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不说第二句话

前几天,我跟老李碰面的时候,我问他这么一个问题:

我一直觉得你这人特别粗枝大叶不敏感,说话什么的也不注意小细节,你当初是怎么可以去做市场销售这个工作,而且还做得不错的呢?我觉得跟人打交道这件事吧,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眼力劲,或者说,在心理上在语言上不敏感,容易得罪人。

而老李是这么回答我的:

我自认骨子里还算是个敏感的人,只不过呢,我太清楚跟人打交道的时候需要尤其的注意些什么了。倒不是说我这人说话不注意小细节,而是我知道,除了在语言上让对方感到愉悦,我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价值。你瞧那些上来就客客气气到你不自在的人,基本上没几个可以给别人‌‌“客气‌‌”之外的其他东西。

我每次跑上海跑北京跑深圳,约牛人聊天吃饭,往往是还没见面,就先给对方发个2000块的红包,以示对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你能给别人‌‌“客气‌‌”很重要,但你能不能给别人‌‌客气‌以外的东西,更重要。

咱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里,讲一个男人就应该糙一点,就应该有做事不拘泥于小节的做派,但其实这些话,都是有前缀的。如果你本身就是个心思细密,过分纠结于细节的人,那你要做的就是尽量把自己从细节里跳脱出来,尽可能的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敏感。

然而我发现,做事不拘泥于细节的这句话,愣是被一些本身眼里就没细节的人给用变了味儿。

1

关于说话的细节,有一个最重要,最容易做到,但同时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小细节,我把这个称之为‌‌“不说第二句话‌‌”。

前几天我去拜访一个朋友。那朋友是做传统广告行业的,公司规模不大,十多个人。由于行业特点,所以员工的年龄也普遍不大,不少都是大学刚毕业还没一两年的年轻人。

我去的时候,正巧他的员工拿个设计方案给他看。这个方案来来回回已经改了七八次,我那朋友眼力特别好,一眼就扫到了文案里的错别字。于是给员工指出来,哪哪哪有问题,需要修改一下。按理说,这件事到此就完了吧。可我那朋友又加了一句话:

哎,现在的年轻人呐,做事真是不靠谱。就因为这句话,我明显的就看出来,他那员工脸色有点难看了。

其实会说话的人,都不说第二句话。

什么是第二句话?

小张啊,你看你今天的着装就不符合公司规定。是不是你们九五后都这么穿衣服啊?

小李啊,昨天的会议记录怎么还没弄好呢?你做事这么不靠谱的话,我怎么敢给你更多机会呢?

小陈呐,你这个月已经迟到四次了。学生时代懒散的毛病是不是要改改了?

……

有没有发现,其实很多人的语言习惯,第一句话是在说事,第二句就立马上升到对人的评价上了,就开始给别人贴标签,扣帽子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信任和理解,因此我们很多人,即便自己说话不注意,但还是会对别人怎么评价自己很敏感,尤其是一些带有批评之意的语言,更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听到。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也许你觉得自己所说的话没有什么问题,但别人却会将你的无心之言当成有意针对。

相对而言,人们更愿意听到一些针对某件事情的评价,而不是针对我们自己本身的评价。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尽量少发表对别人本身的评价。

我们常说的对事不对人,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2

曾经,我一位做情感咨询的哥们跟我感叹,他说相较于如何维系一段关系,人们似乎更愿意学习如何开展一段新的关系。

如何维系旧有的关系,其实是远比结识一段新的人脉更轻松的事,你要做的仅仅只是管理好自己的语言,语言上不要得罪人就行了。很多时候,我们把一段关系弄僵了,都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说了不该说的话。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而最容易弄僵一段关系的语言,最容易给别人带来痛苦的语言,就是不无意识的给别人贴上了别人不喜欢的标签。

3

给人和事贴标签这件事,我们每天都在干。比如在有些人看来,奢侈品就是富人的智商税,又比如在有些人看来,披萨就是中式的烧饼外面加点肉。

给人和事贴标签,可以需要迅速的帮助我们把一件事做分类做归纳。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我们的精力。让我们知道那些事不重要,不要花费过多精力去琢磨。

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管是事还是人,我们给对方贴上的标签,往往都是带着一些‌‌“恶意‌‌”成分的。比如前面我讲到的:奢侈品就是富人的智商税,披萨就是中式的烧饼外面加点肉,还有现在的年轻人呐,做事真是不靠谱,等等。

我们在给事和物贴标签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而我们在给人贴标签,特别是带有‌‌“恶意‌‌”性质的标签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我们在那一刻心里有愤怒。

例如我那位开广告公司的朋友,当他说现在的年轻人不靠谱的时候,其实当时那一刻,他是很生气的,生气为什么一个稿子改了那么多次,还有错别字。

于是他冲口而出对年轻人的批评。人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其实内心还是带有一点点愧疚的,于是乎,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情绪,所以就必须让自己冲口而出的恶意变得理所应当,于是,给别人贴标签这件事,就成了缓解我们内心愧疚情绪的最直接的方法——因为你是年轻人做事不靠谱,所以我批评你是对的。

但事和物品,它们本身没感情没思想。不会因为你给它们贴上了标签就对你产生不好的情绪。

但人不同,人是有情绪的。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被别人贴上标签。因为那意味着我们被人审视,被人观察。

给人贴标签这件事,特别是带有‌‌“恶意‌‌”性质的标签,除了让我们收获到一时的口舌之快,再无别的任何好处,甚至往往还会把一件事给弄砸了。

批评对我们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压力。而据我观察,其实很多人面对压力时的表现都是差强人意的,都是容易反弹的。

很多年轻人在被贴上‌‌“年轻人做事不靠谱‌‌”的标签之后,他们脑子里第一想法,不是修正自己,而是越发的反弹,心里有怨念,但嘴上不会说,会在后面的行动力表现出‌‌“既然你觉得我不靠谱,那我就像你证明一下我到底有多不靠谱‌‌”。

所以我说,管好自己的嘴,不说第二句话,不仅仅会让别人觉得舒坦,还能对你自己想要继续的事有直接的帮助。

最近,我再看一本书,马歇尔卢森堡教授写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就非常细致的例举了我们生活中一些不经意伤人的说话方式。大家可以抽空买来看看。

我今天跟大家讲了这么多,可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记得住,但没关系,记住一句话就行:跟人说话的时候,只说第一句,然后立马打住。这时候,你的语言会停留在对事的评价上,而不会让你无意识的上升到对人的评价上。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