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火塘边的乡愁

冬天,只要炉火燃起,一家人便围坐在火塘边,一边取暖,一边做着各自的事儿。记忆中,父亲常常捧着线装书,忘我地阅读着;母亲悠闲地纳着鞋底,麻绳穿过鞋底‌‌“咝咝啦啦‌‌”的声音打破了冬夜的宁静;姐姐认真地织着毛衣,动作单调却富有情趣;我总是在灯下做着那些枯燥乏味的家庭作业。

夜色渐深,母亲找来一些红苕,深深地埋在火塘里。待到夜深人静,红苕便烤好了。从滚烫的红灰中将红苕掏出来,拍去表面的灰土,剥去外皮,诱人的香气在屋子里四处弥漫。这冬日的‌‌“夜宵‌‌”,虽然简单朴素,却温暖着家人的心。

山里寒冷,人们早早燃起火塘。如果来人了,主人先将最好的位置让给客人,然后,把火塘上方的挂钩放至最低,让红色的火苗疯狂地舔着壶底,加速壶水的沸腾。沏完茶,火塘上的水壶换成了炖肉的吊罐。不一会儿,罐里的水开始欢腾,腊肉的香味四处飘散,屋里屋外氤氲着腊肉的醇香。

人们一边烤火,一边闲聊,罐里的腊肉也不知不觉炖好了。饭桌就搭在火塘边,家酿的米酒早温好。大家一边取暖,一边品酒,天南海北地闲聊着,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尔虞我诈。这种简单真诚的待客之道,成了多少乡村人的美好回忆。

乡村有俗语:‌‌“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大年三十晚上的大火,寓意来年红红火火。这一夜,家家户户用备好的干柴或是老树根,烧起熊熊大火。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守岁。为了赶走孩子们的‌‌“瞌睡虫‌‌”,长辈们发完压岁钱后,便讲起了孙猴子降妖除魔之类的神话故事。女人们在火塘边滚汤圆、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这一夜,火塘以最热烈的温度和最温暖的色彩,与全家人倾情联欢,共度良宵。

火塘虽简陋,但它接地气,聚人气,温暖人心。如今,这曾经陪伴乡村人度过无数寒冬的火塘,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它燃起的温暖岁月,却永远鲜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成了一段抹不去的乡愁。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