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当年蔡和森等百余名留法学生缘何被遣返?

“五四”运动后,帝制被埋葬,共和理想丧失,许多中国人很失望,也有一些人希望探寻新的道路拯救中国,于是纷纷选择出国留学。当时,至少两千人前往法国留学,原因除了她是当时世界少数几个共和国之一以及提倡自由、民主、平等的大革命是率先在法国爆发的外,更主要在于前往法国可以获得由留法勤工俭学会提供的半工半读的学习机会,且法国生活费低廉。

在这些前往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就有诸多后来加入中共之人,如蔡和森、蔡畅、向警予、李立三、赵世炎、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等。不过,他们中有些人在法国并没有呆很长时间就被法国政府遣返回国。在中共党史中,给出的遣返理由是“强占校舍扰乱治安”,但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留学法国,后为反共而组建“中国青年党”的李璜还原了当年的历史。1895年出生的李璜,1914年至1916年在上海震旦学院学习法语1918年,他在北京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该会是一个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会员成分复杂,政治倾向并不一致。一派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主义,代表有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派是以曾琦、李璜为代表,反对共产主义,主张国家主义。两派形成了对抗。

1919年李璜赴法留学前,曾留下一封信,劝阻毛等人不要在不了解俄国及俄共革命的情形下就开始大肆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中批评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学说以及其所提倡的“工人无祖国”的世界革命行之无效,称社会主义是一种“假道德”,认为俄共十月革命“彼此相杀”,甚为残酷。与不懂外文的毛等人不同,李璜得出如此结论完全是在阅读法文书报后凭理性做出的判断。

李璜在留学法国期间,亲眼目睹了共产国际是如何在精神和物质上笼络留法中国学生,如何成立了中共在法国、德国、比利时的支部,如何以煽动、斗争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由于刚刚到达法国的中国留学生语言不通,又缺少中文书籍,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便将国内寄来的《新青年》杂志借给大家阅读。受杂志以及迅速发展的共产运动影响,留学生们多少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但事实上对其了解十分肤浅。

1920年夏天,陈延年与赵世炎、王若飞、蔡和森一起在巴黎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周恩来、李富春、李立三、徐特立、陈毅、向警予、蔡畅、聂荣臻等留法学生都是其成员。不久,第三国际从莫斯科派人过来,通过巴黎的光明社引诱外国留学生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国际共产革命。李璜曾亲自参加光明社的活动,发现这是国际共产党的宣传机关,他还发现周恩来亦几次参加活动。

因为周恩来英文较好,可以直接与第三国际代表直接沟通,所以其在社会主义青年团中的地位变得重要起来,该团还接受第三国际的资助。据李璜观察,一些原本生活穷困的留学生,在信奉共产党后一个个生活都好了起来,尽管他们依旧看不懂法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也不理解什么是“唯经济史观”和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

不过,有钱花总是件好事。透过周恩来等人,共产国际代表开始训练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员们如何从事斗争,即怎样煽动、纠合群众,指定目标,从事打斗、示威,以引起多数学生注意、附和并与其一起斗争。

为了检验“培训”成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团员们决定小试牛刀,去攻打巴黎的中国留法学生会馆。该会馆是满清政府设立,作为留学生课余聚会之所。民国时期会馆成为一些老留学生的娱乐之地,有藏垢纳污之嫌,因此赵世炎、周恩来等认为这是斗争的好目标。1921年1月的某一天,赵、周率领20余团员打入学生会馆,将正在打麻将与玩妓女的老学生暴打了一顿,并赶了出去,并在门前贴上一个条子:“不怕死的便再进来!”

因被暴打学生的行为为人所不耻,很多留法学生并未给予同情;当民国驻法官员干涉时,赵、周等人则早已撤走。暴力斗争小试牛刀成功让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们十分兴奋,决定展开进一步的行动,即围攻中国公使馆。1921年2月27日,他们纠集了二百余人朝使馆进发,这些人中大半并不是他们的“同志”,而是因没有工作而经济发生恐慌的学生。

到了公使馆,赵世炎、周恩来、王若飞、蔡和森,向警予等10人作为代表要见中国驻法公使陈菉。陈菉派秘书出见,不予接洽,并称二百人将打入使馆中来。陈菉一面派人通知巴黎警察前来保护,一面来接见全体。他表示,勤工俭学生之大量来到法国,华法教育会应予以照料;对于目前出现的问题,公使馆绝对同情,并愿电告北京政府,请求救济。但代表们却不依不饶,要求陈菉立刻拿出办法来,甚至有人高呼三十万法郎救济费已被公使馆侵吞(注:是谎言)。此语引发了众人的不满,开始撕扯陈菉,在法国警察的保护下,陈菉才脱身。

众人于是前往华法教育会要救济。在该会所在地,蔡和森、向警予发表了演讲,称要奋斗到底,以争取“生存权”、“工作权”与“求学权”,并当场发起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会与“工学互助团”,要求大家参加。在李璜看来,这一幕攻打使馆的大戏,由于俄共指挥得法,中共鼓动人心取得胜利,而且他们还增加了两个外围组织。

两次斗争的胜利,让俄共和中共觉得扩大影响的时机到来了。当时,吴稚晖在广东陈炯明处募得一笔基金,为救济留法勤工俭学生,吴等人与里昂市长赫里约先生协商,拨出里昂城近郊的一所旧兵营,修整之后,可容二三百人,作为学生宿舍,以便勤工生来此食住,并正式上课学习法文,同时可去里昂大学选课听讲。由于学生众多,因此吴先生提出了两个优先原则,一是广东籍学生优先,二是法文好的优先。

消息传来,赵世炎、周恩来意识到又一个斗争的时机到来。他们鼓动学生抗议,并派王若飞去交涉。交涉当然无果,王若飞回到巴黎后,又添油加醋地说,吴稚晖态度强硬,声言学生如不照规定,不守纪律,便无办法,只有让法国军警干涉,送回国了事云云。

王若飞的煽动进一步激怒了众多的留学生。于是在1921年9月20日,赵世炎、蔡和森、李立三、聂荣臻、陈毅等利用俄共提供的经费购买了车票,率领130余人杀向里昂。据李璜的一位接近中共但并未加入组织的同学向其透露,这一斗争的安排,由周恩来坐镇巴黎,以便与俄共代表密切联系;赵世炎为前敌总指挥,王若飞往返联络。

一行人杀到里昂后,就打入尚未开办的里大学生宿舍的兵营中住下,不过半夜即被法国军警包围,进出都被禁止。事实上,如果允许这批人住下,必将引来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无疑。吴稚晖无奈下,要求进行法文测试,但遭到了反对,因所有入住者都对考试无把握。最后,吴宣布,先收其中最早来法的两批人,但仍被蔡和森等人拒绝。此事也引起了当地反社会党一派的攻伐,要求市长尽快善后,否则市议会便要提案追究此事的责任问题。

僵持一个月后,蔡和森等煽动绝食,受赵、周等人煽动而来的留学生情绪低落,一些盲从者相继偷偷离开兵营,如聂荣臻也是溜走的30多人中的一个。

10月底,法国政府与中国公使陈菉在得到吴稚晖与赫里约的同意后,决定遣送这批兵营中食住的学生回国,最终人数为105人,其中包括蔡和森、向警予、李立三、利瓦伊汉、陈毅等约30名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其余人等则属于盲从附和者,也一并被遣返回国,他们成为了第一批中共斗争训练的牺牲品。

很显然,蔡和森、向警予、李立三等被遣返的表面原因是“强占校舍扰乱治安”,但背后隐藏的正是中共暴力斗争的哲学和蒙骗的伎俩。这些伎俩在法国小试牛刀后,随着大批经过俄共培训的中共党人的回国,而被更多地运用在了中国的大地上,一直横行到今天。

2012-07-01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