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杰奎琳的故事

《第一夫人杰奎琳》(Jackie)这部电影我在伦敦看了两遍,。电影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聚焦在杰奎琳生活中最重大的转折——肯尼迪遇刺后几天之内的故事,以一名记者的采访作为电影的开端。采访贯穿影片始终,将杰奎琳人生中的重要片段一个个串联起来。

我对杰奎琳并不了解,那个时代与那个国家对我很陌生。

杰奎琳是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夫人。她虽然没有绝世的美貌,但她却是美国人心中最美的“第一夫人”。

在1961至1963年间,肯尼迪任美国总统2年,杰奎琳是第一夫人。据说她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称号,觉得像给马取的名字。自小在外公马场长大,她也是一个好骑手。从1岁开始她就被放在马背上,她的性格也与众不同,独立,外向,坚强,对自己要的东西非常执着与坚定。

她是希拉里的偶像,希拉里在传记里说,“从懂事起,我就钦佩与尊敬杰奎琳。”志向远大的女性,大概都惺惺相惜。

杰奎琳长得并不好看,眼距过宽,皮肤黑,五官面庞更像一个欧洲人,实际上她有法国与爱尔兰血统。杰奎琳从小爱看《乱世佳人》,继兄评论说她很像斯嘉丽,如同杰奎琳的母亲,母亲是一位不甘平凡的上流社会女性。杰奎琳父母不和,母亲改嫁后的优越生活,使杰奎琳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她喜欢芭蕾,诗歌,绘画,电影,并逐渐培养出独特的气质。

她中学毕业后填的志愿是“不做家庭主妇(not to be a housewife)”,18岁便显示出她的人生志向与抱负,而当时美国女性的普遍梦想是做一名好主妇,大学的教育目标也是以培养好主妇,好妻子为目标。

肯尼迪夫人

一声枪响,他的献血喷在她腿上,脑浆混和着肌肉组织与鲜血,喷射在她香奈儿粉色套装上。如同达拉斯缅因大街让人眩晕的阳光与欢呼声混杂的热烈一样,一切让人错愕,恐惧,眩晕。肯尼迪倒下了。杰奎琳抱着他,手捧脑浆扶着丈夫的头,随黑色凯迪拉克一路飞驰去医院。这个镜头,在电影里出现了几遍,充满惊悚,错愕,恐惧,混乱。本来是欢腾热闹的场景,立刻要切换成葬礼。

“世界上很多女人都会失去丈夫,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被打死在自己身边。”杰奎琳的扮演者,奥斯卡影后娜塔丽·波特曼说。

事发后的几天,杰奎琳表现出超常的冷静,勇气与智慧。尽管她内心已经崩溃,苦难不堪。她要撑起来,面对媒体,白宫官员,处理葬礼,安抚孩子。

印象最深的是她和孩子们的对话。杰奎琳是一个很好的母亲,热爱小动物,热爱孩子,母性是她一生闪亮的特质之一。她跟孩子们平静的解释说父亲去了天堂,因为在天堂的哥哥Patrick 需要陪伴。“父亲说再见了吗(Did he say goodbye?)”女儿稚气的问。当然,杰奎琳回答。但同时,她也对女儿说,“卡罗琳,你是一个大女孩,对吗?我希望你勇敢。(Caroline,you are a big girl,right?I want you be brave.)”女儿年幼,但比弟弟稍年长。

做一个勇敢的大女孩,是杰奎琳给女儿的话,大概也是她母亲自小给她的话。34的她头顶黑纱,牵着两个孩子,在丈夫灵柩前下跪,全世界都为之动容。隔着黑纱,是她的脸,冷静,克制,悲伤化成冰,并没有过分与失礼。全世界看到她的悲伤,但没有崩溃与失礼。

“我从来没有想要名望,我只是恰好成为了肯尼迪夫人。(I never wanted fame,I just became Kennedy 。)”她对老年牧师坦白。成为肯尼迪夫人,让她的人生发生巨变。电影里有一幕,刺杀发生后,混乱喧嚣过去,她回屋洗浴,狠狠的擦去鲜血,淋浴,后背依然有鲜血顺着淋浴的热水留下来。她狠狠的痛哭,脸部几乎扭曲的痛哭。我不知道这哭里是否有多重含义,有惊慌,恐惧,有痛心,是否也掺杂了后悔,后悔嫁给了一位问鼎总统的人。

协助夫君竞选,处理国事,霓裳外交,和各国政要笑谈风云,替年轻的夫君赢得好评与信任,她亲历了风云迭起意气风发的几年。而她最终也亲眼看到自己的老公被枪杀在自己身边,亲历如此血腥惊魂的一幕。回望过去,她对前来面谈的记者说,“不要嫁给总统。(Never marry the president。)”她点起了一支烟。

她是一位出色的肯尼迪夫人。由于她的独立,优雅,时尚,知性,智慧等特质,她成了肯尼迪身边重要的战略伙伴。认识肯尼迪的时候,她是报社记者,来自波士顿大家族的哈佛高材生肯尼迪在竞选议员,前途光明,杰奎琳的独特与出众,也让肯尼迪动心。一翻波折后,两人成婚。

在肯尼迪竞选总统的过程中,她一直帮丈夫站台呐喊。入住白宫后,她成立了“白宫艺术委员会”,整修与重建白宫,发掘出美国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华盛顿,林肯等的古董家具,并自己出镜主持介绍白宫的纪录片,让世人第一次了解白宫的全貌。

杰奎琳早年在法国读书,热爱法国时装与食物,经常在白宫国宴时选择法国烹饪。她时尚出众,与奥黛丽赫本的服装品味相似,钟爱设计简单,质料上乘的服饰。

她还会说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戴高乐流利的用法语交流,与赫鲁晓夫谈笑风生,政要们被她的魅力折服,戴高乐评论说:“杰奎琳女士对法国历史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法国本土的妇女们。她并不介入政治,但又给自己的丈夫赋予艺术和文学支持者的名声。认识杰奎琳以后,我对美国更加信任了。”

赫鲁晓夫评论杰奎琳“甚至在一些细微的对话中,都能表现出智慧的光芒。”而她出众的时尚品味也被世界各地女性粉丝们追捧,在欧洲设计师们眼里她创造了“美国从未有过的时尚趣味”,创造了“杰奎琳风度(the Jackie Look)”。

实际上,从电影中的服装可以看出杰奎琳不俗的时装品味,且放在现代仍然不过时。听音乐会时的浅绿长裙,典雅大方,参加舞会时的红色丝裙,活泼艳丽,经典的粉色香奈儿套装,威仪又不失柔美,连电影开场时见记者的一身米色毛衣配珍珠项链(当时她已经不再是肯尼迪夫人了),简单而脱俗。她和记者面谈,一身独特的气质,优雅,冷静而不可侵犯。如同电影中她对面的记者所说,自有她的尊严与高贵。

出版社的职业女性

希拉里拜访过杰奎琳,去过她的家。她是一位书迷,公寓是书斋,别墅像图书馆,连桌子上下、沙发和椅子旁都堆满了书。很多人把杰奎琳身上的自信与智慧,归功于爱阅读。她博览群书,尤其特别喜欢诗集,历史或有关艺术类书籍。“做一个读很多很多书的女人。”是她对希拉里的建议之一。

经历过总统夫人,世界首富船王夫人两度婚姻之后,46岁的杰奎琳成为了一位普通的图书编辑,并且她余生的近20年一直都在出版业工作。当时正是美国女性迁入职业生活的转变期,她给自己重新定位为一名职业女性。热爱阅读,但是毫无出版经验的她,从阅读书稿与撰写书评开始,职务是咨询编辑,年薪1万美元,每周工作4天。

“书籍可以拓宽你的知识面,深化你的辨别力,每一本书都将你带向不同的道路。”钟爱阅读的杰奎琳在这个行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是一位认真,刻苦,努力工作的编辑。转型做艺术,历史与回忆录类书籍的编辑工作后,她经手出版的书达百部,其中包括迈克尔·杰克逊的自传《太空漫步》,以及一系列法国历史文学书籍的出版,比如《拿破仑步兵日记》(The Diary of a Napoleonic Foot Soldier)。

此后她一直生活在纽约,和伴侣生活。形象一直保持良好,60岁的时候身段依然健美,每次出街依然优雅有风范,“无论是摆拍还是私人照片,总能完美出镜。”对公共事务依然关心,1980年代曾经领导反对在纽约中央公园建设摩天大楼。

她并不长寿。65岁因为淋巴癌去世。葬礼全国转播,克林顿总统致辞,孩子们献上鲜花,她安葬在丈夫肯尼迪的墓地旁边。

有一个小故事。据说有一次希拉里受到杰奎琳的邀请出海游玩,很多人爬到十多米高的甲板上跳水,并让希拉里也试一试。希拉里并不愿意,但经不起口哨和掌声怂恿,只好走上甲板。当所有人齐喊“往下跳”的时候,希拉里依然在犹豫。杰奎琳发话了:“希拉里别跳!我知道你不愿意跳。不管别人怎么说,你不要听他们的!”希拉里从甲板上走了下来。

尊重自己的意见比什么都重要,大概是杰奎琳自己一生践行的箴言。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