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陈破空:美中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习近平为何回避?

2020年1月15日,美中终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美国政府方面,积极而高调,洋溢着兴高采烈的气氛;中国政府方面,谨慎而低调,仿佛是不值一提的平常事。除了协议的内容和条款,相关地,还有一系列看点。

看点之一,习近平没有出席签约。外界注意到,美国方面,包括总统、副总统,以及负责财经或谈判事务的贸易代表、财政部长、商务部长、白宫贸易顾问、白宫经济顾问、企业界代表等共32人,出席了签约仪式,可谓隆重其事。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亲笔签署了协议。

对比之下,中国方面,只有副总理刘鹤、以及商务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驻美国大使等10人出席。刘鹤代表中方签署协议,且没有用习近平主席特使这个头衔。刘鹤只是宣读了一封习近平致特朗普的信件。外界不禁讶异:职务、规格不对等?中方签署人为何不是国家主席习近平?

习近平缺席签约仪式,或是避不出席,或是拒不出席。可能的原因,包括:

-习近平不赞成这个协议。该协议应是中共内部改革派的胜利,是政治局集体的决定,作为保守派和强硬派的总代表,习近平极可能持保留态度。

-习近平不想背这口锅。上任以来,以民族主义的强人姿态而面世的习近平,拒绝在中共党内强硬派看来是“丧权辱国”的协议上签字,以继续保持其强人形象。

-习近平无法获得他所期望的礼宾待遇。中方有可能向美方提出,如果习近平出席签约,希望美方给与他国事访问的待遇,但美方拒绝。因为,以国事访问的待遇接待一个极权国家的领导人,只会给特朗普带来政治上的损失,尤其在这个敏感的选举年。

-习近平随时可能毁约。由副总理刘鹤签约,习近平留下自己随时准备变卦的余地,而中共从来就以不遵守承诺、违背协议和背信弃义而著称于世。这一回,外界倒是可以看看,太阳是否会从西边升起?

看点之二,数字说明一切。从公布的这个第一阶段协议内容来看,“中国应该”一词出现82次,“美国应该”出现4次,“中国与美国应该”仅出现1次,就已经说明,这份协议,谁是被动方,谁是主动方;谁退让,谁推进;谁制造了问题,谁要求解决这些问题。显而易见,协议的本质就是,美方提出问题,中方务必解决;美方提出要求,中方答应满足;美方加以监督,中方不得背信。

中国的财政部和商务部公布了协议的中文文本,但仅限于政府网站,主要官媒则没有刊登,至多刊登一个财政部的简洁版,只有400字,共六条;前五条都是列举采购数字,第六条提到保险业对美国开放。显然,当局刻意低调,尽量不让中国人民知情或留意。

鹰派官媒《环球时报》列举三个数字:23,13,20,指的却是,中美双方谈判花了23个月,共13轮,电话沟通20多次。用谈判数字代替协议中的经贸数字,顾左右而言他,仍是为了瞒天过海。

看点之三,特朗普当面列数中方的种种不是:“几十年来,美国工人、农民、牧场主、制造商和创新者一直受到中国不公平贸易的伤害;强迫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盗窃一直是巨大问题。自从中国在20年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将近5万亿美元的损失。多年来,(美国)政客竞选执政,承诺采取补救措施以纠正这些做法,最后却无所作为,允许(这些错误)继续下去。这是掠夺。我曾保证我将使用所有合法的总统权力,来保护美国人民免受不正当贸易和不正当贸易行为的侵害……。”

特朗普如此数落中共的时候,刘鹤等中方官员只能站立一旁,尴尬地听着。特朗普意有所指,不仅指出中方的种种不端不轨,更指出,他决意改变这一切。如果将来中方不遵守协议,再度背信弃义,可以想象,美方的惩罚和反击将是毫不犹豫、毫不留情而雷霆万钧。

值得留意的是,在82个“中国应该”之前,大都加了一句话:“为了满足中国人民的消费需求”。这句话,固然出于中共顾面子,打着中国人民的招牌而退让,但另一方面,协议的确对中国人民有利。试想,当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迎接价廉物美的美国商品,以及优质的美国服务,包括保险和金融服务,中国人民拥有更多的选择,何尝不是天大的好事?但在中共看来,他们的风险正在这里:当中国人民热情拥抱安全可靠的外国商品和服务的时候,中共赖以为政权支柱的国营企业可能受到冲击;中共所滥用的民族主义(伪爱国主义)招牌,也可能大打折扣。

(2020年1月20日)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