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如何应对晕船

记得那次出海去看海豚,在当时所乘坐的海盗船上,各类奇物,应有尽有:船头矗立着一尊木质的美杜莎雕像,看来让人心头发毛;雕像身后是一面骷髅旗(Jolly Roger),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曳;还有一位外形酷似杰克·斯派罗(Jack Sparrow)、也将山羊胡子遍成了小辫的男子,挥手示意我们登船。随后,我们扬帆起航,到达特内里费(Tenerife)海岸附近,海豚在船体四周轻快地飞来飞去,惹得我那三岁的小孩心花怒放高兴不已,而在这两个小时的航程里,我却一直在竭力遏制自己的晕船反应,力图不要让自己成了在船周边出没的鱼的饵料。

晕船症状是度假者最大的梦魇之一。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乘船旅客将晕船列为度假期间最为糟糕且病痛体验。而晕船难以避免;对此,英国的喜剧演员斯派克·米利根(Spike Milligan)曾有一个论断:‌‌“唯一确诊包治晕船的良方,就是去陆地上找棵树,然后坐在下面。‌‌”

尽管如此,夏日炎炎,酷暑难耐,很多人都打算乘船出游:既有优哉游哉的邮轮之旅,也有快速环岛的摩托艇之旅,还有不用任何动力源,直接御强风而行的帆船之旅。一些人与我之前的情况类似,胃里翻江倒海,难受至极,还要一路硬撑过来;另一些人干脆退而求其次,老老实实待在岸上。

晕船属于晕动病的一种。晕动病既包括物理刺激引发的晕车、晕船、晕机等,又包括视觉刺激引发的‌‌“模拟器晕动症‌‌”(simulator sickness)、‌‌“晕屏症‌‌”(cyber-sickness)等。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晕动病,其发病机理都并无二致:内耳(也称‌‌“内耳迷路‌‌”)和中枢神经系统再无法分辨清楚垂直面方位之际,亦即外界的运动(例如,海浪涌动)打破了内耳原有的平衡感和均衡感之时,便会病来如山倒。

而晕船症状与别的晕动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受罪的时间往往很长。伦敦舰队街诊所(London's Fleet Street Clinic)旅行医学专家李察德·达乌德(Richard Dawood)说:‌‌“出游时若是乘大巴、坐汽车或者搭飞机,就算再难受,也不可能持续太多天。好比在飞机上可能出现一阵颠簸,但还是那句话,它一会儿就过去了,不会没完没了地持续下去。‌‌”同理,乘坐汽车时,不舒服的话,你可以停车出去透透气。而在茫茫大海上,可就没那么走运了。或许,你会觉得被困海上,身不由己,而这种忧虑会又一次雪上加霜,让你更容易被晕船反应压垮。

历史上,即便是像纳尔逊上将(Admiral Nelson)、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克里斯多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这样赫赫有名的航海者也得承受晕船之苦。1588年,在伊丽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的英国舰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Spanish Armada)对峙之际,西班牙的海军上将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Duke of Medina Sidonia)备受晕船困扰,这被人们认为是帮助英国舰队制胜的因素之一。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Horace)将晕船症状描绘成一种社会均衡器,因为无论贫富,它都一视同仁。

如今,多数水手通常都会在航行伊始的头两到三天体会到不同程度的晕船症状,而几乎每次出海都是如此。这一经验之谈来自于贝丝·伦纳德(Beth Leonard),她本人就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航海员。她还指出,不管水手们为了减轻晕船之苦,做了怎样的尝试,其中大部分人都会在三天之后渐渐习惯这种症状。伦纳德对38名资深船员进行调查,发现受访者中有四分之三的人几乎每次出海都晕船。此外,‌‌“赛艇世界‌‌”(Yachting World)对参与全球挑战赛的223名选手进行调查,发现其中62%的人都曾遭受晕船之苦。

而且,晕船的症状可不仅只有胃里翻江倒海一项,它往往是一个逐步恶化的过程:一开始,哈欠连天、流口水、冒冷汗、头晕目眩、头痛难耐,而且整个人筋疲力尽,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恶心得受不了,甚至还大吐不止;在刚出海的头几天时间里,许多人还表示自己难以集中精力。伦纳德发现33%的受访者出现过嗜睡症状,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反映自己倦怠不堪,多达79%的受访者犯过恶心,而且有一半吐过。如果将早期征兆忽略不计,86%的晕船者经历了病情的逐步恶化,最后以大吐不止收场。

但是,经验老道的航海者往往自有从晕船进程中尽快熬过来的妙招。塞巴斯蒂安·史密斯(Sebastian Smith)就是其中之一,他喜欢带上妻子阿黛尔(Adele)和两个年幼的女儿一起扬帆远航,还出了数本专著,探讨如何克服远洋航行带来的晕船症状。

他说:‌‌“我一直都搞不懂,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这样的差异。而显然,晕船与否和年龄大小无关,也和体能强弱无关。而且,很可能猛然间,就病来如山倒。好比大家可能正玩得开心,都是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而就在毫无征兆的一瞬间,你看到大家脸上的神色猛然变差。十分钟后,众人都已经吐得前胸贴后背了。‌‌”

史密斯回忆说,最初,自己也受尽晕船的折磨,但开始进行远距离的出海航行后,他一下子就恢复了过来,而且再也没晕过船。他指出:‌‌“就我个人经历来看,这其中绝对有心理因素的作用。现在,我知道就算自己有了初期的痛苦病征,也终会痊愈,会挺过来。这就是经验,非常宝贵。‌‌”

现今,他的妻子阿黛尔在长途航行的头一两天还是会犯晕船症。他们的孩子在婴儿时期压根儿就没晕船——‌‌“而且,神奇的是,当时正值哺乳期的阿黛尔也没晕船。尽管你可以想见,在一个狭窄拥挤、颠来簸去、密不透风的海上船舱中确保尿布换洗是怎样的极限挑战。‌‌”她们学会走路以后,就会晕船,但如今,她们每次都习惯了。‌‌“她们可能一晕晕三天,大吐特吐,但之后突然就好了,而且她们的健壮程度堪比强壮的老水手。‌‌”

史密斯指出,对一些人来说,应对晕船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船舱往往是晃动最微弱的地方——所以即便海风让你感到更加舒爽,但不要担心,你大可在船舱中打个盹。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地睡过去。多数人必须依赖脑益嗪(Stugeron)、茶苯海明(Dramamine)这样的药物。但史密斯奉劝大家先在陆地上试试此类药物,因为其中一些药物是强力镇静剂。

达乌德指出,想要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最多三天),有一款东莨菪碱(Scopoderm)贴膏应该是你的首选,不过,这款药贴确实有副作用,而且是处方药,应该始终由一名医生或者旅行诊所开给你。‌‌“要和你的医生仔细研讨问题所在:如果要治疗严重的呕吐症状,另一种处方药昂丹司琼(Ondansetron)非常有效,而且它可以不经吞服,你直接把它含在舌头下面就能吸收。‌‌”

然而,服药的时间点也很重要。在伦纳德所调查的水手中,有一位名为安德鲁·伯顿(Andrew Burton),曾经运营过‌‌“探险航行‌‌”(Adventure Sailing)的项目,经常带一支帆船船队,在百慕大群岛(Bermuda)和加勒比地区(the Caribbean)之间航行。

曾经有一次,他带领54名船员开着九艘船,在新港(Newport)遭遇恶劣的天气,滞留了三天。期间,伯顿每天都以为第二天要出发,所以在一到晚上就叮嘱船员服下晕船药。而等他们终于离港之后,尽管有海风巨浪,但只有一个人晕船,而且晕船的就是那个没服晕船药的人。经验丰富的水手会建议人们,在出海旅行之前,要早服晕船药,出发前几个小时还不够早,至少要提前到头一天晚上。

另一个诀窍是,宿醉之后莫乘船。史密斯建议大家至少要从出海前的两天就要开始滴酒不沾。他说,在你开始感到着实好笑的时候,要一直大嚼特嚼,特别是在你觉得自己做不到时,一定不要停下。不含水分的薄脆饼干、未经加工的水果、未经烹饪的蔬菜都是尤为上佳的选择;还有些人极力推荐手指饼干盒和姜母茶。‌‌“再者,出于某种原因,要带些橙子。‌‌”史密斯补充道。

此外,最好提前三天开始不吃任何曾引起消化不良的食物,比如辣椒、油脂、咖啡因、盐或糖。

如果你确实觉得想要呕吐,而你又在一艘高速行驶的航船上,千万不要伏在船舷上欠身往下吐,因为这样你可能会掉进海里。你改用一只桶或者可生物降解的袋子(就像养狗人家用的那种)来承接呕吐物。此外,呕吐会让人脱水,所以吐过以后,要多喝水,以补充流失掉的水分。

在伦纳德所调查的水手中,有一位建议大家要在出发前要尽可能地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提前准备好船上头五天的餐食,而且要准备容易消化的那种。

晕船症状很可能受多种因素作用而恶化,例如,强烈的气味(如柴油味),过高或过低的气温,引发眼部疲劳的长时间阅读或在电脑上工作。而听音乐或听有声读物却不会造成同样的问题。

注视地平线也会有益病情。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自由大学(VrijeUniversiteit)的捷尔特·博斯(JelteBos)指出,不扶任何东西自由地站立在甲板上,尝试着去保持平衡,这样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从而尽快适应海上的环境。最后,他说,如果你感到有晕船反应,喝些碳酸可乐饮料。

不过,如果你打算在一艘大型邮轮上度过这千载难逢的假日之旅,就算没有姜汁啤酒,你也多半不用担心晕船:因为大型邮轮航行平稳,一般情况下,乘客几乎感觉不到船身有晃动,也就鲜有晕船的情况发生。

而出人意料的是,乘客犯不犯恶心还取决于船的形状。近来,一个由‌‌“欧盟‌‌”资助的项目对不同的船型展开调研,力求搞清楚船体最重要的三维加速度(亦即:纵向或前-后加速度、横向或左-右加速度以及垂直或上-下加速度)是如何影响晕船症状的。该项目的名称为‌‌“海运中减轻晕动症反应并提高乘客舒适度与安全感的治本之道(A Rational Approach for Reduction of Motion Sickness &Improvement of Passenger Comfort and Safety in Sea Transportation)‌‌”,也被称作‌‌“指南针‌‌”(Compass)项目。‌‌“指南针‌‌”项目发现,水平加速度和垂直加速度都会导致乘客晕船,这意味着如果你乘坐双体船结构的客轮出行,你晕船的几率会比乘单体船结构的客轮小三成。

假如没有加速度的作用,你就不可能感受到船体的颠簸摇晃,进而也就不可能受船体运动的刺激而晕船。而海洋的涌动翻滚牵引着整个轮船晃上晃下,也不间断地左右着船体的行驶速度。博斯指出,由此产生的垂直加速度是引发乘客晕船反应的罪魁祸首。他还补充道:‌‌“此外,当你位于船体旋转中心的上方时,你会身不由己地做横向和纵向移动,这些动作会就此产生水平加速度,从而也会引发晕船症状。‌‌”再说,船体左右摇晃的频数也是致晕的一个因素。

甚至在船体都还没有被建造出来之前,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设计图样,推算它颠簸晃动的情况;再综合考虑特定区域的海浪环境,我们就可能预测出:这艘船上的晕船症状会有多严重。博斯表示,一般来说,双体船的摇晃没有单体船剧烈,其唯一的原因便在于其船体更宽。然而,双体船的船身普遍比单体船短,意味着它们围绕垂直轴的转动比单体船的转动更频繁。他分析说:‌‌“由于总体上,乘客对后一种船体运动的感知没有对前一种船体运动明显,所以,从晕船这个方面看,双体船会比单体船更舒适。‌‌”

博斯表示,如果大型邮轮不是你的菜,而且你想继续只在内河航道上划船小游或乘游艇游玩,那么你八成不会晕船。‌‌“通常,人类对于周期约为六秒的循环运动最为敏感。而对于航行在内陆水域上的小型船只来说,其颠簸晃动的周期普遍小于六秒。所以,大体上,我们对它们的船体运动就不那么敏感。‌‌”照这么说,离树丛越近,就越不可能晕船,难怪斯派克·米利根推荐大家坐到树底下。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