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家得宝等八个外资大佬为什么输在中国?

诱人的中国市场大蛋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纷纷踏入中国市场,以期占一席之地。然而,并非所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全球任何一个市场做生意都会有风险,中国市场自然也不例外。跨国企业,无论在国际市场多么叱吒风云,都有可能或因市场变化、或因政策壁垒、或因文化习惯而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境,甚至折戟沉沙、兵败中国。

1、家得宝败走中国

2012年9月13日,家得宝(Home Depot)关闭在华所有门店,全线退出中国市场。作为美国的第二大零售巨头、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超市,家得宝在2006年以超过1亿美金的代价收购天津家世界,从而得以曲线进入中国市场。2007年8月,家得宝在北京、天津、西安、郑州、沈阳、青岛等城市的门店陆续开门营业。

然而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的家得宝由于照搬美国的超市模式,水土不服导致在中国市场一直呈现出"倒退"的发展态势。5年的时间里,家得宝在中国市场不但没有开出一家新的门店,反而在不断的收缩关店。在此期间,家得宝中国换了3任总裁也没能挽住颓势。

家得宝中国区一位高层表示:"家得宝在中国的遭遇是美国式的仓储式大卖场文化在中国市场甚至亚洲地区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是本土化经营与全球化管理矛盾的问题,是跨国零售集团与中国大型业主的关系问题。"

2、万得城失意上海

今年3月11日,欧洲最大的家电连锁品牌万得城(Media Markt)关闭其在上海的7家门店。进入中国两年内,万得城仍然没能走出上海,撤出上海,意味退出中国市场。万得城也成为继百思买之后第二家退出中国市场的外资电器连锁卖场。

万得城离开中国早有先兆,入华仅8个月时间--2011年7月,万得城中国区首席执行长便宣告换人。当时,外界一度有评论称,这家电器连锁店"要走百思买的老路"。与2011年2月在中国关店的美国最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一样,万得城进入中国后也采取现金买断商品、自有员工为顾客提供无偏见导购的运营模式,不少消费者将万得城门店当作了"体验中心"。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在国美、苏宁已经形成相对垄断的一、二级市场后,万得城所谓的买断经营模式很难实现,和竞争对手相比,既无规模优势,又无价格优势,因此必然失败。而中国的电商疯狂的价格战,更令外资电器连锁雪上加霜。据报道,2012年前三季度,万得城中国的销售收入为1亿欧元(约合1.3亿美元),全年预计亏损4,000万欧元。

3、趣志家止步中国儿童乐园

正当趣志家(Kidzania)雄心勃勃想把儿童主题乐园推向中国市场时,却出师未捷身先死,黯然退出中国市场。2011年8月,趣志家停建以1亿元投资的上海项目。

趣志家是源于墨西哥的全球室内儿童乐园鼻祖,全球第一座趣志家乐园于1999年9月1日建立。目前已建或在建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2个,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与迪士尼、欢乐谷等主题公园不同,趣志家并非以大型游乐设施为主打的主题公园,而是世界上第一家面向儿童设计的职场体验乐园,主要针对少年儿童打造的一个"模拟社会"。

坊间传闻,是过高的进门费用阻碍了其发展的脚步。在趣志家主题乐园的营收中,除了门票收入以外,商业品牌的赞助在其营收中占40%。不过,其合作门槛颇高,按照海外市场定价,进入的每个品牌至少要缴纳400万元费用,同时还必须将每月收益的5%交给趣志家。正是这一高门槛,使签约的品牌非常少,也让趣志家在中国折了翼。

4、乐酷天退出中国电商市场

在拚杀激烈的中国电商市场,外来和尚不会念经再次被验证。由日本乐天集团、百度共同投资的电商平台乐酷天于2012年4月27日零时开始停止在中国大陆的服务,经营时间仅18个月。

对于乐天来说,进入中国市场首战告败,也意味这家在日本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在海外扩张版图上,丢掉了中国大陆市场。乐酷天由百度和日本乐天于2010年合资建立,双方分别持股49%和51%,日方为大股东,负责公司日常运营,上线以来一直处在经营不佳和高层变动负面消息中。

乐酷天未能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是其败退中国的原因,乐酷天管理层10名总监都是日本人,这些人对中国市场并不了解,而且日方管理权重太大,管理链条过长,致使本地化权限受限,刚愎自用的态度让百度很无奈。除乐酷天CMO为百度代表外,CEO、COO、CTO等管理层均为乐天代表。百度和乐天在争夺控制权上貌合神离,严重的内耗影响了平台营运质量。

5、芭比娃娃失宠中国女孩

2011年3月,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日前宣布关闭其芭比娃娃(Barbie)在上海的旗舰店。这家以亮粉色为主调、价值3,000万美元的6层商店在仅仅营业了两年后便正式关张。对于芭比上海旗舰店的关张,法新社解读为"美国标志性玩偶在中国推广市场的雄心宣告终结。"

芭比上海旗舰店选择在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淮海路,分析人士称,芭比中国旗舰店开张后,高额的房租就成为企业巨大的负担,同时还面临如何讨好中国消费者的问题。与传统的芭比市场不同,中国玩具消费仍处于低消费层面,为赢得中国市场,美泰公司将消费对象瞄准那些30岁出头的中国女性,换言之,它们对芭比进行大胆创新:将芭比从洋娃娃转型为成熟的生活风格品牌。但两年市场实验,证明这一策略并不成功。

6、百事中国"下嫁"康师傅

2011年11月4日,中国饮料业风云巨变,百事(PepsiCo Inc.)和康师傅发表联合声明称,百事通过旗下拥有全部瓶装厂股份的全资子公司FEB,将在中国装瓶厂持有的权益资产全部出让给康师傅饮品控股,换取康师傅饮品控股在中国的控股公司--康师傅饮品9.5%的权益。

进入中国30年间,百事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商业版图。坐拥24家瓶装厂、10余个生产制造基地、员工超过2万人,此消息发布,意味这个百年的老牌饮料企业,将从此只提供浓缩液,半遮半掩地退出中国。

康师傅在公告中披露,2009年,百事在华瓶装厂业务的税后亏损额为4,550万美元,2010年底,这一亏损急剧扩大到1.756亿美元。最近一年,由于亏损,有三家百事的合资方抛售瓶装厂股权。

7、美颂巴黎败退中国家装市场

2011年3月9日,法国圣戈班集团旗下建材分销连锁品牌美颂巴黎宣布关停所有在华门店。在建材分销领域,国际巨头在中国接连折戟,一个接一个地退出、关店。2005年登陆上海的美颂巴黎,是法国圣戈班集团进入亚洲的首家建材销售商。

第一家建材超市"美颂巴黎"于2005年7月在上海开业,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店于2009年关闭。之后美颂巴黎作出业态调整决定,从建材超市调整为家庭装修服务,陆续开出200平方米左右的家装小店。业内人士指出,美颂巴黎定位相对比较高端,由于推广手段的原因,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知名度不高,中国老百姓对价格比较敏感,一般会选择打折比较多的本地家居建材卖场。

8、伊势丹百货在华挣扎

今年4月1日日本著名百货公司伊势丹正式宣布退出沈阳市场,而沈阳伊势丹百货是伊势丹集团登陆中国后闭的第三家门店,伊势丹2007年9月与2008年12月,分别关闭济南店与上海华亭店。

就在伊势丹等企业在华挣扎时,一些将中国市场作为'避风港'的外资百货还在不断涌入,包括泰国最大零售企业中央集团、新加坡英武百货、日本高岛屋等。业界分析认为,前后夹击之下,伊势丹这类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但鉴于日本市场情况更糟糕,所以只能改变策略后继续加大在华投资,背水一战。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