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美罕谈核问题 称北京对台湾不挥舞核威胁

路透社今天称独家引述两名与会的美国代表透露,美国和中国 3 月份恢复了五年来的首次半官方核武器谈判,北京代表告诉美国代表,他们不会因台湾问题诉诸核威胁。

此前,美国代表担心,如果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失败,中国可能会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代表随后作出了保证。北京视这个民主治理的岛屿为中国领土,但台北政府否认了这一说法。

二轨会谈的美国组织者、学者戴维•桑托罗(David Santoro)表示,“他们告诉美方,他们完全相信,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在对台湾的常规战争中获胜。”路透社称首次报道了二轨会谈的细节。

第二轨谈判的参与者一般都是前官员和学者,即使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制定政府立场,他们也可以就本国政府的立场发表权威言论。而政府间谈判被称为第一轨谈判。

为期两天的会谈在上海一家酒店的会议室举行的,华盛顿派出了约六名代表,其中包括前官员和学者。

北京派出了一个由学者和分析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其中包括几名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回答路透社的问题时表示,二轨会谈可能“有益”。该发言人表示,美国国务院虽然知道三月份的会议,但并未参加。发言人说,此类讨论不能取代正式谈判,“正式谈判要求参与者就(中国)政府圈子内往往高度分化的问题发表权威言论”。

两个核大国之间的非正式讨论是在美国和中国在重大经济和地缘政治问题上存在分歧的情况下进行的,华盛顿和北京的领导人互相指责对方不守信用。

去年11月,两国曾短暂恢复核武器一轨会谈,但谈判此后陷入停滞,美国一名高级官员公开对中国的反应速度表示失望。

五角大楼估计,北京的核武库在2021年至2023年间将增加20%以上。该机构10月份表示,如果针对台湾的常规军事失败威胁到中共的统治,中国“也将考虑使用核武器来恢复威慑力”。

中国从未放弃使用武力控制台湾,并在过去四年中加强了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

二轨会谈是持续二十年的核武器与态势对话的一部分,该对话因特朗普政府于2019年停止提供资金而陷入停滞。

新冠疫情爆发后,中美双方就更广泛的安全和能源问题恢复了半官方讨论,但只有上海会议详细讨论了核武器和核武器态势。

桑托罗是夏威夷太平洋论坛智库的负责人,他描述了双方在最新谈判中的“挫败感”,但表示两国代表团认为有理由继续谈判。他说,计划在2025年进行更多讨论。

亨利•史汀生中心智库的核政策分析师威廉•阿尔伯克没有参与三月份的讨论,但他说,在中美关系陷入冰冷时期,二轨谈判非常有用。

在核武器问题上,他表示:“继续与中国对话很重要,但绝对不要抱有任何期望。”

美国国防部去年估计,北京目前拥有500枚核弹头,到2030年可能将部署超过1000枚。

相比之下,美国和俄罗斯分别部署了1,770枚和1,710枚作战核弹头。五角大楼表示,到2030年,北京的大部分武器可能会处于更高的备战水平。

自2020年以来,中国还对军火库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开始生产下一代弹道导弹潜艇,测试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弹头,并进行定期的核武装海上巡逻。

陆、空、海武器使中国拥有“三位一体核力量”,这是一个核大国的标志。

桑托罗认为,美方希望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是否仍然坚持自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制造第一颗核弹以来一直奉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最低限度威慑政策。

最低限度威慑是指拥有刚好够用的核武器来震慑对手。

中国也是承诺不发起核交火的两个核大国之一(另一个是印度)。中国军事分析人士推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是有条件的,核武器可能被用来对付台湾的盟友,但这仍然是北京的既定立场。

桑托罗说,中国代表告诉美国代表,北京坚持这些政策,并且“我们对与你们达到核均势不感兴趣,更不用说寻求优势了。”

桑托罗总结北京的立场时表示:“‘什么都没有改变,一切如常,你们太夸张了’。”

他对讨论的描述得到了美国代表、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安全学者莱尔莫里斯的证实。

桑托罗表示,有关讨论的报告正在为美国政府准备,但不会公开。

阿尔伯克称,中国不断扩大的军火库——包括反舰巡航导弹、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艇——超出了一个威慑力最低且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国家的需求。

莫里斯说,中国谈话的要点围绕北京核武器在遭受第一次打击时的“生存能力”展开。

美国代表称,中国将他们的努力描述为以威慑为基础的现代化计划,以应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改进、监视能力增强和联盟加强等事态发展。

去年,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共享核潜艇技术并开发新型潜艇的协议,而华盛顿目前正与首尔合作协调对潜在核袭击的应对措施。

华盛顿的核武器政策包括在威慑失效时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但五角大楼表示,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核武器。五角大楼并未提供具体细节。

莫里斯说,一名中国代表“指出,研究表明,中国的核武器仍然容易受到美国的打击,而中国二次打击能力还不够”。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