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名将系列】明朝:李自成

按说写历史绝对不能掺杂进个人的喜好,只是公正的记述与分析,才能做到客观、公正。

因为中共也是靠农民起义起家,所以几十年来一边倒的吹捧李自成,把其当成一种神话。美化李自成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关大的中国民众知道:农民起义的领袖是多么的有本事,是多么的体谅百姓的疾苦。并以此对于李自成进北京之后,对京城的血腥与涂炭一笔带过,对招致灭亡的对吴三桂父亲的严刑拷打却很少提及。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初李自成对百姓所实行的优待政策,却成了进北京对官员与百姓严刑拷打的幌子。这让我想起了巴黎公社起义:在起义成功一点就开始大吃大喝。却没想到死神就在眼前。很多人都说,如果李自成夺取天下会体谅百姓疾苦,会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实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别的不说,就从李自成刚入北京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李自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就拿现在来说,中共建政六十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其实是巨大的阻碍作用。别的不说,严重的摧毁了五千年以来的敬神礼佛的信仰。人们在崇拜金钱与淫乱的肆无忌惮中迷失着,让人们都当马列子孙,不再当中华儿女。这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历代更替中从来不曾有过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骗得大众一时的信任与追随,当为权者狞峥真实面目完全显露出的时候,那这个政权就成了众矢之的,覆亡是随时的。

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头目之一,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参加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作战勇猛有谋略。崇祯八年参加十三路七十二营义军在荥阳所开的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崇祯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崇祯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

当时正赶上中原灾荒严重,百姓对政府十分不满。李自成采纳部将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迅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反明作战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 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义军头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那种贪婪与目中无人的本质一下子暴露无遗。从而迫害吴三桂的家属。导致被逼反吴三桂,满清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李自成永昌二年 (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被杀。

记得我小时候看《明代故事》一书中把李自成的本事吹嘘得很高很大,现在觉得即便他真的有那么大的本领,但有一条致命弱点是无容置疑的:那就是深藏在他骨子里的小农民意识。目光短浅、好大喜功,对一切外来的新的事物环境适应性差。

由此看来,中共自从建政之后,所实行的一系列做法其实也没有逃脱出小农意识的框框。这样害人害己的做法,根本与世界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格格不入,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淘汰。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