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五四访胡适公园

5月4日旅次台北。在微雨中与友人去了胡适公园,在胡适墓、墓志铭、箴言墙前徘徊,在面积16,000平方公尺的公园山坡漫步。遇到几个台湾人,其中有经常来此浏览怀念的人。时值五四100年,我们都是为此而来。

中共建政后曾经掀起过对胡适的批判,我年轻时受左校教育,对胡适的文章、生平知之甚少,直到办《七十年代》后,才对胡适阅读较多。越读越感到他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上的重要。五四运动在1919年发生,但象征五四精神的新文化运动在早几年已经开始,胡适1935年在一篇纪念五四的文章中,认为“广义的五四”,应指“民国六七年”(1917、18年)的思潮运动。五四标举民主与科学,“广义的五四”对社会的影响,在形式上是白话文的普及,在思想上是个性解放,而个性解放的要点,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白话文普及和个性解放这两方面,胡适都是开创者。近日看到大陆有知识人说:“胡适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个圣人。……论思想,我觉得,中国人真正认识自由,是从胡适开始的,论文化,如果没有胡适,就没有白话文的产生,也就不可能有文化上大范围的普及。曾经看到过一句评论胡适的话:‘他几乎开创了一切,却什么都没有完成。’但这,已足担得起伟大二字。”我同意这评价。

胡适写于1935年纪念五四的文章,题为〈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他说有两种个人主义,一种是“假的个人主义就是为我主义(Egoism),性质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管群众的利益”,而“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

胡适对自由的阐释,指“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就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才是独立的精神”。因此,没有独立,也就没有自由。

胡适一生不参加任何政党。和鲁迅一样,坚持不被由“尚黑”二字组成的“党”收编。但胡适对政治有“不感兴趣的兴趣”,并将议政视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

在胡适公园中,有一面箴言墙,上面都是根据胡适手迹刻下的句子,其中有他录下范仲淹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有他在《自由中国》主编雷震因言系狱时手书送给雷的宋代杨万里一首诗:“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值得今天香港人深思的句子是:“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现在社会的沦落、是非之颠倒、学问之不彰,恰恰就是相反的取向:做学问在有疑处不疑,而待人就在不疑处有疑。

胡适与他夫人江冬秀合葬,墓旁有他长子胡祖望和幼子胡思杜的墓。胡祖望2005年去世。胡思杜1949年留在大陆没有同去台湾,1950年在香港《大公报》宣布与他反动的爸爸脱离父子关系,尽管如此,在大陆仍然难逃被斗争的命运,于1957年不堪受辱而自杀身死,终年36岁。五年后胡适逝世前都不知道幼子死讯。胡思杜的墓是胡祖望为他立的。

蒙蒙细雨,像天在低泣。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