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国台办“挺管”意欲何为?

2017年10月1日,香港民众走上街头要求更多民主(美国之音)

有评论建议,台湾不妨以“全民公投”方式决定台大校长人选;香港人不仅要捍卫母语,还要记住港史有多个版本。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拔管案,中共借机掀起台湾学界的文革运动!》,作者陈昭南认为,在“台大校长”风波中,国台办公开“挺管”,不只是火上浇油,更徒然让整个事件拔高到政治对决的最高层次。于是,挺管或撸管这件事,就绝对不会再只是个单纯的“谁来当台大校长”的“法律与道德”问题了。从国台办马晓光的说法里,我们不难嗅到一种味道:“因为管中闵是我们的人,所以小英政府才会采用双重标准故意打压。”

文章说,在这件“卡管&撸管”公案上,与其听任一大堆不相干的政学商加黑帮红帮人士每天扯一大堆法律问题、道德问题,还不如只问一个最基本的课题:这位管爷既有能力通达天朝且还请出天朝公开表态挺管,那我们何不来个最热门而流行的“全民公投”:把台大校长开放给全民来决定?问问台湾人民肯不肯让直通天朝的管爷就任台湾NO.1的大学校长?

粤语不是香港人的母语?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粤语是我们的故乡一个被攻打中的故乡》,作者卢斯达说,香港网民发现,教育局向全港小学派发的多份普通话课程资料中,有文章竟然说“粤语不是香港人的母语”,这是帝国对属地的政治再教育,是对语文或广义教育的再政治化。

文章认为,中国在香港的政策,没有一项离开按照斯大林定义重建民族的蓝图:“包括这些教育政策的倡议和执行,经济文化政策,甚至看来中性的基建交通,全部都是执行一场隐性的、针对香港人的民族清洗”。作者说,很多人觉得维护香港独特文化,与政治港独不同,中间有回旋空间。但实际上两者都是杀头的买卖。说粤语,就是隐性港独。“中国现在是这样看的,政治现实是如此,我们也不妨这样看,要用民族的心态来看自己使用粤语这种行为”。

别忘了港史有多个版本

香港《明报》发表文章《当中央在港恢复行使书写历史的主权》,作者马杰伟认为,史料浩如烟海,选写什么、隐没什么、用字遣词皆有行使主权的深意。面对近年“人心回归”的挫折,尤其是本土青年抗拒中国身分,各种文化表述,中央政府积极修改,由国歌立法、执正议员宣誓、标签港独与自决、倡议改用中式步操及街名地名去殖,到最近教育局审视历史教科书用语,凡此种种都是在重新编织一个文化之网,让主权落实其中。

文章说,当中央在港恢复行使主权,港史订定,势在必行。你和我也许可用平常心面对,认清港史有多个版本,英方、中方、本土学者笔下港史各有不同。强烈的政治表述往往隐没了不受认可的经验实体,政客官员以一种“as a matter of fact”的态度宣告官方视野的香港史,我们必须清醒提问,认清政权与不同历史版本的唇齿关系。而最重要的,唯望有心的学者与文化工作者有勇气书写官方史观以外的香港故事。

中式贸易谈判的勇气与智慧

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中式贸易战勇气过剩智慧不足》,作者李平说,中美第一轮贸易谈判未能取得理想成果,北京官媒无非是“初战告捷”、“弹劾压力下的特朗普开始出价”心态的延续。尽管美方点燃贸易战的烽烟后连环出拳,显得更咄咄逼人,但中国的应对多是诉诸于民粹情绪,寄望于以一党长期专政对抗“美帝”的选举和任期制,这是处理国际政经事件时又一次典型的勇气过剩、智慧不足。

文章说,中共一向自诩一党专政的行政效率高于民主政制,这种心态在今次中美贸易战中同样显露无遗。《纽约时报》引述中国官员表示,中国的一党制政治体制、习近平对权力经久不衰的控制,意味着中国在任何贸易争端中都有比美国和特朗普有持续更长的时间优势。美国豪华代表团的公开谈判对手只有一个——中国副总理刘鹤。这是权力分离的美国代表团与权力归一的中国官员的交锋。不幸的是,外媒披露,美国谈判代表团的开价,包括要求中国每年减少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停止对中国制造2025的财政补贴、关税降到不高于美国水平等。这些消息传到中国后,媒体又称“14亿国人愤慨了”,宣言要坦然面对美国的贸易战、技术战,“都崩了拉倒,看谁先受不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