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拖着全家在地球上流浪

祖国的中产阶级,目前流行一种新的春节度假方式,一对中年夫妻,带上自己的一个或者两个小孩,再加双方四位老人,齐齐整整七八口人,浩浩荡荡上路。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几年都是这么做的,扶老携幼,满脸自豪。今年他还专门做了一面小旗,示意自己是领队,带领着整个家族旅行团,得意洋洋在朋友圈发了很多照片。

他终于全面解决了亲戚们的良心拷问,每年我宣布春节不在家要出门玩的时候,都有亲戚问:你爹妈怎么办?你为什么不带他们去?转头又跟我爸妈说:你们怎么不跟着一起去啦?出去一道白相,多么开心啊。

自然,我们全家脸上都很尴尬,仿佛一边是在质问我不孝,一边是在可怜我爸妈,在孩子心中没一点地位,玩都不带着一起去。每年我妈都会坎坷地许诺:明年,明年就跟他们一道去了。

有那么一两年,动过一下心思,要不带着一起去?但是考虑到合家旅行,你带了你爸妈,凭什么老公不能带他爸妈?

有个亲戚拿出了终极拷问句:有本事就带他们一起去呀。

‌‌“有本事‌‌”三个字,是对中国人的灵魂审核,一个人吃喝玩乐那不叫有本事,通常有个俗语把这类人称之为败家子。一对夫妻出去玩,除了蜜月期是名正言顺的,其它时间会被人亲切地称之为:一对败家精。如果一家三口出去玩,唔,长此以往,难免格局不高。

国内最近上映的《流浪地球》,外国人看了吓死,为什么地球出事了,不是逃离地球,是带着整个地球一起跑?

因为这才是有本事的中国人!

真正有本事的中国人,要把整个家一起带着跑,父母,老婆,孩子,缺一不可。考虑到独生子女政策,必须双方父母,才是大家族其乐融融的象征。

春节来新西兰,果然见到了很多有本事的中国人。一次是在皇后镇开往瓦纳卡的路上,垭口上传来熟悉的上海口音,一个六十岁左右的上海阿姨站在高处:哎哟冷煞啦。立即问旁边五六岁的小男孩:侬冷伐?穿着短袖的小孩正在专心致志爬着山路,脱口而出两个字:不冷。

阿姨迅速指挥旁边的老伴:快捏衣裳脱下来拨伊呀,冻了哪能办?

上海爷叔二话不说,脱下自己的冲锋衣,披到小孩身上,小孩瞬间像披了一件斗篷。后面爸妈跟上来,开始讨论到底冷不冷:冷吗?不冷的吧。

新西兰的夏天,天气很怪,一般来说,风吹的时候,二十五度也嫌冷,风不吹的时候,十度也嫌热。外国人晒到太阳恨不得只剩比基尼全套,中国人不管冷不冷热不热,都裹着一件冲锋衣。

小孩不情不愿披上冲锋衣,照样在山路上玩得起劲,在玩方面,小朋友是可以克服非常多的困难的,我儿子也是,在垭口上开开心心跳来跳去。垭口看起来危险,其实是一片很缓和的山坡,要走很远才是悬崖。

但老人看着小孩,已经吓死了,左一句:你不要过去。右一句:快点下来。

爷爷奶奶刚刚劝好,外公外婆上来继续,最后一家人终于拥簇着小孩,走下垭口,快下坡的时候,小孩到底还是小孩,撒欢奔跑起来,一下滑倒在石子路面上。

四个老人齐齐冲下来,七嘴八舌:怎么样,摔伤没有?叫你不要跑,你为什么不听?哎哟这下怎么办?……

身披袈裟的小孩,趴在地上,撕破喉咙发出一声尖叫,于是远处的爹妈也开始一边跑一边问:摔倒啦?严重不严重?

只是一次小小的滑倒,看起来就像一次大型救援行动,全家六个大人轮流查看伤情,上海阿姨又开始怪爷叔:衣服太长了,你该回车上给他拿一件的……另一个爷叔怪自己老婆:侬哪能伐牵牢伊手啦?

我想到《还珠格格》里,小燕子受伤,差不多就是这种场面,一时宫中大乱……

半分钟后,小孩站起来活蹦乱跳,嘛事没有,只剩下几个大人心有余悸,更加提高十二万分警惕。

隔了一天,去瓦纳卡的薰衣草农场,这天奇热无比,新西兰紫外线极其凶猛,中午在农场转一圈,跟上海盛夏40度的感觉差不多。很多人选择到门口的咖啡屋坐一会。

这是一个很便宜的农场,四块钮币(人民币18块)供应各种口味的茶,薰衣草,红茶,绿茶之类……我叫了一壶茶,加一块蛋糕,坐在室内等小孩出来,一张大桌子对面,很快坐上了几个中国人,一对爷爷奶奶,一位外婆,他们什么也没点,干坐着。没多久,一个头上扎着巨大蝴蝶结的小女孩,拿着一块巧克力,献宝一样给老人们看,‌‌“妈妈给我买的薰衣草巧克力。‌‌”

她妈妈很快又拿着一盒冰激凌回来,递给小女孩。

我有点震惊,又立刻想明白了,我带着亲妈出去玩,她也是这个不要那个不好。

后来一家人坐下来,三个老人,两个大人,一起喝着咖啡馆免费提供的白水,看着小孩一勺一勺吃冰激淋。奶奶忽然开始了,指责小女孩的妈妈:你不该给她吃那么多甜的,吃那么多甜的能好吗?

外婆附议:就是,别吃那么多甜的了,喝点白水,多好。

小女孩不乐意了:不,我就要吃。

一阵吵吵嚷嚷中,觉得小孩很可怜,又觉得老人很可怜,这两个物种根本就不是一类人,凑在一起到底干嘛呢?

外国人极少极少一家老小旅行,带小孩是常见的,通常一对夫妇带两三个小孩,多小的小孩都有,襁褓中的婴儿,人家也任劳任怨。老人也是常见的,通常是一对老年夫妇,自己租一辆房车,夕阳西下时,从房车里拿出一瓶葡萄酒,倒在两个红酒杯里,一个人看书,一个人看报纸,对坐一会儿。去咖啡馆,这样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妻,几乎坐了一大半,每个人一杯咖啡或者茶,慢悠悠坐着,一点不赶时间。

中国的老年人,习惯省钱了,坐在咖啡馆这样的地方,第一直觉,不要不要,什么都不要,但小孩想买什么都行,除非为了健康考虑,这一天已经吃了八个冰激淋,才斗胆进言:少吃点甜的吧。

在瓦卡纳的营地,发现隔壁又住着一个中国大家庭,刚来我就忍不住指给老公看:你看人家多会生活。他们在房车的帐篷下面,弄了根晾衣绳,上面晾着好几件小朋友的衣服。

老公撇了撇嘴说:我用烘干机,不需要晾。

我又想起我爸妈常说的话:衣服不给太阳晒,能杀菌吗?家里买的洗衣烘干一体机,他们几乎从来不使用烘干功能。估计这家老人也是这么想的,那必须要太阳杀菌才行。

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家庭,穿着背心裤衩,体重两百斤的老年男子,坐在房车门口的木椅上,架着二郎腿,看着里面的女人出出进进,洗衣服,扔垃圾,自己纹丝不动。这家有两个小孩,大的是个女孩,很文静,没什么话,小的是个两三岁的男孩,经常哭,一哭就有人骂,爷爷骂:哭什么哭,到底有什么好哭的你?妈妈骂:你又怎么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眼前的画面,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经典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那是20年前的电视剧,说张大民一家特别穷,一家好几口人住在一间小屋里……

幸福是幸福,但七个人七种生活习性,这又是何必凑在一块呢?

喔,因为有本事的中国人,必须成全一个谁都不能少的家。

不过作为没本事的中国人,我一直很庆幸,春节旅行没把我爸妈带上。去冰川徒步,来回一个半小时,我妈或许能坚持,但她肯定会担心一百遍:小朋友走伤了怎么办?去雨林探险,小孩在丛林中磕磕绊绊走着,我爸要是在现场,肯定直接把他提起来抱过去。

老人有操不够的心,也吃不惯带血牛排,中国的上一辈跟外国人不一样,他们极爱热闹。途中我看过最酷的一个老年团,是一辆房车里有三对老年夫妻,下车后六个人分工明确,有人做饭有人研究攻略,吃饭时六个人热热闹闹边吃边聊。

我还看过一种组合,是几个年轻家庭,拼在一起玩,五六个小孩在营地玩木头人游戏,我儿子很羡慕。

放过老人和小孩吧,地球有危机,带着一起跑没问题,出来玩不过图个轻松自在,带着老爸老妈,还带着另一半的老爸老妈,图什么呢?

其中最不自由的,就是小孩,他永远像被挟持的皇子,干什么都有老臣在一旁极力阻扰。老臣们连风景都舍不得多看几眼,几双眼睛齐齐盯着小孩:冷了吗?热了吗?饿了吗?饱了吗?少吃点,多吃点……

果然是有皇位要继承的孩子。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