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怎么同职场坏名声做斗争

“坏名声”传得远

年底,又是单位转型、换血好时光,想跳槽的人蠢蠢欲动。陈雨在一家 私人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因为本科学的是化学,所以有竞争单位挖他,负责来年这个口的项目,月薪翻个跟斗,说得铁板钉钉。于是,胜券在握的陈雨辞职了,跑 到甘孜大玩10天,就在青年旅社的商务中心里,他收到了一封“内线”发来的邮件,内容大概是:人事给你前面两份工作的同事打了电话,有人说你在今年休无薪 假的时候,偷偷接了外面的项目,结果领导以你的人品存在问题,把你拒了。
 
“谁说的!我找他 去!”陈雨现在说起还气得隐隐发抖:“我当时蒙了,不是因为不明白,是因为太明白,他们没乱说,但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样说我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但事情 本身并不是最糟的,最让他担心的,还是前途问题:“这个圈子很小。”这个坏名声,就像一枚地雷,从此埋进了陈雨的职业生涯。
 
人人都背着一个两个呢
 
坏名声,这不是新鲜事儿,打开手机电话簿,随便找10个人,开门见山地问他们:“交待一下你们的坏名声吧。”回复和设想的一样:每个人都有坏名声。
 
安子的坏名声是:她是一个抢夺同事资源的人。对于这样一个坏名声,她着实感觉委屈。身为总监的她,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她甚至并不知道自己顶着这样一 个坏名声。她只是知道,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她的手下对她敬而远之,她们原本死党一样的关系,突然变冷。她被排斥在大家之外。一股无形的压力,她完全不知道 如何应对。还是一个同事在离职后发给她的一封愤怒的信件,说她以自己的职位之便剥夺了他的资源和机会,这让她明白了原来自己顶着一个这样的坏名声——但那 完全是一场误会。她绝对绝对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我其实是一个资源共享的人,也是给别人机会的人,真的非常难过同事背后这样说我。”
 
娄婧的坏名声则是:她以自己的身体作为阶梯,一步一步爬上总助职位的。“我可能比我的女同事更年轻一些,或者可能也有一点点漂亮,但我是一个洁身自好的 人,处处小心,就怕别人从这方面说我。”带着这样的职场名声,娄婧在公司里特别孤立,越孤立,她就越没有机会澄清自己。
 
孙晓梅的坏名声也不算轻:一个爱打小报告、背后放冷箭的蔫坏损,同时也是一个嘴上抹蜜的马屁精。“我真不是这样的人。他们误会我了。”至于这样的职场坏 名声到底怎么来的,孙晓梅已经倒不清楚线头在哪儿了。她说,我只不过是希望获得领导帮助、特别是领导给予资源支持。顶着蔫坏损和马屁精两大职场坏名声,孙 晓梅一来到办公室就像蹲监狱。她觉得无比窒息。同事们对她的态度冷得像冰。她们做什么都不带她:午饭,逛街,K歌,甚至出游,不但如此,她们甚至话里话外 对她总带着刺儿,腔调阴阳怪气。
 
各种各样的职场坏名声,不过还是有些不一样。如果是在能力范围内,就基本不算是什么坏名声。你懒,你自己不会无理地要求加薪,领导说不定对你睁只眼闭只眼,同事最多背后叨咕两句,倒也不会孤立你。
 
如果你就是能力不济,那就更没有人介怀了,你做到哪个程度,大家伙儿还都特担待,说,人家尽了力了。只要不是人品问题,就好办。职场坏名声,就怕跟“人 品”二字沾边。因为我们都不能容忍自己跟一个人品有问题的人共事,觉得他/她就像是定时炸弹一样危险,随时可能摧毁我们的生活和前程。
 
我明明不是那样的人
 
抢夺别人的资源,马屁精,背后打小报告的小人,潜规则上位……如果我们真是那样的人也就罢了,直接承受因此而带来的所有后果,也不会有什么委屈。但让我 们所有人都难受的是:我明明不是那样的人!几乎每个职场人身上,都背着一个以上与我们的真实人格与人品不相符的坏名声。
 
一切都来自职场暗藏着的那个巨大黑洞——隐藏在风平浪静的职场下,是跌宕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培训师王智将这张网做了拆分——职场里,利益就像 职位一样,是有限的。于是,身处在这个群体里,人人都有心理防御,人人都想多获得一些。不自觉地,似乎对方的竞争力能因此减少,自己的优胜心间接得到了满 足。这是将自己身上的负面人格特质投射到了说坏话的行为里,“越是爱说是非的人,越是缺乏平衡感,对自己不满足。”
 
正如萨提亚治疗大师玛丽亚·葛茉莉所说:在所有的关系里都有投射,也几乎都有父母和孩子的三角。这既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投射我们内在的期待,也可能 投射我们不想要的和不愿意承认的自己的缺陷。很可能,我们认识的并不是真实的我们的同事,而只是把我们不想要的、自己身上却存在的某个特征投射给了我们的 同事。我明明不是那样的人,是的;但在我们的同事眼中,我们就是那样的人。
 
职场上,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误会和误解,甚至永远没有机会获得解释,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一种误解。
 
一个认识自己的契机
 
误会,不同的立场,繁衍出形形色色的坏名声。“没人是完美无缺的,总有被人说闲话的机会。”阿肯说。他是一家台湾公司在内陆的总负责人,“被人说其实证 明了自己的重要性,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应该没什么坏名声吧。但最后,我想明白了,其实是他们不了解我,他们对我的误读,反倒让我更坚定了对自己的认识。” 坏名声变成了一剂催化剂。
 
一个问题是,如果同事认识的你是和谐的和整体性的,为什么他们会轻信一个与你的人格根本不相符的判断呢?而且,有了这样的判断,你却不能获得被质疑和解除质疑的机会?
 
在电影和电视里,总有正义者替那被误解被冤枉的人出头或是呐喊,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未必有这样的安排,我们也未必有这样的幸运。
 
安子考虑的是:“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她看到,同事对她的误会里,其实包含着对她的期待:他们渴望获得来自她的资源支持,很可能是她给予大家的支持并不够。而且,她的沟通也可能不诚实,不充分,才导致了大家对那样一个坏名声的认可……
 
“我的确是为大家着想的,我总是抢着干活,从不计较。”陈廷说。他发现,这种抢活的状态,其实变相剥夺了新人锻炼的机会,保护和分担变成了提防和心胸狭 窄,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有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因为到了一个管理者的位置,原来同级的同事不再期望他和自己分担工作,而是期待他能给自己提升的机会空 间,“对啊,谁都想表现得好一点,像我当时在下面做的时候一样。”
 
“他人就像我们的一面镜子, 客观地看待我们,而我们个体的感受,容易主观,跨过别人的边界都不自知。”华师大心理系教授屠荣生说,就是这一点,导致我们在别人眼里变得劣迹斑斑。“人 的成熟,需要在和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渐渐完成,因为人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不能一个人闷头工作与生活。”来到了一个更高的工作岗位,扮演了一个新的社 会角色,这些都意味着我们必须变得更加成熟,原来那套待人接物的方式,因为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发生了转变,会有不对称的地方,所以,必须升级换代——我们没 法管住别人的嘴巴,但我们确实可以从坏名声里发现一些认识自己的契机。
 
这样做,迎战职场坏名声 (Pierre Blanc-Sahnoun)
 
Step 1、一点一点地抗争:不要放过任何暗示和笑话,不要忽视当作没看见,作出适当的反驳,不给坏名声升级的空间。
 
Step 2、评估这个名声的损失:找个机会,和上司面谈一次,了解这个坏名声造成了多少损失,同样,探测一下你的领导也是这样认为你的吗?如果是,那真该更积极地做点什么了。
 
Step 3、弥补行动:针对这个坏名声,做一些弥补,比如,一个被同事认为特别会拍马屁的人,应该抓住每个机会参与同事间的活动和讨论,尽量让自己对上司的“马屁”变得公众化、透明,这样就不那么讨人厌了。
 
Step 4、回到基础,还是做好本职工作:完成更多的销量,更完美、迅速地完成工作,让自己更具创造性和竞争力,让别人无话可说。
 
Step 5、最后抗争:如果一切努力都做了,但坏影响仍然在,那就正式面对一次,敞开天窗说亮话,直接告诉对方:“你说的没道理!”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中国管理层会介意的坏名声
 
程大年 资深人力资源经理、职场顾问
 
在中国的职场上,一个人的名声主要包含工作能力、个人品德和个人嗜好3个方面。其中,个人品德分为两个层次,首要层次涉及正直、诚实、忠诚等基本道德品 质。次要层面涉及工作态度,类似懒、不负责等,一般企业在招聘时不会太多考虑这方面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名声,也不具备广泛传播的危害性。
 
在这3个方面里,个人品德的首要层次若有污点,是最无药可救的。工作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个人嗜好则与工作性质、企业文化相关,可选择性强,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好坏评断标准模糊。
 
什么坏名声会影响你升职?
 
王梦 德勤人力资本咨询人力资源顾问
 
一般公司的薪酬制度、用人制度的参照标准有老三样:岗位、个人能力、绩效。这个标准多数用于中底层人员招聘,招聘权属于中层领导。但是,若对于公司的高 层人员招聘,或者中层人员升入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变动,招聘谁,会以最高领导人的想法为主。参考标准除了以上3条外,还将邀请第三方测评公司进行考核,比 如华师大心理辅导中心。考核标准将会和名声大大相关,人格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这个人的个性特征—你是一个保守的人,还是敢于创新的人?这将决定你适合守 业还是拓展公司业务。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