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外卖与996,城市的代价

想想和你一起读着这篇文章的人,捧着一个发光的屏幕。他们来自各式各样的城市,我想绝大多数是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都市,有些会在国外,当然也有的会来自更小规模的城市。

这些地方各有不同,但是越来越像。

想想和你一起读着这篇文章的人,你们平时的生活,享受到的一切。尤其在大城市,几乎隔日到达的电商、24小时的外卖和便利店,无现金社会、地铁口的共享单车、在家叫好滴滴的车再下楼,甚至不必再带充电宝出门。

已经很少停电了,意味着夏日24小时的空调,自来水管里哗哗流出的清洁水源,24小时都可以洗热水澡。来自全世界的商品在这里都可以买到。

是的,这是过去帝王都无法想象的‌‌“物质生活‌‌”,很多人将其当作现代比过去任何时代都伟大的证明。

一、城市的胜利

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是北京举办奥运的2008年,上面提及的诸多互联网便利服务都还未出现。可能令很多人惊讶,那时微信和微博都还没有问世。

但不管如何,借奥运之机大兴建设的北京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对于一个初入社会的人而言(在那个年代,大学生还不像现在这样如此频繁地走出校园),城市,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巨大都市,依然时不时带给我很大的震撼。

这种感觉,现在我们都熟视无睹了。

对于当时的我,城市这样的形态似乎有无限可能,如此多的人在城市集中生活合作,他们积累的一切,加上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可能产生何种新的商业模式与城市形态?伴着那个热气腾腾的奥运夏天的,是第二代iPhone的问世,是网速翻倍的3G版本。可想那是个对城市生活充满憧憬的年代。

就这样,城市高速发展着到了2010年,那时上海举办了世博会,口号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又是一个排着队围观奇观的夏天。

说到2011年,一本著名的书籍出版,是爱德华·格莱泽的名著《城市的胜利》,这本书的副标题道尽其对城市的判断:‌‌“我们最伟大的发明——城市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那时我刚刚开了商业咨询公司,格莱泽对城市的乐观成为了我彼时重要的启发和极其关注的话题。

又过去8年,上面我所提及的一切服务都已经实现,我们还拥有抖音和不胜数的手机游戏。还将拥有无人驾驶汽车,AI自动服务,VR世界。

城市胜利了吗?当然,中国的城镇化率从2008年的46.99%已经上涨至去年的59.58%。

然而,这个最伟大的发明让我们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吗?我的看法已经和2008年完全不同。

二、真‌‌“城市病‌‌

我还要说这个词汇,‌‌“城市病‌‌”,但我完全不是要说雾霾、拥堵、物价或资源紧张。我要说一种‌‌“真正的城市病‌‌”,既然是一种病症,这病不是隐喻性的,这是我们每人切实可以犯的,真正的病。

我在‌‌“李想主义‌‌”专栏的第一篇文章——《随处可见的人脸识别,意味着什么》中,就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如今的我们,对无现金社会津津乐道。

但回想手机支付如此发达之前,我从未听过任何人抱怨身上带钱是个麻烦事,或者现金付费会带来‌‌“难以计算‌‌”或什么别的问题。但是,现在假设你在一个便利店中排队结帐,你前面一位老年人开始打开钱包,从中拿出纸币,收银员开始找零,你即使颇有修养地在后面耐心等待,也难免升起一股‌‌“时间被浪费‌‌”的感觉。

举这个例子,我是要说移动支付不好,有什么大问题吗?当然没有。我们该放弃移动支付吗?当然不应该。

但奇怪的,这个处境,就是真正的‌‌“城市病‌‌”,请听我慢慢给你讲。

这个病,与我们都想抱怨的996工作制、钉钉、你老板的苛刻、你客户的不耐烦,亲密关系中的不理解…是同一种病。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看到或多或少的‌‌“城市的逻辑‌‌”,今天我要与你一起揭示的,就是这种‌‌“城市病‌‌”。

三、空调的代价

‌‌“空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不只是一个笑谈,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确实说过这句话,因为空调让热带地区的发展成为了可能。

不过高温天气不必远到新加坡,纵贯中国南北,夏天都有高温天气。按照2018年统计,全球住宅和商业空调用电量,我们已经独占34%,高出第二名的美国14%之多。且空调用电高峰是夜间,基本需要依靠化石能源供电。不过我想空调费电不是读者们关心的问题,也不是我今天的重点。

空调的真正代价,与‌‌“移动支付‌‌”一道,他们都是极其合理的‌‌“单行道‌‌”——只要享受过空调,就很难回到没有空调的时候。

但我想,这个结论大多数人会本能地反对,因为任何人都有经验,即便在夏日不得不出门,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凭什么说难回到没有空调的时候呢?

不过我想提出的,一个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你已经不可能在盛夏时节不开空调了——不是理论上不可能,理论上当然可能,而是实际上你不可能。

导致实际不可能的恰恰在于,需要你在盛夏时节挑战自己不开空调,这‌‌“没有必要‌‌”。

也就是,你买了空调,电费也不贵,在超过30度的天气里,开空调是唯一‌‌“理性‌‌”的事情。不管是担心能源短缺,还是为了锻炼意志力的缘由,都不足以令我们关掉空调。

同样,不管是为了关心外卖送餐员的缘由,还是身体健康的缘由,面对任何一次可能点外卖的时机,放弃不点都‌‌“没有必要‌‌”——少点一次外卖谁也救不了,吃一次外卖身体健康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损害。而且如果不点,倒要浪费个出门吃饭的时间。

同样,不管是为了不让人装疯卖傻的缘由,还是因为降低娱乐的缘由,下一次不看抖音也‌‌“没有必要‌‌”。只有你不看,全国还有几亿人看,且人生很长,每天花一些时间娱乐,也没有耽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恰恰如果不看,倒反而影响今天的心情。

这就是空调的代价,和城市病的真正病因了,整座城市就是由这样理性而便利的一个个微小设施构成:空调、电梯、出租车、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便利店、手机娱乐APP、餐馆咖啡,任何一个都是理性而便利的,放弃任何一个都‌‌“没有必要‌‌”。而组合到一起,就是我们的整个生活了。

四、那些对你有害的‌‌“没有必要‌‌

一切都‌‌“没有必要‌‌”放弃,是真正的城市病。

对于一个企业老板而言,在其他企业都在996的情况下,他(她)自己的企业实行‌‌“朝九晚五‌‌”的意义何在呢?能够一手改变竞争态势吗?能够净化行业氛围吗?再说了,就算996,员工会抱怨一下,也很少人会真的辞职。反而如果我网开一面,不让他们加班,整个企业的劳动时间还下降了。

在这个时候,放弃996对企业老板而言‌‌“没有必要‌‌”。

那甲方压榨乙方呢?需要关心乙方的人员吗?就算我关心了,其他客户也未必会关心,且我与他也不是永远一起合作,压榨也是有限的次数。如果今天不压榨他,就会用更长时间完成任务,在这个时候,不压榨乙方同样‌‌“没有必要‌‌”。

从外卖到滴滴,到外卖平台和滴滴的企业人员,我们的方便正是依靠着‌‌“采购他们的服务‌‌”。他们的员工为了APP可以每周发布新版,也需要996的工作,他们的微信号运营人员,为了流量,也需要每日更新内容。

然而,在这个巨大的分工社会,我们又何尝不是其他人采购的服务和商品?有时候是客户,有时候是雇主,他们的便利性,当然就依靠我们来实现。这件事,几乎没人能逃得了。为了放弃他人的便利性对你网开一面,是同样的‌‌“没有必要‌‌”。

五、‌‌“更多,更爽,更少等待‌‌

这是‌‌“城市‌‌”这个发明的迷人之处,我们的生活有更多选择,我们活得更加舒适,且我们获得一切服务的等待时间都在缩短。这根本难以抵御,放弃任何一个都‌‌“没有必要‌‌”。

打开外卖软件,有上百餐厅,淘宝上也有无数商品可以比价,抖音上有刷不完的短视频,每年都有无数的游戏可供选择——那么同样,你的老板也想一次性要求你做多种的方案以供选择。

动动手指,就有外卖即刻上门,你甚至可以在晚上11点找到修手机、修电脑的上门的服务,24小时的便利店让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到东西,下班回家刷淘宝,还有小二在即时回答你的问题——那么同样,你的老板也希望在他醒着的时候,你可以随时回复他的信息。

充满高效的‌‌“1小时达‌‌”、‌‌“7·24小时服务‌‌”|图源:达达官网

吹着空调,吃着更辣的火锅,二倍速看完一部爆米花电影,已经不可能读完200页以上的书籍,或看完一部比较闷的好电影——那么同样,你的老板和客户也会品味缺乏,对于你精心制作的内容,他们会毫无耐心的粗暴否定。

我们都知道该如何反驳老板和客户,长时间加班,员工真的有好的状态吗?加班时间有什么了不得的成果吗?甲方逼迫乙方,多那几版方案修改或几个选择,真的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那同样,开不开空调,出那一点点汗,真的有什么区别吗?为了不出门点了外卖,省下来的那半个小时,真的干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吗?

城市平等地向所有人提供了这样生活的可能——更多选择、更爽、更少等待。但每个人也要付出同样的代价。

也不要太抱怨你没有从多付出中获得足额回报。在家叫出租,订外卖,快递费用,上门维修,这些服务在中国都挺便宜。

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学者哈特穆特·罗萨有一本一目了然的社会批判书籍,叫作《新异化的诞生》,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世界。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一切都在加速,包含着我们索取的和别人向我们索取的。这样的加速将绝大多数人都囊括在其中,在这样的加速进程中,一定没有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

六、习以为常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奢侈‌‌

很容易明白,老板要求996、甲方要求无限制的修改,都是不合理的要求,作为购买他人劳力的人,这是一种贪婪。

那么反观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很容易明白,从空调,到外卖,到抖音,到共享单车,这也是一种贪婪,一种奢侈。

这恰恰就是‌‌“奢侈‌‌”这个词本来的含义,这个词并非是‌‌“高级‌‌”的同义词,它的意义就是‌‌“过度的‌‌”、‌‌“太多的‌‌”。我们确实有太多的选择了,太多的便捷了,太少的等待,太过舒适的生活。这些看上去都理所当然,但这些都是奢侈。

还要我证明吗?汇丰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年轻人的消费负债是月收入的18.5倍,他们人均负债12万元,我想很多读着这篇文章的人,也忍受着生命中不可承担的负债之重。负债的又何止是年轻人呢?滴滴公司2018年巨亏109亿元,其中司机补贴113亿,如果这113亿不支出,难道滴滴就可以盈利4亿元吗?当然不是,这一定意味着司机数量的巨降,打车时我们要么支付更多,要么更长的等待。

共享单车的奢侈不可持续,滴滴的奢侈不可持续,年轻人们负债的奢侈不可持续,谁又能保证我们城市生活的奢侈,竟然获得额外的青睐,就可以持续呢?

要开始慢慢从这个角度看待生活,这些看上去都是生活的基础了,空调,热水澡,免费的娱乐,电商,外卖。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不应该的‌‌“奢侈‌‌”,而‌‌“奢侈‌‌”,在哪个文化中都是腐蚀性的。

七、城市,一种整体的生活风格

我爱空调这个例子,这个舒适的,遥控器上有‌‌“强力‌‌”按钮,高耗能的电器,简直是城市生活风格的完美缩影。它没起什么关键作用,却不可或缺,要说它有多大的害处,也说不上。

这简直就是城市人的写照,他们没起什么关键作用,却不可或缺,要说他们能有多大害处,也说不上。

从每个白领,到地产中介,到给你电话的网贷专员。这些细细的琐碎的一切,构成的却是一个整体的生活风格,里面有我们难以割舍的一切,为了这些,我们过上所谓‌‌“帝王都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

就是这个生活,糟心的,令人难受的,给予我们一点快感,却给我们更多痛苦的生活。

在‌‌“理论上‌‌”,城市可能更好吗?当然,城市可以有无限可能,你可以设想一切人和人高度集约的生活与合作,拥有更好秩序的乌托邦,我还曾经为这个梦想创了业。

但也许正是如此,我才真的学会了‌‌“理论上‌‌”不代表‌‌“可实现‌‌”,别看落在纸面上简单,大多数人在讨论问题时,都分不清‌‌“理论上‌‌”和‌‌“可实现‌‌”。这不是悲观主义,而是一种直面问题的‌‌“现实主义‌‌”,绝大多数人的所谓‌‌“现实主义‌‌”,其实仅仅是‌‌“放弃主义‌‌”。为何放弃呢?恰恰是在我们可以有任何乌托邦之前,城市的奢侈生活早已经腐蚀掉每一个人,毕竟人只拥有有限的意志力和自控力。

这种奢侈生活风格是一个整体,没有从细节上变化的可能,如果仅仅停止外卖,或关掉空调,你只会显得更蠢,这些改变都‌‌“没有必要‌‌”。

如果没有某种根本上的视角转变,城市生活会成为我们唯一可以想象的生活方式。我明白很多人认为我们正在等待着科技的救赎,不管是可控核聚变给我们近乎于无限的能源,还是AI代替完成我们不愿意做的所有事务,在那之前,我们可以纵情享受,何种奢侈都不过分,因为技术永远跑在我们前面。我可能要给这种想法泼一点冷水,你可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

我当然也不会认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可能的,如果我们克服了‌‌“城市病‌‌”,一定是我们艰难的克服了我们自己,这是以后的话题了。

城市胜利了吗?当然。那么城市人呢?

要我说,我们满地找牙,一败涂地。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