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1. @bingyuicejade:1644年4月25日,33岁的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自此灭亡。明朝开局一个要饭棍,结束于歪脖子树。
2. 看老照片:拍摄于1906至1908,河南开封。清军在训练。
3. @民-国-FANS:民国三十四年,纳粹德国向同盟国投降后,中华民国之青天白日满地红飘扬于巴黎凯旋门。
4. @tongbingxue:US Marines withdrew from Peiping(Beijing),China,1947.
5. 袁凌:在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劳教营遍地。内蒙、宁夏、新疆等“老少边穷”地带,都是大宗流放的去处,在三年饥荒年代,这些地方无例外地遭遇了普遍饥饿,成为一代精英埋骨之地。其中知名者,即有甘肃的会宁、四川的长寿湖、湖北的神农架、云南的大理。此外,还包括像铁流所在的筑路支队和治淮支队、甘肃的引洮工地这样的“流动劳改营”,在饥饿和繁重的劳动之下,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冤案。
6. @樊建川:你见过众多“手册”,这个手册你恐怕没见过,《鼓足革命干劲十五年内赶超英国——立功手册》。此册是在1958年,国营大东机器厂制作颁发的。手册内分设了“多、快、好、省”四个栏目,“多快好省”是党的路线方针,若每一个职工都认真践行多快好省,我们就一定能赶超英国。
7. @迢书III:又是稻田插秧季节,想起听大人讲的荒唐往事。包产到户之前,生产队在农忙时按工作量算工分:开始考核插秧面积,农民插得稀稀拉拉,尤其是水田中央;后来考核秧苗数量,农民一大把一大把胡插,甚至偷偷把秧苗踩进泥里。包产到户后,农民当年就学会了合理密植。产权不清晰,改进考核没啥卵用。
8. @茨冈女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9. @朱海就:普通人不要认为搞计划经济对自己有利:除了计划经济不能发展经济外,还有分配方面的原因,就是在计划经济中,蛋糕控制在政府手里,普通人在争取蛋糕的竞赛中不可能比那些更靠近权力的人更有优势,也可见认为计划经济更公平纯粹是幻想。
10. 桓伊,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为政宽恤,安抚士民、“百姓赖焉”,为人谦素,善吹笛,号称“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称,著名琴曲《梅花三弄》是根据他的笛谱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