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汉武帝的文学素养到底有多高

这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火了起来,俨然中国的古典诗歌也随之蹿红,可以成为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的一扇大门了。作为一个关心历史更胜诗歌的人,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皇帝是谁吗?

秦始皇肯定不是,毕竟没有诗文传世。刘邦倒是有一首《大风歌》,大风起兮雾霾散。不知道我背得对不对,不过提到刘邦,肯定不会有人说他是个文化人,相反,他更多地被人贴上了流氓加无赖的标签。想来想去,这个“历史第一”大概非汉武帝刘彻莫属了。

我们知道,汉武帝之前的文帝、景帝时代都是崇尚黄老学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读不读《诗经》我不知道,但《诗经》在文景时期肯定不属于主流文化。

汉武帝于公元前141年登上皇位,第二年,就征召鲁申公。申公是西汉经学大师、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重要贡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武帝对儒学,特别是《诗经》的热爱。汉武帝因此肯定读了很多书,背了很多诗,所以,有机会一定要向世人展示一番。

公元前127年,卫青击败匈奴楼烦、白羊二王,收复河南地,以3800户封长平侯。这是汉匈战争史上汉军第一次大规模的胜利,汉武帝自然高兴坏了,在卫青军的表彰大会上,忍不住当众念道:“诗不云乎?‘薄伐猃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今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

“薄伐猃允,至于太原”是《诗经·小雅·六月》中的一句;而“出车彭彭,城彼朔方”则是《诗经·小雅·出车》中的句子。两首诗讲的都是周宣王时期讨伐猃狁的事。有了这些古典诗句,顿时格调有了质的提升。这个时候的汉武帝一定看来文采斐然、博学而多识。

汉武帝不仅喜欢背诗、念诗,更喜欢作诗,传世的有《秋风辞》、《瓠子歌》、《西极天马歌》等。

《瓠子歌》是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抒发完心中的诗情之后,汉武发卒万人筑塞堵塞决口,成功控制洪水。这次治河成了汉武帝一生的伟大功绩之一。不过需要说的是,黄河于瓠子决口是公元前132年的事,而汉武帝写诗堵口则在公元前109年,整整23年之后。

在汉武帝传世的诗作中还有一首非常出名——《西极天马歌》。“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这首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写在公元前101年,这一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万里征讨大宛国成功归来,以损失10万汉军将士为代价,给皇帝带回来了30匹汗血宝马。

除了这些著名的诗作,汉武帝还为自己宠爱但不幸早夭的李夫人写了首辞藻华丽的赋作《李夫人赋》,寄托无尽的哀思。

从背诗、念诗到写诗、作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汉武帝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皇帝。

不过,作为一个帝王,重要的是治国的能力。背再多的诗,写再好的赋都没啥用,做词人比做皇帝更合格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说到汉武帝的治国能力,我们就不得不提他晚年整个国家“户口减半”的悲惨境地。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一般都认为这是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造成的。但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为汉武帝洗地,认为北击匈奴那是卫国战争,甚至将其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和中国当年的抗日战争相提并论,所以觉得无论牺牲多少人都是值得的。

其实,你只要稍微多读那么一点历史就会知道,卫青、霍去病与匈奴决战漠北,大败匈奴那一年是公元前119年,那一年,汉武帝38岁,而汉武帝死的时候71岁,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治下“户口减半”也是在他晚年。所以,你说汉武帝是为了反击匈奴,为了保家卫国付出“户口减半”的代价合不合逻辑?

从公元前133年到119年的15年间,汉武帝与匈奴战斗,让匈奴人付出了差不多20万人口的代价,是匈奴总人口的10%。而根据葛剑雄先生的测算,从公元前133年到汉武帝去世的40多年间,汉武帝造成了汉王朝20%以上的人口死亡,损失人口更超过三分之一。

所以说,汉武帝的一生,其实一直都在跟自己的百姓战斗。

扯远了,我们还是应该继续探讨,汉武帝的文学素养到底有多高。

两千多年后,伟人的一句话算是对汉武帝的文学素养盖棺定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2017-02-10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