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如果张爱玲嫁的是胡适

1952年,张爱玲以去港大复学为由,离开了大陆,重新去了香港。此后她再也没有回过故土,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1955年,张爱玲从香港去了美国,并在纽约与求学时的好友炎樱重逢。他乡遇故知,这是人生的一大喜事。她们一起去拜访了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胡适,这段经历在张爱玲的人生履历中显得格外炫目,灿烂之下飘荡着酸楚的哀婉。

张爱玲和胡兰成离婚后,曾经和著名的导演桑弧有过短暂的交往。在“纯粹是军事征服”的土地上,高压的政治容许下这对乱世中的男女,他们的感情以无疾而终收场。张爱玲在《忆胡适之》一文中,表达了“如对神明”的膜拜之意,字里行间流淌着难以言表的情愫。她向来是孤傲如鹤的民国女子,宛如临水自照的水仙,极少有人能走入这位旷世天才的世界。父母千疮百孔的婚姻,对张爱玲一生有极大的影响,以致一些研究者认为她有恋父情节,所以两任丈夫都比她年纪大很多。

在文化界有极高声誉的胡适,是万众瞩目的人物,胡适母亲一手包办了儿子和江东秀的婚姻。在那个追求自由的年代,鲁迅选择了志同道合的许广平,以实际行动抵抗了父母之命的婚姻。胡适则选择了母亲安排的道路,成了张爱玲笔下“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事实上,身处围城之内的胡适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幸福。一位留洋归来的教授和一位没有多少文化的女子,在母亲的指定之下,绑在一起,走过一生,这远远谈不上是什么神仙伴侣。无论后人如何美化胡适的婚姻,期间隐藏的心里悲剧,局外人是无法真正感同身受的。

胡适结婚后和曹诚英有过交往,但这段恋情以妻子江东秀极度激烈的干涉而夭折。1949年,胡适离开了大陆,去了美国,安徽的老家只能是余生遥遥无望的回忆。据后人记载,曹诚英去世前,嘱咐他人将自己埋葬在安徽绩溪旺川的公路旁,这是一条去胡适故居上庄村的必经之路。曹诚英生前无法与意中人携手与共,死后依然希望自己的灵魂在恋人的故居旁,等候他的归来。

对胡适有异样感觉的张爱玲,则用了另一种笔法描摹了心中的君子:“而我向来相信凡是偶像都有‘粘土脚’,否则就站不住,不可信。我出来没穿大衣,里面暖气太热,只穿着件大挖领的夏衣,倒也一点都不冷,站久了只觉得风飕飕的。我也跟着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适之先生。”

张爱玲除了对曹雪芹有极度的敬仰之情外,何曾对他人动用过“偶像”这样的文字。如果命运可以重来,她当初没有嫁给胡兰成,而是去追求胡适,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可胡适早就是有家室的人,并且恪守着传统的孝道,在乎自己世俗的名誉。他哪敢不顾一切的冲破婚姻的篱笆,寻找真正的爱情。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乱世,胡适和张爱玲的交往不大可能会有硕果。他们的相遇和相识,更像张爱玲自己所写的小说《半生缘》一样,注定是镜中花、水中月。顾曼桢和沈世钧阴差阳错的爱情,前前后后持续了十多年。在命运的捉弄之下,彻底的幻灭。张爱玲和胡适的相聚时间,甚至不能用天来计算,只有短短的一瞬间。彼此转身后,一切都成了无望的回忆和哀婉的叹息。

《铜官窑瓷器题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人生很多的因缘际会就是如此。能够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只有极少数的幸运者才有这样的福分。更多的人只能在烟花易冷的夜色中,品味着滂沱大雨敲打残荷的凄清。在绵长的佛号声中,不断的舔着心底的伤口,久久难以平静。

1956年8月,张爱玲与赖雅(Fedinand Reyher)在美国匆匆结婚,这段姻缘直到今天依然是一个谜。这位有“左翼”倾向的作家,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多少好运,他穷困潦倒,不久后便瘫痪,耗尽了张爱玲无数的精力。

1967年,赖雅与世长辞,胡适在5年前去了天国,远在日本的胡兰成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倾城之恋》中传奇的《小团圆》,并没有在张爱玲自己身上发生。

如果有来世,张爱玲嫁的人会是胡适吗?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