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闲云野鹤孟浩然 风流天下闻

——名流仙宗(12)

古代文人的思想迸发火花时也很有创意,自五代以来,一些文人为了表达对李白、孟浩然、司马承祯等十位名士的仰慕之情,就在青史划定了一块专区,做为这十位名士的永久领地,这就是“仙宗十友”的由来。大唐田园派首席诗人孟浩然就稳居仙宗之列长达上千年。

孟浩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世代尊崇儒学,恪守着自强不息的君子精神。据说他降生后,其父认为身为孟子的后裔,应当以先祖为范,善养浩然之气,于是取名“浩然”。

秋景联诗颂 声名震长安

史载,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淑”的本意是善,意思是孟浩然不仅风度美,品行也很磊落清朗。内在的气质和外表的神态融合在一起,给人的感受潇洒自然,无拘无束,所以,时人称赞他风度一流。

孟浩然拥有一流的风度,诗文文采卓绝。有一年,他来到长安,受到很多朝臣的欢迎。王维、张九龄、张说等人在大唐的中枢机构举行聚会,趁着秋霄雨霁的光景,即景联诗。

轮到孟浩然,他脱口而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秋雨过后,天上的乌云也慢慢消散了,只剩几片淡淡的云飘在银河四周。一阵秋风吹过,梧桐叶上的雨滴在叶子上,传来清脆的声音。

孟浩然心境高旷,能在瞬间思维远及星河云汉;又能在瞬间,将细微的雨滴落的声音,真实地传导至众人心中。在他的眼中,秋景不是萧条冷寂,而是充满悠远灵动的诗蕴。因而此句一出,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放下笔,不再接续。孟浩然声名大振长安,其文采倾倒众人。

“谪仙”李白这样赞美他: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君子之交坦率真诚,李白没有咏物比兴、雕章琢句,开篇就以“吾爱孟夫子”,直率的表达心中的敬仰。他欣赏孟浩然风流天下的气度。古时的风流是指“风行水流”,形容一个人内在潇洒自然像吹拂的清风,像流淌的水流,带给人温润如玉的感受。

孟浩然宁肯欣赏山川美景,也不肯去做官侍奉国君。他犹如闲云野鹤,坐卧在白云青松之间,一面饮酒一面赏月。李白感叹道,像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行,巍峨得就像一座高山。“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谦逊地表示,自己只能在此对孟浩然沁香的美德作揖而拜,以表心中的仰慕之情。

下生弥勒见 回向一心归

孟浩然幼年听过一些佛法,他一直想知道自己在轮回中究竟是为了什么。命运无常,高才落第,这些都成为他探索人生意义的契机。湛禅师见他颇有根器,常和他分享修行中的道理,清净的种子植入他的内心深处。在湛禅师的影响下,孟浩然学会参禅打坐,长久的禅坐和静思使他忘记世俗的烦恼,心中升起喜悦。

新昌有一座大佛寺,寺内有一座石雕弥勒大佛,被称为“江南第一大佛”,开凿于南北朝时齐梁年间(约486~516年),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的大佛相媲美。

这座石雕弥勒像镌于崖壁之间,庄严端坐于石窟中。传说中,佛像雕凿成功后,人们听到悦耳的天乐,空气中弥漫着芳香,如同佛经中所说的香山一样。

孟浩然被这座巍峨的佛像所震撼,他感到好像下世度人的弥勒佛已经降临,引起他无限的敬仰。孟浩然双手合十,虔诚礼拜,下定决心用心修行,希望能够尽早得到弥勒佛的度化。

他在诗文《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中写道:

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诗文大致意思是,腊月八日是释迦佛的成道日,这一天孟浩然邀请寺中的和尚讲经说法。他接受佛法的熏陶后,又前往泉堂沐浴净身。古寺清净优雅,天香袅袅,使他想到西方的极乐世界。他发愿,希望佛国的净水能洗掉心上的封尘。

读书练剑 诵经礼佛

大唐盛世国家强盛,气象开阔博大,因而诗人的作品风貌,无论写崇高志向、寂苦悲愁,还是写修行中的体会,都带着宏阔博大的气息。

孟浩然修行的过程是从修心开始,先是摒弃各种尘念,继而逐渐放淡人心,随着修行体会的加深,他在禅定中能够长久保持清净的心。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坐觉诸天近,空香送落花。”(孟浩然《登总持寺浮图》)从这几句诗文可知,通过舍弃尘念,不断修行,他甚至能够通过天目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他发现,从自己生命产生以后,已经过了很多的尘劫,他看到前世因为行善累积了不少功德。在禅定中,他看到自己靠近天界,天花飞散时空中会弥漫着奇异的芳香。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孟浩然《题义公禅房》)整个身心和定中的景象融为一体,他再看修为很高的僧人,会看到他们的心净洁得就像莲花,不染纤尘。

孟浩然一生大半光阴都在隐居、交游中度过。唯一的仕途经历,曾在宰相张九龄部下做过几年官吏。读书练剑、饮酒赋诗、诵经礼佛是他生活的基本模式。他一生风流倜傥,流连山水,无暇整理文集。他去世后,王士源担心孟浩然的文采也会随之消失,于是四处搜集他的诗文,编撰成册,这才使得浩然的诗文流传下来。

大唐另一位田园派诗人王维路过郢州,他凭借记忆,将孟浩然的肖像画在刺史亭上,称其为“浩然亭”。刺史郑诚认为贤者美誉应当百世流传,于是更名为“孟亭”。

2017-10-22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