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今非昔比(二):为何香港餐饮业会衰落?

近年来,香港餐饮业的不振和消费降级现象引起舆论关注。本台日前推出的香港民生系列报道第一篇中,展示了多位受访香港市民对这一现象的直观感受。那么,这一现象为什么会在香港发生呢?

来自港岛南区的港人比姆(Beam)有多年从事餐饮行业的经历。他算了一笔账,谈到了餐厅运作所需支出的情况,表示现在做餐厅与以前不同:“以前租金和工资三成、食材三成,有三分之一是收益,做一块生意能赚三毛钱。现在你很难做一块钱生意赚三毛钱,可能一毛钱甚至更少。因为加价不能加太多。”

目前定居在美国加州湾区的比姆认为,目前餐饮业的不振,与全球经济的大环境有关:“做餐饮业竞争是很大的,就算大湾区开放之前竞争也是很大的,满街都是餐厅。为了生存,你的竞争能力一定要很强,出品和价钱很重要。出品好,价钱也上涨,加上通胀,别说香港了,美国也有这样的情况,让很多人不舍得出去吃,因为太贵。”

比姆也表示,在香港,餐饮业的不振和消费降级状况,影响的主要是中下阶层的人:“始终都花得起钱的那帮人,在香港消费还是会去高级的地方吃饭。有的高级餐厅、富豪餐厅也做得不好,但有的很出名的还是做得很好。因为到了那个价位,那些完全吃得起的人就不会寻求更经济的饭菜。吃惯的人还是吃那些东西,消费得起,不会有影响。”

香港政府统计局在今年三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月底的三个月,“与先前三个月比较,经季节性调整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3.2%,而经季节性调整的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则下跌3.0%。”多家媒体报道了近期香港餐饮业不振的情况。据中国媒体证券时报网在今年3月的报道,有“香港餐饮零售业界人士表示,香港零售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另一位居住在加州湾区的旅美港人布鲁斯(Bruce),在湾区经营着餐车生意,出售香港的特色街头食物。他表示,目前他在美国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很受加州湾区的港人欢迎:“我们(的生意)都OK的。我们之前做过车仔面,大家当成一种怀旧。做一些沙嗲牛肉、五香肉丁,人们都很踊跃(地来买)。”

他认为,目前香港餐饮业不振的原因,一是因为经济差,二是因为很多人北上大陆消费:“如果你不介意食物的质量的话,我觉得北上消费会便宜很多。还有,香港政府对餐饮业的政策,比如没有多少资助,还有用环保的名义推用纸刀、纸叉,令到很多人都很反感。”

近日,香港当局推出了即弃塑料餐具及其它塑料产品的管制计划,其首阶段已在今年4月22日实施,禁止餐饮场所提供九类即弃塑料餐具,之后的第二阶段会全面落实所有管制,包括大快活、谭仔、大家乐、麦当劳、美心在内的多家连锁餐饮品牌都响应了这一政策。然而,这一政策在市民中却引起了不少反对。在香港网络社区连登论坛(LIHKG),许多网友对此加以抨击,认为好像在“吃纸皮”。

布鲁斯表示,相比起来,在美国做餐饮比在香港做餐饮受到的政府限制更少,更容易取得牌照。他说:“(香港)政府又说希望搞好经济,但样样东西都为难我们,效果就做得不是那么好了。”

北上消费是否是餐饮业不振的主要原因?

布鲁斯提到的港人北上消费,目前也是一个舆论中热议的话题。日前,港人过关北上前往大陆,寻求更廉价的餐饮服务、消费娱乐的现象也引来了不少关注。根据香港入境处公布的数据,今年截止到3月16日,入境深圳的香港游客超过了一千五百万人次。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在今年4月1日接受香港电台采访时表示,在复活节长假期间,出境人潮对香港餐饮业影响很大,令香港餐饮业的生意与去年复活节相比减少了三成。

港岛居民戴维(David)认为,香港餐饮业低迷的真正原因并非“北上消费”。他说:“现在香港经济低迷的真正原因是讲不了的。香港为什么没日本游客,没外国游客。因为他们怕国安法,觉得香港不再有趣了。”

戴维表示,他自己并不北上消费,对大陆食品安全有顾虑的港人也一直不会北上消费,北上消费对新移民和低收入群体更有吸引力,而目前舆论对北上消费带来的影响有过度强调的情况。戴维认为,这种过度强调与中港矛盾有关:“大陆人喜欢踩香港人,香港人喜欢踩大陆人,这是很长时间的事了。既然现在这么说,大陆就乘机拿出这个光彩,为自己面上贴金,实际上这件事不是这么简单。”

他分析认为,一些香港人将餐饮业低迷的原因归咎于港人北上消费,实际上想表达的是另外的东西:“在香港,政治上有另一批人,很不幸地,什么都喜欢赖大陆,说最差的都是中国的,不能说真正的原因,只能说最差的都是中国但不会犯法的原因。如果我说最差的都是共产党,搞得香港人没饭吃,这个会犯法的。”

出于安全考虑,戴维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不愿被录音。他说:“你明白我为什么说这些不想被你录音。”

旅美香港时事评论人程翔认为,香港餐饮业乃至经济低迷背后的更重要原因,实际上与政治环境有关:“我觉得香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政治镇压。比如说,对很多书店,很多表演团体,都力求用尽一切办法,使他们没有办法正常运作,整个执政力量、维护治安的力量,都用在政治镇压方面。”

他表示,香港的经济正遭受着政治镇压的影响:“现在基本法二十三条通过以后,政府部门都要以危害国家安全为工作的中心。这样一来,每个政府部门,税务局也好,海关也好,都要把好多力量用于镇压他们所谓的黄店、黄色经济圈机构,这是一个大趋势。”

在反送中运动开始之后,香港人将商铺根据政治态度进行了划分,将支持反送中运动的店铺称为“黄店”。许多参与、支持抗争的人士会专门前往“黄店”进行消费,由“黄店”构成的经济圈,就被称为“黄色经济圈”。近年来,“黄店”遭当局施压、骚扰,在压力下倒闭的现象也引来了广泛关注,并得到多家媒体报道。

程翔表示,一种说法是认为香港消费之所以不振,是因为有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正大量移民。但他认为,这只是一个表面原因:“移民潮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原来香港的政治功能都已经给毁掉了。原来香港是一个非常重视自由的地方,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表达的自由,现在这种种自由都剥夺掉了,那么习惯了香港自由的人,特别是中产阶级的人,有能力的都要离开。”

受访市民:政治高压下 外出聚餐无法畅所欲言

不止一位受访市民谈到了政治环境对香港餐饮业造成的冲击。近年来时而往返于香港与美国,在九龙和港岛都有居住经历的小英(化名)告诉记者,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下,人们更不愿意在外面的餐厅聚餐了:“比如很久没见的朋友,以前无话不说,现在出来吃东西都很小心,不会乱说话,因为国安法之后,免得被人误解,讲政治,唯有不说,好像头顶有阴影。我去年回去试过,和朋友吃饭会周围看下,有没有摄像头、在哪里,哪怕说都会很隐晦。”

她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宁愿在家里聚会:“不是说一定不出来吃饭,但是出来吃饭聊天的气氛好像被影响了,没这么舒服开心。如果家大点,去家里算了。我今年要回香港,有朋友说不如在家吃饭,我说好啊,觉得在家吃饭好点,不用迁就。”

她谈到了在香港政治高压下,人们对去餐厅消费的恐惧心理:“如果你去一些酒店吃午饭、喝下午茶,更加没法聊,知道有摄像头照着。(餐厅)明显变得人流少了,可能是有那种阴影,好像没这么畅所欲言,感觉没了、差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