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可怕的巨婴现象:你26岁了,不是6岁

‌‌“有些人26 岁了,连6 岁都不如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镇江一位26岁的无业男子因向父亲索要5000元未果,喝农药自杀,父亲劝他去医院,男子不听,没办法父亲报警。

你26岁了,不是6岁!巨婴现象到底有多可怕?

民警来后,男子还是赖在床上不肯去医院,嚷嚷着没钱,逼得民警怒斥:26岁了,不是6岁!

什么也不会,只知道伸手要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末那想到了两个字,‌‌“巨婴‌‌”。

你以为他长大了,其实他还停留在小时候。

首先,巨婴对于父母的付出没有感激之情,其次他失去了对金钱的正确认知。

没有亲身的体会,不会清楚赚钱的辛苦,也就更不明白何为体谅。

所以他会压榨压榨再压榨父母能为他付出的一切。

iphone7刚上市时有一则新闻火了,在马来西亚的一家商场,一位母亲因为没钱给女儿买想要的苹果手机,向女儿下跪乞求原谅。

而这个女孩不但没有把母亲扶起来,反而当众斥责妈妈。

我见过很流氓的理论:因为你爱我,所以你要养我,所以你给我5000块钱是应该的,买iphone7也是应该的。

否则你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要生下我,让我来这个世上受苦?

可怕的不是富养,而是不知所谓的‌‌“惯养‌‌”。

教育和钱多钱少没关系。

真正的富养,是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赚钱的不易,你有困难可以求救于父母,但父母没有义务包办你的一生。

末那就出生自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到今天我仍然清楚地记得父亲对我说的那段话:

你看,我有一个小家,这个家里住着我心爱的女人和孩子,想吃什么就买点,晚饭后就出去走走。

这就是我想过的生活,我付出了很多努力,而你想过的生活,也需要你自己去努力。

那一刻,我就清楚,没人亏欠我们什么,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立的个体,生来就是为了自己奋斗的。

周国平在《爱与孤独》里说过:父母既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诞生的必然根据,也不能成为保护我们免受人世间种种苦难的可靠屏障。

这个世界上最悲剧的事,莫过于在爱情里遇见巨婴式的伴侣。

《我的前半生》里的白光,整日游手好闲,家务、孩子、经济全压在罗子群一个人身上,不仅如此她还要为白光四处奔走借钱,处理他的烂摊子。

后来罗子群下定决心离婚,白光就冲上马路,拿生命威胁罗子群。

这种不惜一切代价要挟别人满足自己感情需求的行为就是巨婴心态。

一个男人自己还没有长大却已经成家立业,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哀。

典型的巨婴心理分为三种:

1共生心理:

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所以我一切都听我妈的。明明你就在他身边,但他早已习惯了万事都询问母亲的意见。

一个女生陪着男友去理发店剪头发,明明女友就站在旁边,可男生却选择打电话问妈妈:‌‌“喂,妈妈你说我剪个什么发型好?‌‌”

2全能自恋:

认为全世界都要以自己为中心,‌‌“你就不能帮帮我!‌‌”,‌‌“应该我先来的‌‌”,‌‌“你凭什么在我前面‌‌”,尽管已经成人了,但事事都要别人让。

生气了就骂,高兴了就大笑,哪怕旁边的人正在休息。人生如果有准则的话,就是‌‌“四海之内皆我妈。‌‌”

3偏执分裂:

一旦心理上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彻底黑化,不念别人好,也不盼别人好,甚至会行动上造成别人的伤害。

话题回到最初将26岁活成6岁的例子,我把这则新闻给了我的好兄弟外兼合伙人看了,他笑着说:我26岁,看着同龄人活成6岁。

他今年也26岁,但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下了班再去健身馆健身。

他偶尔也会需要家人的帮助,但他更注重自己的努力。我想,这才是26岁应该有的样子。

不怕你想过更好的生活,更不怕你有欲望,怕就怕你庞大的欲望需要透支别人来买单。

生活得有种自信:不靠别人,每分钱都自己挣;不怨别人,每件事都自己搞定。

要相信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辜负一个有想法又努力的年轻人。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