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所谓阻断日军由北向南,只是一则历史谣言

目测中国90%以上的历史爱好者都在不同的书籍、博客、纪录片等信息载体中,读到过以下这么一段:

卢沟桥事变以后,为了打断侵华日军由北向南的亡华路线,蒋介石在上海主动开辟新战场,将日军由北向南的打法,变成了由东向西,使国军拥有了坚持打持久战的广大地理空间……

亲爱的读者,请你扪心自问一下,你自己是否读过这一段?你是否一直以来,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然而,我今天很遗憾地告诉你:你,被骗了。

1937年之前日本有没有在民国打全面战争的计划、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为什么增兵华北、以及增兵华北之后具体的打算是什么,其实这些问题,在日方的战史资料里面,记录得清清楚楚。人只要不懒,要查证是根本不难的。

日本防卫厅编撰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是中外学界公认的研究中日战争史的重量级史料,中华书局于1979年10月出版了这本史料的中文版,其中第一卷第一分册的第93页的作战计划附带了一点回顾,日本在卢沟桥事变之前,并没有一个在民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计划,我们来看看这份史料中的文字:

陆军内部在对华用兵上思想不统一,也就是陆军省、参谋本部的大部分,再加上关东军仍把对华用兵看得过于简单,必要时拿出一部分兵力也得干,这还是满洲事变以来那种积极对华的思想,对此,参谋本部作战部主任则认为,对华全面作战就会是持久的消耗战争,应该绝对避免,就准备对苏作战而言,即使对华局部地区作战,都应该极力回避。总而言之,对华作战计划,没有象对苏作战计划那样进行充分的审议,所以,在第二年发生中国事变这样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事先并没有相应的计划。

文字很清楚,不需要我翻译了,总之日本在战前是两点想法:1、极力避免对华全面战争;2、也没有对华全面战争的计划。

那么,你也许会问,既然日本事前没有对华开展全面战争的计划,那么在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日本为什么要向华北增兵呢?

对于这个问题,同一册史料的第142页,说得清清楚楚:

(7月)10日午前,参谋本部第三课和第二部对形势作出如下估计:

1、综合各种情报,冀察当局及南京政府在积极煽惑人民抗日意识的同时,继续准备对日战争,我中国驻屯军所努力的和平解决,换来了中国方面的暴戾的挑衅态度,事态逐渐恶化,有扩大之虞;

2、对华大规模出兵是帝国一贯反对的,但如任情况如此发展下去而失去时机,中国驻屯军的自卫行动将陷入优势之中国军队的重围之中,终至于不可挽救,果然如此,则帝国威信扫地,而使中国日益得势,在华日本居民的生命财产必将落入暴虐之毒手,因此,为了从速救援,扫除祸根,应先向华北方面派遣必要的兵力;

3、我们不希望事态更向他方面扩大,但鉴于中国全面抗日的形势,不能不担心日华关系更加尖锐化,因此,希望充分保护在华侨民;

4、在考虑以上措施时,也估计了目前国际形势,不会引出欧美、尤其苏联参战,根据以上判断,考虑给中国驻屯军增派的兵力如下:

1、关东军的一部;

2、朝鲜军的一部;

3、从国内调三个师团、十八个空军中队及其他。

为解决卢沟桥事件,上述1-2项兵力就足够了,但考虑到(国民党)中央军若沿平汉线北上,需派遣国内师团,如果这样,不仅可处理平津地方,而且估计还有可能处理好内蒙和察哈尔,这种做法,还是基于武藤第三课长最初想把平津和内蒙作为满洲国的缓冲地带的企图。

很清楚,对不对?日本增兵华北的主要动机是两点:1、救援日本在华北的六千驻屯军;2、保护华北的侨民。

那么派兵来到华北了,日本的想法是什么?是不是要从北向南打、一举吞并全中国?对于这个问题,同一册史料的第150页,刊录了当时日本军部制作的《陆海军关于在华北作战协定》,其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其一,作战指导方针,1、力求把作战地区限制在平津地方,在华中、华南不行使武力,但在不得已时,应保护在青岛、上海附近的日本侨民。

很清楚。派兵来到华北之后,日军的计划是将战线控制在北平、天津一带地区,不愿意将战火蔓延到华中地区,更不要说华南了。说得更清楚一些,当时的侵华日军,根本就没有一个所谓“由北向南”一路打下来的战争计划。

那么既然日军没有这个计划,所谓日军“由北向南”的谣言,它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则谣言的主要源头,其实就是蒋介石的重量级幕僚:陈诚。

1937年8月20日,陈诚向蒋介石建言,说他猜想日本要“由北向南一路打下来”,由于华北是平原,无险可守,无法阻挡日军,所以我们不如在上海扩大淞沪战役,这样能将中日战争的方向引导为自东向西,打持久战。

对于陈诚的建议,蒋介石不置可否,只回了一句:“打。一定打。”

蒋介石为什么对陈诚的建议不置可否?因为蒋介石看法与陈诚不同。陈诚说日军计划“由北向南”一路打下来,这是陈诚的猜想,蒋介石并不这么想。

领导不愧是领导,对于日军的动机,蒋介石看得比陈诚准确得多,蒋介石于1938 年5 月5 日在他笔下的《杂录》中,亲笔写下了这么一段文字:

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最大之不利。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中倭之战必先打破其侵占华北之政策,而后乃可毁灭其侵略全华之野心。总之,倭寇进占京沪,其外交政策已陷于不可自拔之境,而其进占鲁南,则其整个军略亦陷于不可收拾之地也。

蒋介石这段自述,暴露了蒋介石以下的几点看法:

1、蒋介石认为日本增兵华北、在华北打仗,是为了将华北分离出去;

2、蒋介石不认为日军有一个“由北向南”打下来的计划,相反,蒋介石认为日军这次用兵是“以黄河北岸为限”(我评:结合战后公开的日方资料,可知蒋介石当时判断准确);

3、蒋介石说自己在上海点燃战火,目的是逼日军过黄河、分散日军兵力。

换句话说,不是日本要“由北向南”,而是蒋介石主动在上海点燃战火,使日本的兵力不得不转移到上海来,一是分散它的兵力,二是要在上海打给西方列强看,希望列强召开“九国公约会议”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以迫使日本停止侵华,你注意蒋介石这段自述中的“倭寇进占京沪,其外交政策已陷于不可自拔之境”,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蒋介石在上海开打,其实就是一个圈套,要日本往里面钻,蒋介石的目的是要在国际大都会打一仗,伤及列强利益,引起列强忧心,寄希望于九国公约会议,由国际调停结束中日战争。

这才是蒋介石在上海点燃战火的主要目的,而至于陈诚猜想中的日军“由北向南”,则被后世的中国历史学家、编剧、教师、导演以及广大历史爱好者拾为牙慧,不辨真假,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三人成虎,一传百,百传万,在今天竟然变成了中国人的“历史常识”,此等实乃滑天下之大稽,自古天下醉者,皆不自知其醉,每念及此,总忍俊不禁,时常使我在半夜笑醒。

行文至此,总结如下:

1、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增兵华北的动机是在华北打局部战争,并无意“由北向南”一路打下来;

2、蒋介石知道日本并无“由北向南”的用兵计划,蒋在上海点燃战火,主要动机是为了争取国际调停、解决华北危机;

3、淞沪会战打响之后,陈诚猜想华北日军“由北向南”,他建议蒋介石扩大淞沪会战,将日军主力吸引到华东战场;

4、陈诚的这段猜想性质的建言,经由好几代低智商文人的传播,变成了今天的“历史常识”。

说得更清楚一些,不是因为担忧日军“由北向南打”,所以蒋介石在上海开战;而是因为上海开战了,日军才真正决心由北向南打(其中一个方向)。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而你为何会被骗?这才是真正值得你反省的地方。

(2017年3月7日深夜香港)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