出路。

薄熙来道路换人就能走通吗?

薄熙来案宣判落幕,但其留给人们的思考乃至对中国未来的影响仍将持续。台湾《自由时报》发表法国赛尔奇•蓬多瓦兹大学副教授张伦的文章,探讨"薄熙来的悲剧会否成为中共的悲剧"。

张伦认为,造成薄熙来的悲剧结局,有他个人性格上的一些原因,但中国政治制度的缺陷却是更根本的缘由。缺乏透明、公平竞争机制,在这种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中,成王败寇,任何不甘居他人之下,欲有所作为者或在政治斗争中取胜者都不可能不冒些风险,采取些非常措施,以凸显自己的存在,增加博弈的政治资本,克敌制胜。在一个开放的政治制度里本可做一个不错的政治家的薄熙来,在这种政治制度和文化中崛起,到头来也被其吞噬。

张伦指出,所有的征兆都在预示,中国即将面临新的大变革,薄案或许只是一个前奏。专制者往往造就自己的悲剧。中共及其领导人包括其治下的中国,要想彻底脱离悲剧,必须结束专制,强化法治,跳出窠臼以获新生。然而,近来中共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却是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不叫"重庆模式"的重庆模式,倒退与专制色彩明显。这让人在为中国的未来感到忧虑的同时不禁要问:以反专制为名推翻别人的中共会不会也像薄那样走上悲剧性的历史轮回,而终因专制而让人推翻?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