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对台文攻一波波 学者:台湾准备好应对外交、军事威胁

台湾总统赖清德上任第一天,中国政府、官媒连番表态,痛批他的台独立场,甚至为他贴上“麻烦制造者”的标签。对此,多名台湾学者直言,中共对台有既定战略,无论赖清德说什么,都得不到中国的善意回应,因此,台湾必须准备好应对新一轮的外交孤立跟军事威胁。

赖清德一入主总统府,中国对台的文攻一波接一波。

赖清德520演说后 中国政府、官媒轮番谩骂

继中国外交部左攻赖清德的台独立场,右攻各国政要对他的祝贺后,官媒《新华社》5月21日发表题为“玩火者必自焚”的评论,痛批赖清德一上台便现出“台独金孙”的原形。该评论形容他的就职演说“灌满分离主义邪念、野心、挑衅与算计”,通篇是赤裸裸的“台独白皮书”, 赖清德是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

新华社称,赖清德公然宣扬“两国论”,将大陆标注为“外国”,已超越前任的李登辉、陈水扁跟蔡英文,“独”性前所未有。

该评论强调,“台独”是历史逆流,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在“台独”错误路线上铤而走险,必遭沉重打击。

党媒《环球时报》也发布社评反讽称,赖清德于演说中提及“民主”31次、“和平”21次是心虚,因为民进党正把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火坑,尤其“赖式台独,此路不通”。

另外,中国国台办于5月20日傍晚则发布新闻稿批评,“台湾地区领导人”坚持台独立场,大肆宣扬分裂谬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充分暴露其“台独工作者”的本性。

分析人士说,中国对赖清德的负面反弹不令人意外,未来两岸的紧张关系也难有转圜,但民进党政府在坚持主权的基础下,如何重启两岸交流或避免冲突,将面临重大挑战。

郑文灿:战争非选项,两岸交流不可避免

即将于6月份接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负责两岸交流事务的前台湾行政院副院长郑文灿5月21日出席一场研讨会时表示,对台湾而言,两岸关系攸关台湾的国家安全,两岸和平则是台湾政府的执政基础;而台美关系也是重中之重,是台湾安全天秤不可或缺的另一端,必须平衡处理,因为和平是台湾的唯一选项。

郑文灿说:“如果台湾发生战争,中国、美国、台湾、日本乃至于世界经济都要付出非常沉重、而且无法挽回的代价,这个代价跟核战一样,是个经不起尝试的战争,所以我们当然要确保和平。”

郑文灿指出,蔡英文和赖清德两任总统都宣示“维持现状”,但台湾不片面改变现状的同时,也要确保不让现状被改变,因为他说,中共从划设海峡中线的M503航路到各种灰色军事行动,已试图重新界定、甚至改变现况。

郑文灿说,为了和平,两岸对话无可避免,但赖政府坚持须在不预设政治前提下,对等开放。

以赖清德于演说中呼吁的对等开放观光为例,郑文灿说,两岸现有15个航点,载客率仅4-5成,另有13个包机航点完全未复航,唯有开放观光,先前中方所设定的30个航点才能恢复,台湾也希望藉由恢复交流,让两岸关系朝向健康有序的进行。

另外,针对赖清德提及的开放陆生赴台,郑文灿说,台湾今年1月已正式将陆生比照外籍生纳入健保,也是盼以更公平的待遇,强化两岸教育交流的基础。

郭育仁:中国对台战略已定 无关赖清德演说

对于中方的怒气,多位出席研讨会的学者分析,中国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早有定见,也是铁板一块,除非赖清德接受一中原则,否则他就算释出再多善意,也得不到中国的友善回应。因此,他们建议,台湾要做好准备,应对中方未来可能发动的外交报复和军事威胁。

位于台北的国策研究院副院长郭育仁指出,前总统蔡英文执政8年间,中共不仅全盘否定台湾主权,更是软硬两手,一再侵蚀台湾治权。其中,中共的软性攻势包括各种两岸融合示范区、提供台胞国民待遇等,但硬的一手,恐是继续大挖台湾邦交国争的墙角。

郭育仁于研讨会中说:“中国可能想尽办法,要让台湾的邦交国归零,军事上的压迫现在都在24浬(邻接区)绕来绕去,我相信,从今而后,压迫程度会更高。”

郭育仁预测,中国在经贸上恐将延续“软的更软”的统战手法,完全绕过台湾官方,直接对民间交流,尤其锁定台湾在野党派、工商团体、甚至退役将领等目标。

张国城:台湾国防改革力道不足以吓阻中国野心

在国防安全领域,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张国城直言,赖清德面对的两岸军事对比,远较8年前更悬殊,遑论中俄两国在国际间互相拉抬的影响力。

张国城说,俄乌战争打了两年多,俄罗斯有中国撑腰,西方制裁似未带来太大冲击,而以哈战争开打半年来,竟是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等人反遭国际刑事法院发出逮捕令,联合国大会也力挺巴勒斯坦建国并重新入联。

他说,这些发展看在中俄领导人眼中,恐解读为美国和西方的影响力在下降,甚至助长中俄破坏现状的行为,台湾须谨慎应对。

张国城于研讨会中说:“维持现状不是对习近平的紧箍咒,所以(台湾应)检讨过去,重建吓阻,强化我们跟国外的实质军事合作,同时启动国防改革、获取先进装备,这些都比闭门造车的国防作为更有用。”

张国城分析,尽管前任蔡英文政府积极推动国防建设,但仍不足以遏制习近平的野心,未来台湾应更积极向美国采购F-35战机等先进武器,展现自我防卫的决心,才能避免中共误判,轻启战端。

赖清德陷“少数政府”困境 国防预算恐遭抵制

除了两岸和国防,学者说,赖清德政府的另一挑战是国内所面临朝小野大困局,尤其台湾立法院自2月换届以来,拿下国会过半优势的在野阵营已表态抵制民进党,赖政府未来的国防建设恐面临变数。

对此,位于台北的国策研究院资深顾问罗致政指出,两岸军力严重失衡下,台湾面对中共军机军舰发动的“消耗战”,已让空军的作业维持费和燃油成本不断攀升,但相关预算亟待立法院同意,若新政府无力协调,坐困僵局,将影响国安。

除“少数政府”的困局,学者说,赖政府未来在外交领域也有诸多挑战。

中国文化大学国家发展及中国大陆研究所兼任教授陈松兴指出,中东战事爆发以来,中共强力大外宣,已经让不少东南亚国家一改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支持,转向支持巴勒斯坦。

他还警告,欧洲国家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万一中国封锁台湾经济,欧洲国家会像支持乌克兰一样地支持台湾或对中国发动制裁都是未知数。

胡秋萍:两岸关系备受印太区国家关切

尽管赖清德政府面临许多内外挑战,但马来西亚东亚国际关系策进会(EAIR)资深研究员胡秋萍认为,印太区域各国仍期待赖清德能善用两岸现有的沟通机制,推动交流。

胡秋萍说:“最让台湾以外的区域国家感到担心的,就是两岸关系。其中,台湾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国内的政治两极化,如果能够促进(两岸)和平谈判的机会越来越低,对于整个区域的战略发展是比较不理想的。”

胡秋萍曾深入研究朝鲜半岛的战略,她认为,韩国因长期缺乏应对朝鲜的有效政策,导致南北韩形同“死路”的现况。对比之下,她说,台湾各政党若能优先进行包容性对话,减轻台湾政治的两极化,或有机会扭转两岸局势,并促进区域的稳定。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