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赵小姐的故事

分享美国记者史明智所写《长乐路》中第三章赵小姐的故事。

赵小姐生于V省农村,小时候得了白血病,家里砸锅卖铁给她治病,最后得以幸存和康复。但同村人因为她的病和她家穷而无人愿意提亲,最后赵小姐嫁给了‌‌“山里来的‌‌”唯一一个向她提亲的矮胖男人,生了两个孩子。丈夫常常会打她,她不能离婚,因为丈夫以岳父的性命来要挟,最终她选择了在29岁时只身到上海打工,丈夫对此默许。

在工厂干了两年之后,她就因为年龄问题被开除了。还好经人介绍到了一个花店打工,男性店主人教诲她必须成为‌‌“独立的人‌‌”。后来她自己盘下了一个街边花店,把小学六年级的大儿子送到上海读书。大儿子因为体育成绩好被特招进了上海某中学,他的学业成绩也在班上顶尖。到了要读高中时,因为户口问题重回老家乡下读高中,才发现老家高中的课程比上海难太多,课时也非常繁重,多是死记硬背。老师告诉他,V省人口太多,学的难度大是为了筛掉更多的学生,‌‌“考试必须要有办法在人海中筛选出精英‌‌”。(此处可以参见我去年对于‌‌“高考一道线‌‌”的讨论。)

大儿子很快就沉沦了,最终选择退学,跟他妈妈一样,成为上海的新一代农民工。更惨的是小儿子,由于父亲在煤矿的工作繁重,他实际上成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老师认为他有自闭症,赵小姐只好把他送进了省城的特殊学校。他跟着退学的哥哥一起来了上海。两个孩子都是打工仔,两个人的工资合起来还没有妈妈开花店挣得多。而大儿子的上海中学同学纷纷从名牌大学毕业了。

赵小姐觉得是自己当初让大儿子来上海读书的做法毁了他:‌‌“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被同样的高层领导,也属于同一个国家,为什么没办法拥有同样的权利?‌‌”开花店非常辛苦,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让钱更难挣,还有兴起的网店在竞争。赵小姐说:‌‌“我已经在这个小空间内待了十五年,从来没有旅行或外出用餐过。有时我甚至怀疑,自己能否有一天为自己而活。‌‌”

‌‌“等我的大儿子结婚之后,我也还得照顾他的孩子,对吧?中国人就是放不下。我们永远在为他人而活,为下一代而活,没完没了。我们很笨吧?‌‌”

故事后续:赵小姐凭着在上海的打拼,为小儿子挑了一个能力不错的媳妇。到了孙子要进幼儿园的时候,小俩口打算把儿子送回老家读,为了不让孩子像他爸一样成为留守儿童,在上海有份不错工作的儿媳妇大概会回老家工作:‌‌“如果你不是上海人,书读得再好也没用。我到哪里都能适应,和蟑螂一样。‌‌”

链接阅读:

步行街:农村家长发给我一张他们给儿子写的志愿表

邻居家孩子今年高考考的还不错,超一本线40分在农村里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了。今天他家爸爸找到我问一些填报志愿方面的事,然后给我发了一张他们自己写的意向志愿表。

我一看就惊了,几乎个个都是坑啊。可见还是有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思想还是很滞后的,而这滞后的眼光在专业选择这种对人生有很大影响的节点就会让他们孩子走上一条充满心酸苦累的路。

网友回复:

机械,土木,建筑,材料。。再加个生物和化工就齐了

我当年也是这样,根据我的感觉是,农村有一种流言,现在大学生也不好找工作,所以填报专业往往都是以好找工作为主。还有一点就是,农村能接受和了解的信息太局限了,所以往往只会选择这些工作。主要是我就是这样,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当我读了大学,才发现,在农村你能掌握的信息有限,做出的选择也就很局限。

想起了乘风破浪里的台词计算机?那就是无业。老一辈农村的还想着做个机械工程师是最好的呢

我寻思着收入高,工作好找的专业也不少啊。非得去这几个坑吗?

全家人都骄傲你要让他别掉进坑里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